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2122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马达具有:转子,其能够绕着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马达壳体,其包围所述定子的下方;以及电路板,其配置在比所述马达壳体靠下方的位置,该电路板配置有多个电子元件,在所述马达壳体上构成有沿轴向贯通的马达壳体贯通孔,在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上配置有从所述电路板朝向上方延伸并且在多个所述电子元件中轴向长度最长的第一电子元件,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所述马达壳体贯通孔中。

Motor, air supply device and vacuum clea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本技术涉及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现有的驱动装置的一例。专利文献1的驱动装置具有框架部件和电路板。电路板固定于框架部件。SW元件以能够对框架部件散热的方式安装于电路板的框架部件侧的面上。由此,与另外设置用于使SW元件散热的散热器的情况相比,能够高密度地安装电子部件,因此能够使驱动装置小型化。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34205号公报这里,上述专利文献1的驱动装置具有电容器。然而,该电容器在电路板上安装于与框架部件为相反侧的面。由于电容器是上下方向长度较长的部件,因此驱动装置整体的上下方向长度变长。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缩短轴向长度的马达。本技术的一种方式的马达具有:转子,其能够绕着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马达壳体,其包围所述定子的下方;以及电路板,其配置在比所述马达壳体靠下方的位置,该电路板配置有多个电子元件,在所述马达壳体上构成有沿轴向贯通的马达壳体贯通孔,在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上配置有从所述电路板朝向上方延伸并且在多个所述电子元件中轴向长度最长的第一电子元件,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所述马达壳体贯通孔中。在上述方式中,所述马达壳体贯通孔构成有多个,在所述马达壳体贯通孔的至少一个中收纳有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在上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子元件配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电子元件收纳于一个所述马达壳体贯通孔中。在上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子元件配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分别收纳于不同的所述马达壳体贯通孔中。在上述方式中,俯视时,一个所述马达壳体贯通孔的外缘具有沿着多个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的外缘的形状。在上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呈沿轴向延伸的圆柱形状,俯视时,一个所述马达壳体贯通孔的外缘具有沿着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的外缘的两个圆弧部和将所述圆弧部彼此连接起来并且向内侧突出的弯曲部。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定子具有通过将绕组卷绕于沿周向配置并且沿径向延伸的多个齿而构成的线圈部,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的上端配置在比所述线圈部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并且配置于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线圈部之间。在上述方式中,所述马达壳体贯通孔沿周向等间隔地构成有多个,所述电路板在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固定部处固定于所述马达壳体,所述多个固定部的数量是所述马达壳体贯通孔的数量的约数。在上述方式中,所述马达壳体具有配置于所述马达壳体贯通孔的周围并且沿轴向突出的肋。在上述方式中,所述肋向下方突出。根据本技术的马达,能够缩短轴向长度。本技术的一种方式的送风装置具有:上述的马达;叶轮,其固定于所述转子,能够绕着所述中心轴线旋转;以及叶轮罩,其收纳所述叶轮。在上述方式中,所述马达壳体具有使所述叶轮罩的内部与所述马达壳体的内部连通的马达壳体连通孔。本技术的一种方式的吸尘器具有上述的送风装置。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立体图。图2是从上方观察本技术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从下方观察本技术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仰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6是示出将送风装置的上方一部分分解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示出将送风装置的下方一部分分解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示出从下方观察下壳体和间隔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在马达的下壳体的位置剖开的俯视剖视图。图10是从下方观察下壳体的立体图。图11是从上方观察间隔件的立体图。图12是用图11所示的B-B截面剖开间隔件的纵向剖视立体图。图13是从上方观察间隔件的俯视图。图14是示出送风装置出厂时的状态的从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图。图15是将送风装置搭载于吸尘器时的送风装置的仰视图。图16是从上方观察电路板的俯视图。图17是示出使用了变形例的电容器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局部结构的立体图。标号说明1:送风装置;2:叶轮罩;21:上罩;22:下罩;3:叶轮;4:衬套;5:马达;6:马达壳体;61:上壳体;62:下壳体;621B(H1~H3):马达壳体贯通孔;7;转子;70;轴;71:磁铁;72:第一间隔件;73:第二间隔件;8A、8B:轴承;9:定子;91:定子铁芯;92:上绝缘件;93:下绝缘件;94:线圈部;941A、941B:导线;10:间隔件;101:间隔件基部;102A、102B:间隔件臂部;11:电路板;C1、C2:电容器;B1、B2:螺钉;L1、L2、L11、L12:引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送风装置的中心轴线所延伸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或“轴向”,将与送风装置的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着以送风装置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但是,上述的“上下方向”并不限定实际组装于设备时的送风装置的方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吸尘器中,将接近地面的方向作为“下方”、并且将远离地面的方向作为“上方”而对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另外,这些方向仅是为了说明而使用的名称,并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另外,“上游”和“下游”分别表示使送风装置驱动时从吸气部吸入的空气的流通方向的上游和下游。<1.吸尘器的整体结构>这里,对本技术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进行说明。图1示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立体图。图1所示的吸尘器100是所谓的杆式的电动吸尘器,该吸尘器100具有在下表面和上表面上分别开设有吸气部103和排气部104的箱体102。从箱体102的背面导出电源线(未图示)。电源线与设置在房间的侧壁面上的电源插座(未图示)连接,向吸尘器100提供电力。另外,吸尘器100也可以是所谓的机器人式、罐式或手持式的电动吸尘器。在箱体102内形成有将吸气部103和排气部104连结起来的空气通路(未图示)。在空气通路内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配置有集尘部(未图示)、过滤器(未图示)以及送风装置1。送风装置1具有后述的叶轮。在空气通路内流通的空气中包含的灰尘等垃圾被过滤器阻挡,收集在形成为容器状的集尘部内。集尘部和过滤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箱体102装卸。在箱体102的上部设置有把持部105和操作部106。使用者能够把持着把持部105而使吸尘器100移动。操作部106具有多个按钮106a,通过操作按钮106a而进行吸尘器100的动作设定。例如,通过操作按钮106a来指示送风装置1开始驱动、停止驱动以及变更转速等。吸气部103与棒状的抽吸管107的下游端(图中为上端)连接。在抽吸管107的上游端,吸嘴110可装卸地安装于抽吸管10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n所述马达具有:/n转子,其能够绕着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n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n马达壳体,其包围所述定子的下方;以及/n电路板,其配置在比所述马达壳体靠下方的位置,该电路板配置有多个电子元件,/n在所述马达壳体上构成有沿轴向贯通的马达壳体贯通孔,/n在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上配置有从所述电路板朝向上方延伸并且在多个所述电子元件中轴向长度最长的第一电子元件,/n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所述马达壳体贯通孔中。/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530 JP 2018-103395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具有:
转子,其能够绕着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
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
马达壳体,其包围所述定子的下方;以及
电路板,其配置在比所述马达壳体靠下方的位置,该电路板配置有多个电子元件,
在所述马达壳体上构成有沿轴向贯通的马达壳体贯通孔,
在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上配置有从所述电路板朝向上方延伸并且在多个所述电子元件中轴向长度最长的第一电子元件,
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所述马达壳体贯通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壳体贯通孔构成有多个,
在所述马达壳体贯通孔的至少一个中收纳有所述第一电子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子元件配置有多个,
多个所述第一电子元件收纳于一个所述马达壳体贯通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子元件配置有多个,
多个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分别收纳于不同的所述马达壳体贯通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俯视时,一个所述马达壳体贯通孔的外缘具有沿着多个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的外缘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呈沿轴向延伸的圆柱形状,
俯视时,一个所述马达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野翔太近藤彰真中町信夫泽崎基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