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载共形天线全自动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20360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弹载共形天线全自动加固装置,涉及弹载天线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左部上方与传动箱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箱左侧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箱右侧前端设有与传动箱转动连接的左夹头,所述传动箱右侧后端设有与其传动箱滑动连接的移动线架,所述传动箱后侧固定有数控柜,所述数控柜与电机电性连接,所述底座中部后侧与固定线架连接,所述底座右部上方固定有夹紧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线绢缠绕较为高效省力;连接较为紧密,使线绢缠绕较为精密平整,提升加固效果;通过转动扳手控制滑轴在滑筒中滑动,从而控制弹载天线,操作方便省力。

A fully automatic reinforcement device for conformal antenna on miss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载共形天线全自动加固装置
本技术涉及弹载共形天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载共形天线全自动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微带天线经螺钉固定和压实、抚平处理后,已与弹体外壁紧密贴合,但由于天线包裹在弹体外,在炮弹发射时极易损坏;且由于天线表面结合部还存在缝隙,在炮弹出炮口后的高速飞行中,天线极易被撕裂,造成事故。需使用厚度很薄、且具有非导电特性的绢对螺钉固定好的天线进行缠绕封胶,并进行烘干和整形处理。但是由于手工缠绕较为费力,且绕线密度与绕线松紧度难以把握,造成弹载天线密封不均匀的情况,针对弹载微带共形贴壁天线加固工艺要求,必须研制出一台专门的弹载天线加固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载共形天线全自动加固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弹载共形天线全自动加固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左部上方与传动箱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箱左侧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箱右侧前端设有与传动箱转动连接的左夹头,所述传动箱右侧后端设有与其传动箱滑动连接的移动线架,所述传动箱后侧固定有数控柜,所述数控柜与电机电性连接,所述底座中部后侧与固定线架连接,所述底座右部上方固定有夹紧件,通过转动电机带动夹头旋转,通过固定线架与移动线架配合使线绢缠绕在天线上,较为省力。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轴穿过传动箱侧面与左夹头轴向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同轴的第一传动齿轮,所述传动箱内设有与传动箱转动连接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中部设有连接螺纹,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中部与丝杆连接,所述丝杆两端分别穿过传动箱左、右两侧并与传动箱滑动连接,所述丝杆右端与移动线架转动连接,通过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的啮合使电机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通过第二齿轮与丝杆中部螺纹连接使丝杆带动移动线架水平移动,使线绢较为紧密地缠绕在天线上。优选的,所述移动线架包括底端与丝杆转动连接的转杆,所述转杆顶端设有线轮,所述转杆侧面通过横杆与线管固定连接,所述线管的轴线与线轮的切线共线,所述线管另一端连接有防折环,所述防折环为半圆环状且其内径等于线管的内径,转杆用于连接丝杆与线轮,线管用于固定线绢的方向使线绢与天线的轴线垂直,防折环采用半圆环的设计使线绢与线管可以任意角度连接并避免线绢与线管端部摩擦而造成线绢断裂。优选的,所述固定线架包括前端与底板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后端与竖杆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竖杆顶端设有线卷连接板,所述线卷连接板上设有若干与其转动连接的线轮,固定线架用于初步连接线绢,线绢经过固定线架可使其与固定线架保持水平方向固定,同时经过数个线轮连接后使线绢的松紧度较大,可避免线绢因过松或过紧导致纠结缠绕或变形。优选的,所述夹紧件包括与底座右部上侧固定连接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顶端与滑筒固定连接,所述滑筒内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滑轴,所述滑轴左端与右夹头转动连接,所述滑轴右端通过连杆与扳杆中部转动连接,所述扳杆端部与连接座尾端上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座左端与支架右端固定连接,通过转动扳手可控制滑轴在滑筒内的移动,从而控制右夹头与左夹头之间的距离,便于弹载天线的装卸。优选的,所述左夹头右端面为凸圆面,所述右夹头为凹圆面,且左夹头与右夹头同轴,左夹头的凸圆面与右夹头的凹圆面分别与待加固弹丸两端相贴合,使弹丸与左夹头、右夹头保持径向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通过夹头使弹载天线保持径向固定,通过电机带动夹头转动从而使弹载天线转动,将线绢依次穿过固定线架、移动线架使线绢缠绕在转动的弹载天线上,完成初步加固,较为省力;通过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使电机丝杆传动连接,齿轮、丝杆的配合可使电机转动的角度与丝杆相对于传动箱滑动的距离呈一定比例,从而能够使线卷较为紧密的缠绕在天线上,连接较为紧密,使线绢缠绕较为精密平整,提升加固效果;通过转动扳手控制滑轴在滑筒中滑动,从而控制弹载天线,操作方便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传动箱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移动线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夹紧件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底座;2、传动箱;3、电机;4、左夹头;5、移动线架;6、数控柜;7、固定线架;8、连接杆;9、竖杆;10、线卷连接板;11、线轮;12、底板;13、支架;14、连接座;15、滑筒;16、右夹头;17、滑轴;18、连杆;19、扳杆;20、第一传动齿轮;21、第二传动齿轮;22、丝杆;23、防折环;24、转杆;25、线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一种弹载共形天线全自动加固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左部上方与传动箱2固定连接,传动箱2左侧与电机3传动连接,传动箱2右侧前端设有与传动箱2转动连接的左夹头4,传动箱2右侧后端设有与其传动箱2滑动连接的移动线架5,传动箱2后侧固定有数控柜6,数控柜6与电机3电性连接,底座1中部后侧与固定线架7连接,底座1右部上方固定有夹紧件,电机3的轴穿过传动箱2侧面与左夹头4轴向固定连接,电机3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同轴的第一传动齿轮20,传动箱2内设有与传动箱2转动连接的第二传动齿轮21,第二传动齿轮21与第一传动齿轮20啮合,第二传动齿轮21中部设有连接螺纹,第二传动齿轮中部与丝杆22连接,丝杆22两端分别穿过传动箱2左、右两侧并与传动箱2滑动连接,丝杆22右端与移动线架5转动连接,移动线架5包括底端与丝杆22转动连接的转杆24,转杆24顶端设有线轮11,转杆24侧面通过横杆与线管25固定连接,线管25的轴线与线轮11的切线共线,线管25另一端连接有防折环23,防折环23为半圆环状且其内径等于线管25的内径。电机3转动通过第一传动齿轮20、第二传动齿轮21的啮合使第二传动齿轮21与其中心的丝杆22螺纹连接相互传动,由于第二传动齿轮21与传动箱2内部转动连接,使第二传动齿轮21轴向固定,可使丝杆22在传动箱2中滑动,丝杆22端部连接的移动线架5随之在丝杆22轴向上移动,电机3转动带动夹头转动使弹载天线转动将移动线架5上穿出的线绢缠绕在天线上,完成初步加固,移动线架5在随丝杆22轴向移动中,固定线架7上穿出的线绢经过防折环23穿入线管25,由线管25经过移动线架5上的线轮11穿出缠绕于天线外侧,通过齿轮、丝杆22传动可较为精确的控制传动比,电机3的输出轴在转动一周时,丝杆22转动的角度使丝杆22在轴向上移动的距离等于线绢的厚度,能够使线绢较为紧密地缠绕在天线上,提升加固效果,将,在缠绕过程中,移动线架5与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载共形天线全自动加固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左部上方与传动箱(2)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箱(2)左侧与电机(3)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箱(2)右侧前端设有与传动箱(2)转动连接的左夹头(4),所述传动箱(2)右侧后端设有与其传动箱(2)滑动连接的移动线架(5),所述传动箱(2)后侧固定有数控柜(6),所述数控柜(6)与电机(3)电性连接,所述底座(1)中部后侧与固定线架(7)连接,所述底座(1)右部上方固定有夹紧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载共形天线全自动加固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左部上方与传动箱(2)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箱(2)左侧与电机(3)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箱(2)右侧前端设有与传动箱(2)转动连接的左夹头(4),所述传动箱(2)右侧后端设有与其传动箱(2)滑动连接的移动线架(5),所述传动箱(2)后侧固定有数控柜(6),所述数控柜(6)与电机(3)电性连接,所述底座(1)中部后侧与固定线架(7)连接,所述底座(1)右部上方固定有夹紧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载共形天线全自动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的轴穿过传动箱(2)侧面与左夹头(4)轴向固定连接,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同轴的第一传动齿轮(20),所述传动箱(2)内设有与传动箱(2)转动连接的第二传动齿轮(21),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1)与第一传动齿轮(20)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1)中部设有连接螺纹,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1)中部与丝杆(22)连接,所述丝杆(22)两端分别穿过传动箱(2)左、右两侧并与传动箱(2)滑动连接,所述丝杆(22)右端与移动线架(5)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弹载共形天线全自动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线架(5)包括底端与丝杆(22)转动连接的转杆(24),所述转杆(24)顶端设有线轮(1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全利陈栋钱立志刘桢王曙光朱建生陶声祥陈凯胡春生马翰宇吴正龙殷希梅张晓龙马丽芳孙姗姗凌冲王书宇魏新亮蒋滨安吴剑吴庆波田宗浩张杰郭佳晖张航石胜斌雷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