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型立柱绝缘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989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1:44
一种加强型立柱绝缘子包括绝缘子本体,绝缘子本体的上端部设有导线固定机构,绝缘子本体的下端部设有固定螺栓,绝缘子本体包括一个瓷柱,和若干瓷裙,绝缘子本体从上至下依次设为防污段、爬电段和固定段,在防污段和导线固定机构之间设有一个防污大瓷裙,所述防污段处的瓷裙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小瓷裙和中瓷裙,相邻瓷裙之间的瓷柱体设置为圆柱形;爬电段处的瓷裙包括若干中瓷裙,中瓷裙之间的瓷柱体设置为锥台形;固定段的瓷柱体外紧密连接有一个钢帽;在瓷柱中轴线上设有一根加强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加强筋和锥台形瓷柱体增加了绝缘子的强度,通过导线固定机构实现了不同截面导线的适用,通过侧向压线扇形槽或导线压板使得导线不易脱落。

A kind of reinforced post insu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强型立柱绝缘子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特别是一种加强型立柱绝缘子。
技术介绍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发展离不开电力的可靠保障,居民用电要求越发严格,高压线路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决定了用电客户的电能质量,通过长期分析,高压配电线路长期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故障类型多种多样,其中绝缘子方面的故障率占有很大比例,绝缘子的故障类型主要有绝缘裙根部断裂、导线从安装槽中脱落等。针对以上焦点问题,分析其中主要症结所在,主要是绝缘子设计、结构上没有根据导线的变化和改变,造成绝缘子强度不能承受大截面导线运行过程中的侧压力引发的高荷载而发生瓷瓶根部断裂。导线脱落主因是导线的改变,过去裸导线直径相对小了许多,常规瓷瓶安装槽深度能够适应其要求,当前应用的大截面绝缘导线重量、导线直径都增加许多,造成安装槽口深度不足,导线很容易从槽口中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强度大、适用于不同截面导线且导线不易脱落的新型立柱绝缘子。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加强型立柱绝缘子包括绝缘子本体,所述的绝缘子本体的上端部设有导线固定机构,绝缘子本体的下端部设有固定螺栓,其特点是:绝缘子本体包括一个瓷柱,和设置在瓷柱外壁的若干瓷裙,所述的绝缘子本体从上至下依次设为防污段、爬电段和固定段,在所述的防污段和导线固定机构之间设有一个防污大瓷裙,所述防污段处的瓷裙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小瓷裙和中瓷裙,相邻瓷裙之间的瓷柱体设置为圆柱形;所述爬电段处的瓷裙包括若干中瓷裙,所述中瓷裙之间的瓷柱体设置为锥台形,锥台形的瓷柱体的小端朝上设置且与防污段处的瓷柱体等径;所述固定段的瓷柱体外紧密连接有一个钢帽,所述固定螺栓固定在钢帽的底部;在所述的瓷柱内部的中轴线上设有竖向的加强筋。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导线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瓷柱顶部的固定柱,在固定柱的顶部开设有与瓷柱的轴线垂直设置的用于固定大截面导线的固定槽Ⅰ,设有与瓷柱的中轴线垂直的用于固定小截面导线的固定槽Ⅱ,固定槽Ⅰ与固定槽Ⅱ槽口朝上呈十字形交叉设置,在槽口处设有导线压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导线压板包括一个压板,在压板的底部设有与固定槽Ⅰ相匹配的弧形板,所述的弧形板与固定槽Ⅰ配合形成容纳导线的空腔,在弧形板的两侧与压板的连接处沿着固定槽Ⅰ的方向开设有用于将导线压板推入固定槽Ⅰ的滑动槽,弧形板的两侧到固定槽Ⅱ的槽底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小截面导线的直径,且小于两倍的小截面导线的直径。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固定槽Ⅰ的截面设置为圆弧,且固定槽Ⅰ开口内收形成与所述的滑动槽配合的滑动条。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导线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瓷柱顶部的固定柱,在固定柱的顶部开设有与瓷柱的轴线垂直设置的导线放置凹槽,导线放置凹槽的槽口向上,导线放置凹槽的左右两侧槽壁以固定柱的中心线为轴对称设置,导线放置凹槽由上部的导入槽部和下部的压线槽部构成,所述压线槽部设有与上部的导入槽部对应的下槽,下槽的两侧壁各设置有一个内凹的侧向压线扇形槽,两个侧向压线扇形槽一前一后向两侧旋转设置,用于导线导入下槽后,绝缘子本体旋转致使导线进入前后的侧向压线扇形槽实现固定,其中侧向压线扇形槽的槽高大于等于导线的直径。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两个侧向压线扇形槽的槽壁平行,且二者之间的距离与下槽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相等。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侧向压线扇形槽的槽壁与其相接处的下槽的槽壁的夹角设置为120度-150度。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加强筋的底部贴近固定段的底部,加强筋的顶部不低于爬电段的顶部。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加强筋的外壁上设有若干朝上倾斜设置加强辅筋。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加强筋和锥台形瓷柱体的设置,增加了绝缘子的强度,通过导线固定机构的不同设置实现了不同截面导线的适用,通过导线固定机构的侧向压线扇形槽的设计或导线压板的设计使得导线不易脱落。附图说明图1为加强型立柱绝缘子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加强型立柱绝缘子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导线固定机构的俯视图;图4为导线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导线压板的俯视图;图6为图2中导线固定机构的俯视图;图7为图2中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技术,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一种加强型立柱绝缘子包括绝缘子本体,所述的绝缘子本体的上端部设有导线固定机构,绝缘子本体的下端部设有固定螺栓8,绝缘子本体包括一个瓷柱,和设置在瓷柱外壁的若干瓷裙,绝缘子本体从上至下依次设为防污段、爬电段和固定段,在所述的防污段和导线固定机构之间设有一个防污大瓷裙1,所述防污段处的瓷裙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小瓷裙3和中瓷裙4,相邻瓷裙之间的瓷柱体设置为圆柱形;所述爬电段处的瓷裙包括若干中瓷裙4,所述中瓷裙4之间的瓷柱体设置为锥台形,锥台形的瓷柱体的小端朝上设置且与防污段处的瓷柱体等径;所述固定段的瓷柱体外紧密连接有一个钢帽7,所述固定螺栓8固定在钢帽7的底部;在所述的瓷柱内部的中轴线上设有竖向的加强筋9。加强筋9的底部贴近固定段的底部,加强筋9的顶部不低于爬电段的顶部。导线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瓷柱顶部的固定柱,在固定柱的顶部开设有与瓷柱的轴线垂直设置的用于固定大截面导线的固定槽Ⅰ11,设有与瓷柱的中轴线垂直的用于固定小截面导线的固定槽Ⅱ12,固定槽Ⅰ11与固定槽Ⅱ12槽口朝上呈十字形交叉设置,在槽口处设有导线压板13。导线压板13包括一个压板131,在压板131的底部设有与固定槽Ⅰ11相匹配的弧形板132,所述的弧形板132与固定槽Ⅰ11配合形成容纳导线的空腔,在弧形板132的两侧与压板131的连接处沿着固定槽Ⅰ11的方向开设有用于将导线压板13推入固定槽Ⅰ11的滑动槽133,弧形板132的两侧到固定槽Ⅱ12的槽底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小截面导线的直径,且小于两倍的小截面导线的直径。固定槽Ⅰ11的截面设置为圆弧,且固定槽Ⅰ11开口内收形成与所述的滑动槽133配合的滑动条31。导线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瓷柱顶部的固定柱,在固定柱的顶部开设有与瓷柱的轴线垂直设置的导线放置凹槽,导线放置凹槽的槽口向上,导线放置凹槽的左右两侧槽壁以固定柱的中心线为轴对称设置,导线放置凹槽由上部的导入槽部和下部的压线槽部构成,所述压线槽部设有与上部的导入槽部对应的下槽21,下槽21的两侧壁各设置有一个内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强型立柱绝缘子,包括绝缘子本体,所述的绝缘子本体的上端部设有导线固定机构,绝缘子本体的下端部设有固定螺栓,/n其特征在于:绝缘子本体包括一个瓷柱,和设置在瓷柱外壁的若干瓷裙,/n所述的绝缘子本体从上至下依次设为防污段、爬电段和固定段,在所述的防污段和导线固定机构之间设有一个防污大瓷裙,/n所述防污段处的瓷裙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小瓷裙和中瓷裙,相邻瓷裙之间的瓷柱体设置为圆柱形;/n所述爬电段处的瓷裙包括若干中瓷裙,所述中瓷裙之间的瓷柱体设置为锥台形,锥台形的瓷柱体的小端朝上设置且与防污段处的瓷柱体等径;/n所述固定段的瓷柱体外紧密连接有一个钢帽,所述固定螺栓固定在钢帽的底部;/n在所述的瓷柱内部的中轴线上设有竖向的加强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强型立柱绝缘子,包括绝缘子本体,所述的绝缘子本体的上端部设有导线固定机构,绝缘子本体的下端部设有固定螺栓,
其特征在于:绝缘子本体包括一个瓷柱,和设置在瓷柱外壁的若干瓷裙,
所述的绝缘子本体从上至下依次设为防污段、爬电段和固定段,在所述的防污段和导线固定机构之间设有一个防污大瓷裙,
所述防污段处的瓷裙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小瓷裙和中瓷裙,相邻瓷裙之间的瓷柱体设置为圆柱形;
所述爬电段处的瓷裙包括若干中瓷裙,所述中瓷裙之间的瓷柱体设置为锥台形,锥台形的瓷柱体的小端朝上设置且与防污段处的瓷柱体等径;
所述固定段的瓷柱体外紧密连接有一个钢帽,所述固定螺栓固定在钢帽的底部;
在所述的瓷柱内部的中轴线上设有竖向的加强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型立柱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线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瓷柱顶部的固定柱,在固定柱的顶部开设有与瓷柱的轴线垂直设置的用于固定大截面导线的固定槽Ⅰ,设有与瓷柱的中轴线垂直的用于固定小截面导线的固定槽Ⅱ,固定槽Ⅰ与固定槽Ⅱ槽口朝上呈十字形交叉设置,在槽口处设有导线压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强型立柱绝缘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导线压板包括一个压板,在压板的底部设有与固定槽Ⅰ相匹配的弧形板,所述的弧形板与固定槽Ⅰ配合形成容纳导线的空腔,在弧形板的两侧与压板的连接处沿着固定槽Ⅰ的方向开设有用于将导线压板推入固定槽Ⅰ的滑动槽,弧形板的两侧到固定槽Ⅱ的槽底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小截面导线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继祥韩遇春秦景强张自伟李广京徐宏蓉陈育威袁野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东海县供电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