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过滤单元的水质一体化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184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过滤单元的水质一体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膜装置、第一减压调节阀、第二减压调节阀、流通池、浊度计、余氯分析仪;所述过滤膜装置、第一减压调节阀、流通池、余氯分析仪依次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减压调节阀、浊度计依次管路连通;所述过滤膜装置的进口端与第二减压调节阀的进口端相连并与水样管道相连通;所述余氯分析仪的出口端与浊度计的出口端相连并与排水管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的过滤膜装置能高效排除水样中所含的管道污染物如管道铁锈,避免余氯分析仪的检测电机吸附管道铁锈杂质而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和损害电极、探头的寿命。

Integrated water quality detection device with filter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过滤单元的水质一体化检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水质检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带过滤单元的水质一体化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政府相关部门对自来水水质的监管将越来越严格,民众对水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加强管网水质监测,掌握更多、更准的管网水质信息已成为水务企业的普遍需求。以往鉴于工艺技术等原因,在线仪表多为一台仪器只能检测一个或两个参数。现阶段在线监测仪器呈现一体化、模块化的趋势。一体化检测项目中,进行余氯、pH、水温等项目检测的检测电机容易吸附管道铁锈等污染物,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损害电极、探头等元件寿命。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过滤单元的水质一体化检测装置,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可靠实用,使用方便,旨在解决余氯分析仪的检测电机因管道铁锈等管道污染物影响而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过滤单元的水质一体化检测装置,其中,包括过滤膜装置、第一减压调节阀、第二减压调节阀、流通池、浊度计、余氯分析仪;所述过滤膜装置、第一减压调节阀、流通池、余氯分析仪依次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减压调节阀、浊度计依次管路连通;所述过滤膜装置的进口端与第二减压调节阀的进口端相连并与水样管道相连通;所述余氯分析仪的出口端与浊度计的出口端相连并与排水管道相连通。所述的带过滤单元的水质一体化检测装置中,所述过滤膜装置包括壳体、滤芯、进水管、出水管、滤膜层;所述滤芯设于壳体内部,进水管、出水管分别与壳体内部连通,进水管设于壳体的一侧,出水管设于壳体的顶部;所述滤芯装有石英砂;滤膜层设于滤芯的上方。所述的带过滤单元的水质一体化检测装置中,所述壳体的顶部、底部分别对应设有上旋盖、下旋盖,所述上旋盖、下旋盖与壳体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的带过滤单元的水质一体化检测装置中,所述滤芯呈圆锥形;滤膜层设有若干微滤膜。所述的带过滤单元的水质一体化检测装置中,所述流通池与余氯分析仪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过滤膜装置的进口端和第二减压调节阀的进口端设有手动球阀。所述的带过滤单元的水质一体化检测装置中,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过滤膜装置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置有前液压传感器和后液压传感器;所述余氯分析仪与排水管道之间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前液压传感器、后液压传感器、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电性连接于控制装置。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过滤单元的水质一体化检测装置,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可靠实用,使用方便,在流通池进口的前侧设置过滤膜装置,对从水样管道送来的水样所含的不必要杂质如管道铁屑进行吸附过滤,将其排除,使得进入余氯分析仪的水样不含不必要的杂质,进行余氯、pH、水温等项目检测的检测电机不会吸附到管道铁锈等管道污染物,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延长电极、探头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水质一体化检测装置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带过滤单元的水质一体化检测装置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图2中提供的过滤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带过滤单元的水质一体化检测装置,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现有技术提供的水质一体化检测装置主要包括手动球阀、减压调节阀、浊度计、流通池、电磁阀和余氯分析仪,其中,手动球阀、减压调节阀、流通池、电磁阀和余氯分析仪依次管路连接,而浊度计的两端分别与减压调节阀的出口端、余氯分析仪的出口端连接。打开手动球阀和电磁阀,水样从水样管道经过减压调节阀的调压作用后分成两路流体,分别进入浊度计、流通池,浊度计依据浑浊液对光进行散射或透射的原理对水样进行浊度测定,经过流通池进入余氯分析仪,余氯分析仪能同时测量水样的余氯、pH值、温度。但是,在检测工作中发现,余氯分析仪的检测电机因吸附管道铁锈,使得检测结果不准确,不能将真实数据反映出来。请参阅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带过滤单元的水质一体化检测装置,其中,包括过滤膜装置、第一减压调节阀、第二减压调节阀、流通池、浊度计、余氯分析仪;所述过滤膜装置、第一减压调节阀、流通池、余氯分析仪依次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减压调节阀、浊度计依次管路连通;所述过滤膜装置的进口端与第二减压调节阀的进口端相连并与水样管道相连通;所述余氯分析仪的出口端与浊度计的出口端相连并与排水管道相连通。水质一体化检测装置能够同时进行余氯、pH、水温及水浊度检测分析,其中,在余氯分析仪前侧设置过滤膜装置,通过过滤膜装置将水样中所含有的铁锈、泥土颗粒等固体污染物进行高效去除,使得余氯分析仪的能够在较佳工作环境进行分析工作,避免了余氯分析仪的检测电机因受到铁锈、泥土颗粒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而且延长了电极、探头的寿命。具体地,流通池与余氯分析仪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过滤膜装置的进口端和第二减压调节阀的进口端设有手动球阀。具体地,如图3所示,过滤膜装置包括壳体1、滤芯2、进水管11、出水管12、滤膜层3;滤芯2设于壳体1内部,进水管11、出水管12分别与壳体1内部连通,进水管11设于壳体1的一侧,出水管12设于壳体1的顶部;滤芯2装有石英砂;滤膜层3设于滤芯2的上方。更具体地,壳体1的顶部、底部分别对应设有上旋盖14、下旋盖13,上旋盖14、下旋盖13与壳体1内壁螺纹连接,上旋盖14在其与壳体顶面接触的底面设有橡胶,下旋盖13在其与壳体底面接触的顶面设有橡胶,这样便可防止水泄露情况出现,保证该过滤膜装置能够长期稳定工作,不漏水。被过滤膜装置过滤掉的固体污染物将沉积在壳体底部,通过对手动球阀、第一电磁阀进行关闭操作,将过滤膜装置隔断开来,然后将下旋盖旋开,将固体污染物进行清除;将上旋盖旋开,将壳体内的滤膜层、滤芯依次取出,进行清洗、更换。具体地,在壳体内部设置有凸块,将滤芯放置壳体内,并设于凸块上,然后将滤膜层放进壳体内并与滤芯相抵接,上旋盖的底部设有压块,当上旋盖完全旋紧后,压块抵接于滤膜层,通过凸块和压块的配合作用,使得滤膜层和滤芯固定在壳体内,不会受到水的流动而发生振动。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不限于该具体实施方式。优选地,滤芯2呈圆锥形,水从滤芯的锥面流进,争取较大的流通面积;滤膜层3设有若干微滤膜。进一步地,该带过滤单元的水质一体化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过滤膜装置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置有前液压传感器和后液压传感器;所述余氯分析仪与排水管道之间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前液压传感器、后液压传感器、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电性连接于控制装置。通过设置前液压传感器、后液压传感器,对过滤膜装置进行前后侧压强检测,通过前后侧压强差来检测过滤膜装置的过滤情况,进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过滤膜装置的清洗、滤料更换。控制装置接收到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过滤单元的水质一体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膜装置、第一减压调节阀、第二减压调节阀、流通池、浊度计、余氯分析仪;所述过滤膜装置、第一减压调节阀、流通池、余氯分析仪依次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减压调节阀、浊度计依次管路连通;所述过滤膜装置的进口端与第二减压调节阀的进口端相连并与水样管道相连通;所述余氯分析仪的出口端与浊度计的出口端相连并与排水管道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过滤单元的水质一体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膜装置、第一减压调节阀、第二减压调节阀、流通池、浊度计、余氯分析仪;所述过滤膜装置、第一减压调节阀、流通池、余氯分析仪依次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减压调节阀、浊度计依次管路连通;所述过滤膜装置的进口端与第二减压调节阀的进口端相连并与水样管道相连通;所述余氯分析仪的出口端与浊度计的出口端相连并与排水管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过滤单元的水质一体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装置包括壳体、滤芯、进水管、出水管、滤膜层;所述滤芯设于壳体内部,进水管、出水管分别与壳体内部连通,进水管设于壳体的一侧,出水管设于壳体的顶部;所述滤芯装有石英砂;滤膜层设于滤芯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过滤单元的水质一体化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劳志雄陈明良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水业集团高明供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