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测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1789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测温装置,包括测温组件、外热储能金属套筒(5)和红外光能量导光筒(6),所述测温组件与红外光能量导光筒(6)正对设置且两者均同时套于所述外热储能金属套筒(5)内;所述测温组件包括内热平衡金属套筒帽(1)、内热平衡金属套筒盖(2)、红外测温传感器(4),内热平衡金属套筒帽(1)与内热平衡金属套筒盖(2)连接后共同包裹红外测温传感器(4),内热平衡金属套筒帽(1)的内外表面以及所述内热平衡金属套筒盖(2)的内外表面均覆有一层石墨烯导热膜(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导热及热稳定效果好,达到了快速导热的效果,提高了红外测温传感器测量的准确性,内部的测量环境更稳定可靠。

Infrared temperature measur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外测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测温
,尤其涉及一种红外测温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红外测温产品,其内部均采用较大的金属结构包裹其红外传感器,使红外测温传感器快速导温和与环境温度稳定平衡,以达到测温快速响应准确的目的。但现有的金属结构方式在环境突变的使用环境条件下,由于其结构及材料的使用不能很好的快速响应环境的温度跳变,从而准确测量温度需要等待红外测温传感器温度等待一段时间温度平衡后稳定才能准确测量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红外测温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红外测温装置,包括:测温组件、外热储能金属套筒和红外光能量导光筒,所述测温组件与所述红外光能量导光筒正对设置且两者均同时套于所述外热储能金属套筒内;所述测温组件包括内热平衡金属套筒帽、内热平衡金属套筒盖、红外测温传感器,所述内热平衡金属套筒帽与所述内热平衡金属套筒盖连接后共同包裹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所述内热平衡金属套筒帽的内外表面以及所述内热平衡金属套筒盖的内外表面均覆有一层石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温组件、外热储能金属套筒(5)和红外光能量导光筒(6),所述测温组件与所述红外光能量导光筒(6)正对设置且两者均同时套于所述外热储能金属套筒(5)内;/n所述测温组件包括内热平衡金属套筒帽(1)、内热平衡金属套筒盖(2)、红外测温传感器(4),所述内热平衡金属套筒帽(1)与所述内热平衡金属套筒盖(2)连接后共同包裹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4),所述内热平衡金属套筒帽(1)的内外表面以及所述内热平衡金属套筒盖(2)的内外表面均覆有一层石墨烯导热膜(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温组件、外热储能金属套筒(5)和红外光能量导光筒(6),所述测温组件与所述红外光能量导光筒(6)正对设置且两者均同时套于所述外热储能金属套筒(5)内;
所述测温组件包括内热平衡金属套筒帽(1)、内热平衡金属套筒盖(2)、红外测温传感器(4),所述内热平衡金属套筒帽(1)与所述内热平衡金属套筒盖(2)连接后共同包裹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4),所述内热平衡金属套筒帽(1)的内外表面以及所述内热平衡金属套筒盖(2)的内外表面均覆有一层石墨烯导热膜(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热平衡金属套筒帽(1)与所述内热平衡金属套筒盖(2)相互套接,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4)位于所述内热平衡金属套筒帽(1)与所述内热平衡金属套筒盖(2)套接后所形成的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热平衡金属套筒盖(2)套于所述内热平衡金属套筒帽(1)外,所述内热平衡金属套筒帽(1)内部沿轴向贯穿设置有线路通道,所述内热平衡金属套筒盖(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4)位于所述内热平衡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凯利博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