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屋立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437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集成屋立柱,其包含一背板、两侧板、两开口板及四导角斜面,各侧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该背板及其中一开口板,且两侧板彼此间隔设置,使背板、侧板及开口板共同形成一矩形截面的柱体,并该两开口板之间夹设出一开口;各侧板与背板的连接边凹设有一导角斜面,各侧板与相对应的开口板的连接边也凹设有一导角斜面;由这些导角斜面,当多个集成屋立柱彼此靠拢贴合时,其相邻的导角斜面间会形成一沟槽,使用者可在这些沟槽涂布有黏合用的胶体,由此暂时性地稳定集成屋立柱彼此间的位置,从而提高集成屋立柱在组装上的便利性。

Integrated roof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屋立柱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以组装集成屋的立柱。
技术介绍
集成屋为一种可快速搭建的房屋,由于其组装上相较于一般房屋的便利以及机机动性,因此时常作灾后重建的短期安置住所,甚至可用于正式的住所,其应用的范围可说是十分广泛。然而,虽然集成屋已经是十分便于组装的临时房屋,但使用者在进行装设时,还是会面临到许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在于集成屋由于不具有厚重的钢骨作为梁柱,因此其需要多个立柱作为支撑房屋的骨架,换言之,此些立柱组合时的重量通常较重,造成使用者在组装上较为困难。更精确地说,请参阅图7所示,集成屋所使用的立柱91为C型立柱,而在使用C型立柱作为集成屋的梁柱时,随着集成屋的体积不同,立柱91所需要能够承受的支撑力道也不同,当集成屋的体积较大时,使用者便需要将多个根立柱91组装在一起,形成一大型立柱,使其具有充分的支撑力道。但此一组装过程的难度很高,因为如果使用者先将多个根立柱立起来后再通过螺栓对位其螺孔92以锁合,则使用者必须一方面稳定各个立柱91立起时的稳定度,一方面将多个根立柱91彼此位置对齐,因此不易作业;而如果使用者选择先将立柱91摆放在地上并彼此组装好之后再立起来,则整体立柱91的重量又会使得搬运及对位上十分困难。另一方面,请参阅图8所示,现有立柱91也可作为墙面之间的连接件,更精确地说,当立柱91要作为一外墙93的支撑柱时,外墙93是通过与至少一横板94连接后,横板94再连接在立柱91上,更精确地说,至少一螺栓95会由螺孔92贯穿立柱91并使其与横板94相连接,进而达到立柱91、横板94及外墙93之间的连接关系。但现有技术的结构,使得外墙93、横板94以及立柱91相互连接后,横板94的上下两侧会出现大量的空隙96,空隙96的产生会使得湿气容易累积在此处,造成立柱91、外墙93以及横板94的锈蚀;另一方面,空隙96内也容易孳生蚊虫,使得集成屋的内部结构受到蛀虫的侵害。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集成屋立柱,在使用上仍有许多待改良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屋立柱,其通过在立柱的四个边角上分别成形有导角,使得立柱之间在彼此组合后可先以胶体黏合彼此,进而达到方便对位的功效。为达上述的创作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集成屋立柱,其包含一背板;两侧板,其连接于该背板,且该两侧板间隔设置;两开口板,其分别连接于该两侧板,各侧板的相对两侧边分别连接该背板的一侧边及相对应的该开口板的一侧边;该两开口板夹设出一开口;四导角斜面,其中各侧板与该背板的连接边凹设成形有一个所述的导角斜面,且各侧板与相对应的该开口板的连接边凹设成形有一个所述的导角斜面;至少一沟槽组,所述的沟槽组凹设成形于该背板或其中一侧板的外侧面上,并所述的沟槽组包含有至少一沟槽,所述的沟槽凹设于相对应的该背板或该侧板上,并延伸至相对应的该背板或该侧板的相对两侧边而对外相通。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有该等导角斜面,当多个集成屋立柱彼此立起并贴靠在一起后,相邻的导角斜面之间会形成一空隙,使用者可通过在此空隙间涂布有黏合用的胶体,由此使等立柱能够暂时性地被固定住;因此,使用者便能够较轻易地将该等立柱彼此对位对齐,而不必一边对齐立柱,一边还要稳定各立柱的直立状态,因此本技术得以提高使用者在组装集成屋立柱时的效率。进一步而言,前述的集成屋立柱,其中所述的沟槽组的至少一沟槽的数量为两个,并该两沟槽上下间隔设置。进一步而言,前述的集成屋立柱,其中各沟槽的形状为一矩形槽,并该沟槽的上下两侧边分别设置有一斜面,各斜面由相对的该侧板或该背板的该外侧面连接至该沟槽的底面。进一步而言,前述的集成屋立柱,其中各导角斜面上下延伸至该集成屋立柱的上下两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放大侧视图。图3是多个本技术相互贴合时的俯视图。图4是多个本技术与一横板相连接的正视图。图5是本技术与横板、外墙相互连接的剖面侧视图。图6是两个本技术与一横板共同连接的剖面放大侧视图。图7是现有技术的集成屋立柱的立体外观图。图8是现有技术的集成屋立柱与一横板及外墙相连接的剖面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图式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的集成屋立柱包含一背板10、两侧板20、两开口板30、四导角斜面40及至少一沟槽组50。请参阅图1及图3所示,该两侧板20连接于该背板10,并彼此间隔设置,该两开口板30分别连接于该两侧板20,并各侧板20的相对两侧边分别连接该背板10的一侧边及相对应的该开口板30的一侧边,并该两开口板30共同夹设出一开口31。更精确地说,本技术所使用的集成屋立柱为一C型柱,因此其会具有上述的形状,换言之,背板10、该两侧板20、该两开口板30共同围绕形成一矩形状的柱体,并其截面为一矩形并具有一侧开口。各导角斜面40分别成形于该集成屋立柱的一个边角,换言之,各侧板20与背板10的连接边凹设成形有一该导角斜面40,且各侧板20与相对应的开口板30的连接边凹设成形有一该导角斜面40,因此,由于本技术具有两侧板20,且各侧板20分别有两个侧边(连接于背板10及相对应的开口板30),因此共形成此四个导角斜面40。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各导角斜面40上下延伸至集成屋立柱的上下两端,但其延伸范围不以此为限,其亦可延伸至一特定高度即可。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至少一沟槽组50的数量为一组,并该沟槽组50凹设成形于其中一侧板20的外侧面,且该沟槽组50包含有至少一沟槽51,本实施例中,沟槽51的数量为两个,并该两沟槽51彼此上下间隔设置,且各沟槽51凹设成形于该侧板20上,并延伸至该侧板20的相对两侧边而对外相通。本实施例中,各沟槽51凹设于侧板20上的深度为凹设至与该侧板20相邻的该背板10及该开口板30相接处,但其凹设程度亦不以此为限。此外,沟槽组50的数量及成形的位置以及沟槽51的数量皆不以上述为限,换言之,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具有多个沟槽组50,并沟槽组50可成形于背板10的外侧面或其中一侧板20的外侧面上,例如具有三组沟槽组50并分别成形在背板10及该两侧板20上,此外,各沟槽组50可具有两个以外的其他数量的沟槽51,上述结构皆可依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整。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中各沟槽51的形状为一矩形槽,并该沟槽51的上下两侧边分别设有一斜面52,各斜面52由该侧板20的外侧面连接至沟槽51的底面53;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沟槽51成形于背板10上时,其亦可具有前述的结构,换言之,该沟槽51可具有两斜面52,并该两斜面52分别由背板10的外侧面连接至沟槽51的底面53。请参阅图1所示,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屋立柱,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背板;/n两侧板,其连接于该背板,且该两侧板间隔设置;/n两开口板,其分别连接于该两侧板,各侧板的相对两侧边分别连接该背板的一侧边及相对应的该开口板的一侧边;该两开口板夹设出一开口;/n四导角斜面,其中各侧板与背板的连接边凹设成形有一个所述的导角斜面,且各侧板与相对应的开口板的连接边凹设成形有一个所述的导角斜面;/n至少一沟槽组,所述的沟槽组凹设成形于该背板或其中一侧板的外侧面上,并所述的沟槽组包含有至少一沟槽,所述的沟槽凹设于相对应的该背板或该侧板上,并延伸至相对应的该背板或该侧板的相对两侧边而对外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屋立柱,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背板;
两侧板,其连接于该背板,且该两侧板间隔设置;
两开口板,其分别连接于该两侧板,各侧板的相对两侧边分别连接该背板的一侧边及相对应的该开口板的一侧边;该两开口板夹设出一开口;
四导角斜面,其中各侧板与背板的连接边凹设成形有一个所述的导角斜面,且各侧板与相对应的开口板的连接边凹设成形有一个所述的导角斜面;
至少一沟槽组,所述的沟槽组凹设成形于该背板或其中一侧板的外侧面上,并所述的沟槽组包含有至少一沟槽,所述的沟槽凹设于相对应的该背板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昆泰
申请(专利权)人:義得泰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