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隔震支座及减隔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1381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9:18
一种减隔震支座及减隔震系统,涉及桥梁建筑技术领域。减隔震支座包括第一支座板和第二支座板,第一支座板靠近第二支座板的端面和第二支座板靠近第一支座板的端面均为球状弧面,第一支座板和第二支座板的球状弧面之间设有第一球冠衬板和第二球冠衬板;第一球冠衬板包括与第一支座板的球状弧面适配的第一端面和与第一端面相对且设有限位凹槽的第二端面;第二球冠衬板包括与第二支座板的球状弧面相适配的第四端面和与第四端面相对的且设有与限位凹槽相适配的限位凸台的第三端面;第一端面设有第一耐磨板,限位凸台设有第二耐磨板,第四端面设有第三耐磨板。该减隔震系统包括上述减隔震支座。该减隔震支座能够减小减隔震支座的转动力矩。

Isolation bearing and isol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隔震支座及减隔震系统
本技术涉及桥梁建筑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减隔震支座及减隔震系统。
技术介绍
地震发生时桥梁上部结构的落梁是桥梁倒塌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保障桥梁上部结构的地震安全性,在桥梁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设置具有减隔震支座是最简单、直接且经济的措施。目前,常用的减隔震支座通常为双曲面支座,如图1所示,由于其与橡胶类减隔震支座相比具有构造简单、承载力大、耐久性好等优点,自从被开发以来,其在桥梁双曲面减隔震设计中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特别是在一些跨径较大的桥梁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其滑动面与转动面为同一平面,在正常情况下转动力矩通常达到球型钢支座的两倍以上,增加了桥梁的附加受力,这就可能造成局部剪切应力过大,甚至可能具有混凝土开裂的风险,影响了桥梁在正常情况下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隔震支座,其能够减小减隔震支座的转动力矩,从而使得梁体在正常情况下能保持良好受力。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减隔震支座,该减隔震支座包括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n层叠设置的第一支座板和第二支座板,所述第一支座板靠近所述第二支座板的端面以及所述第二支座板靠近所述第一支座板的端面分别为球状弧面,在所述第一支座板和所述第二支座板的球状弧面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以及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第一球冠衬板和第二球冠衬板,所述第一球冠衬板包括与所述第一支座板的球状弧面相适配的第一端面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上凹设有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二球冠衬板包括与所述第二支座板的球状弧面相适配的第四端面,以及与所述第四端面相对的第三端面,所述第三端面上凸设有一与所述限位凹槽相适配的限位凸台;/n所述第一端面设有第一耐磨板,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层叠设置的第一支座板和第二支座板,所述第一支座板靠近所述第二支座板的端面以及所述第二支座板靠近所述第一支座板的端面分别为球状弧面,在所述第一支座板和所述第二支座板的球状弧面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以及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第一球冠衬板和第二球冠衬板,所述第一球冠衬板包括与所述第一支座板的球状弧面相适配的第一端面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上凹设有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二球冠衬板包括与所述第二支座板的球状弧面相适配的第四端面,以及与所述第四端面相对的第三端面,所述第三端面上凸设有一与所述限位凹槽相适配的限位凸台;
所述第一端面设有第一耐磨板,所述第一支座板的球状弧面设有第一不锈钢板,所述限位凸台靠近所述限位凹槽槽底的端面设有第二耐磨板,所述限位凹槽槽底设有第二不锈钢板,所述第四端面设有第三耐磨板,所述第二支座板的球状弧面设有第三不锈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凹槽为圆槽,所述限位凸台为柱状凸台,所述限位凹槽的槽底面与所述限位凸台的顶面为相互配合的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隔震支座,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鹏钟洪军金怡新张鹤姚帆张英虹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亚佳工程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