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旭专利>正文

一种地铁施工用运输起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275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铁施工用运输起重设备,涉及运输起重领域,包括移动主体,所述移动主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移动主体两侧通过减震器设置有多个滚轮,所述移动主体内部对称设置有伸缩杆,且伸缩杆与移动主体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杆外部一端设置有支撑杆,所述移动主体上方通过多个液压缸活动连接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内部对称设置有托板,且托板与承重板滑动连接。该用于地铁施工用运输起重设备,解决了起重设备移动不便,设备举起重物重心提升易造成设备歪斜,对周围人员与设备造成安全隐患,重物举起后,工作人员需另外搭设支架才能进行操作,影响施工进度。

A kind of transportation hoisting equipment for subway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施工用运输起重设备
本技术涉及运输起重领域,具体为一种地铁施工用运输起重设备。
技术介绍
而地铁施工一般采用明挖法、暗挖法,而我国城市地铁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暗挖法中的盾构法,盾构法具有除竖井施工外,施工作业均在地下进行,既不影响地面交通,又可减少对附近居民的噪声和振动影响,起重设备是一种以间歇作业方式对物料进行起升、下降的搬运机械,工作效率和使用性能较高,操作更简化、省力和更安全可靠;地铁施工场地位于地下,地面凹凸不平且空间较为狭小,运输起重设备移动不便;设备举起重物后随着重心提升,易造成设备歪斜,对周围人员造成安全隐患;重物举起后,工作人员需另外搭设支架才能进行操作,影响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施工用运输起重设备,解决了地铁施工场地位于地下,地面凹凸不平且空间较为狭小,起重设备移动不便,设备举起重物后重心提升,易造成设备歪斜,对周围人员造成安全隐患,重物举起后,工作人员需另外爬高才能操作,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移动主体,所述移动主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移动主体两侧通过减震器设置有多个滚轮,所述移动主体内部对称设置有伸缩杆,且伸缩杆与移动主体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杆外部一端设置有支撑杆,所述移动主体上方通过多个液压缸活动连接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内部对称设置有托板,且托板与承重板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滚轮通过一转轴与电机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周侧与减震器转动连接,且减震器与移动主体固定连接。优选的,两所述伸缩杆延伸入移动主体内部一端对称设置有移动板,且两移动板间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移动板一侧设有可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齿条。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一端与伸缩杆螺纹连接,且第一支撑柱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柱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承重板与托板间隙处设置有空腔,且空腔内部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托板位于空腔内一侧设置有齿条,所述托板通过齿条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且第二齿轮中心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旋钮贯穿且延伸出承重板。优选的,所述托板周侧卡接有护栏。优选的,所述移动主体周侧设置有电源开关,且电源开关分别与电机、液压缸电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施工用运输起重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用于地铁施工用运输起重设备,通过包括包括移动主体,移动主体为长方体结构,移动主体两侧通过减震器设置有多个滚轮,滚轮通过一转轴与电机转动连接,转轴周侧与减震器转动连接,减震器与移动主体固定连接的配合作用,使得每个滚轮皆可单独与地面接触,使滚轮与移动主体间独立悬挂,增加了运输起重设备对复杂的施工环境适应性,解决了地铁施工场地位于地下,地面凹凸不平空间较为狭小,运输起重设备移动不便的问题。(2)、该用于地铁施工用运输起重设备,通过移动主体内部对称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与移动主体滑动连接,伸缩杆外部一端设置有支撑杆,两伸缩杆延伸入移动主体内部一端对称设置有移动板,两移动板间设置有第一齿轮,移动板一侧设有可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一端与伸缩杆螺纹连接,第一支撑柱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柱螺纹连接的配合作用,使得伸缩杆、第二支撑杆与隧道内壁、隧道地面牢牢固定,解决了设备举起重物后重心提升,易造成设备歪斜,对周围人员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3)、该用于地铁施工用运输起重设备,通过移动主体上方通过多个液压缸活动连接有承重板,承重板内部对称设置有托板,托板与承重板滑动连接,承重板与托板间隙处设置有空腔,空腔内部设置有第二齿轮,托板位于空腔内一侧设置有齿条,托板通过齿条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齿轮中心固定连接有旋钮,旋钮贯穿延伸出承重板的配合作用,使得人员可站立于托板上,随重物一起升降,解决了重物举起后,工作人员需另外搭设支架才能进行操作,影响施工进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承重板内部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移动主体内部结构剖视图。图中:1、移动主体;2、液压缸;3、滚轮;31、转轴;32、电机;33、减震器;4、伸缩杆;41、第一支撑柱;42、第二支撑柱;43、移动板;44、第一齿轮;45、支撑杆;5、承重板;51、空腔;52、第二齿轮;53、旋钮;54、托板;6、护栏;7、电源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移动主体1,移动主体1为长方体结构,长方体结构有效降低了设备的整体重心高度,移动主体1两侧通过减震器33设置有多个滚轮3,减震器33有效降低了设备移动时的震动,使移动主体1更加平稳,移动主体1内部对称设置有伸缩杆4,伸缩杆4与移动主体1滑动连接,使伸缩杆4可向外移动伸展,伸缩杆4外部一端设置有支撑杆45,与地面接触固定设备,移动主体1上方通过多个液压缸2活动连接有承重板5,对物体进行提升拉高,承重板5内部对称设置有托板54,人员可站立在上面进行施工,托板54与承重板5滑动连接,增加使用面积,滚轮3通过一转轴31与电机32转动连接,对滚轮3转动提供动力,转轴31周侧与减震器33转动连接,减震器33与移动主体1固定连接,独立悬挂的方式使每个滚轮3都能够单独对移动主体1施加动力,增加了设备在恶劣环境中的适应性,两伸缩杆4延伸入移动主体1内部一端对称设置有移动板43,两移动板43间设置有第一齿轮44,移动板43一侧设有可与第一齿轮44相啮合的齿条,控制移动板43向外移动的距,支撑杆45包括第一支撑柱41、第二支撑柱42,第一支撑柱41一端与伸缩杆4螺纹连接,第一支撑柱41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柱42螺纹连接,使支撑杆45长度可调节,避免地面不平时无法紧密固定,承重板5与托板54间隙处设置有空腔51,空腔51内部设置有第二齿轮52,托板54位于空腔51内一侧设置有齿条,托板54通过齿条与第二齿轮52啮合连接,控制托板54的移动方向,第二齿轮52中心固定连接有旋钮53,旋钮53贯穿延伸出承重板5,托板54周侧卡接有护栏6,移动主体1周侧设置有电源开关7,电源开关7分别与电机32、液压缸2电连接。使用时,只需将重物放于承重板5上,启动电源开关7,滚轮3启动,待移动主体1行至固定地点后,转动旋钮53,第二齿轮52带动托板54向外移动,将护栏6与托板54卡接,旋转第一齿轮44,使伸缩杆4抵住隧道内壁,转动第一支撑柱41、第二支撑柱42,待第二支撑柱42抵住隧道地面后,工作人员站在托板54上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施工用运输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主体(1),所述移动主体(1)为长方体结构;/n所述移动主体(1)两侧通过减震器(33)设置有多个滚轮(3);/n所述移动主体(1)内部对称设置有伸缩杆(4),且伸缩杆(4)与移动主体(1)滑动连接;/n所述伸缩杆(4)外部一端设置有支撑杆(45);/n所述移动主体(1)上方通过多个液压缸(2)活动连接有承重板(5);/n所述承重板(5)内部对称设置有托板(54),且托板(54)与承重板(5)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施工用运输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主体(1),所述移动主体(1)为长方体结构;
所述移动主体(1)两侧通过减震器(33)设置有多个滚轮(3);
所述移动主体(1)内部对称设置有伸缩杆(4),且伸缩杆(4)与移动主体(1)滑动连接;
所述伸缩杆(4)外部一端设置有支撑杆(45);
所述移动主体(1)上方通过多个液压缸(2)活动连接有承重板(5);
所述承重板(5)内部对称设置有托板(54),且托板(54)与承重板(5)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施工用运输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3)通过一转轴(31)与电机(32)转动连接,所述转轴(31)周侧与减震器(33)转动连接,且减震器(33)与移动主体(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施工用运输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伸缩杆(4)延伸入移动主体(1)内部一端对称设置有移动板(43),且两移动板(43)间设置有第一齿轮(44),所述移动板(43)一侧设有可与第一齿轮(44)相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旭
申请(专利权)人:赵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