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式收粮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13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式收粮机构,带式收粮机构包括聚粮装置、带传送装置、铲粮装置以及带传送驱动机构,聚粮装置朝前敞口设置,用以聚拢粮食,带传送装置的上端用以和粮食收集机器人的装袋机构对接,下端和聚粮装置对接,铲粮装置朝外设于带传送装置的传送带,用以铲起粮食,带传送驱动机构用以驱动带传送装置,而带动铲粮装置,使得铲粮装置可铲起被聚粮装置聚拢的粮食,并向上传送至装袋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聚粮装置将粮食聚拢,从而有利于铲粮装置铲起粮食,粮食被铲粮装置铲起后并随着传送带向上传送,最后铲粮装置上的粮食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下落至装袋机构,从而实现高效地收集地面上的粮食。

A belt type grain collect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式收粮机构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带式收粮机构。
技术介绍
在国内外,目前广大农村地区针对晒场上粮食大多还是采用传统人工方式进行收集,另外,在粮食的仓储倒仓、转运、加工等过程中也需要频繁的进行粮食收集作业。传统人工方式主要是依靠人用簸箕和木锨一次次上下往复的把粮食运送到麻袋里,而且需要有人控制麻袋的开口才行,这种人工方式既费时又费力,给目前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通过人工方式收集粮食的缺陷,技术人提出了一种可以自动收粮和打包的粮食收集机器人,以提升粮食收集的效率,在实际使用粮食收集机器人进行粮食收集的过程中,如何高效地收集地面上的粮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带式收粮机构,用于粮食收集机器人,所述带式收粮机构包括:聚粮装置,用以安装于所述粮食收集机器人的移动平台的下前端,所述聚粮装置朝前敞口设置,用以聚拢粮食;带传送装置,用以沿上下向且下端朝前倾斜地安装于所述移动平台,所述带传送装置的上端用以和所述粮食收集机器人的装袋机构对接,下端和所述聚粮装置对接;铲粮装置,朝外设于所述带传送装置的传送带,用以铲起粮食;以及,带传送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带传送装置,而带动所述铲粮装置,使得所述铲粮装置可铲起被所述聚粮装置聚拢的粮食,并向上传送至所述粮食收集机器人的装袋机构。可选地,所述聚粮装置呈前后敞口的筒状设置,且包括依次连接的上侧板、左侧板、下侧板和右侧板,所述上侧板的后端形成有第一缺口,所述带传送装置的下端自所述第一缺口处伸入所述聚粮装置内而形成对接。可选地,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从前至后呈逐渐相互靠拢设置;和/或,所述下侧板包括设于其前端且水平设置的水平区域、以及设于其后端且从前至后朝上倾斜设置的倾斜区域;和/或,所述下侧板的前端形成有第二缺口,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相对的侧面上且与所述第二缺口对应的位置形成了所述接触面。可选地,所述聚粮装置具有用以与粮食接触且朝前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上下间隔设有多个压力传感器,用以根据所述多个压力传感器而确定粮食的实时厚度。可选地,所述铲粮装置沿所述传送带的周向设有多个;和/或,所述铲粮装置包括凸设于所述传送带的连接板、以及自所述连接板朝所述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弯折形成的弯折板。可选地,所述传送带的两侧部分别朝外翻折形成有两个挡边部,所述铲粮装置沿所述传送带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其两端对应与所述两个挡边部抵接。可选地,所述带传送装置包括上下间隔且前后错开的两个沿左右延伸的转轴,所述两个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移动平台,且通过所述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带传送驱动机构包括沿左右布置的驱动电机、以及安装于所述驱动电机的传动轴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一所述转轴的一端相对,且通过皮带与该端形成传动连接。可选地,所述两个转轴中位于下方的一个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轮上下相对,且通过所述皮带形成传动连接;和/或,所述两个转轴中与所述皮带配合的一个和所述驱动轮均对应设有与所述皮带配合的环形皮带槽。可选地,所述带式收粮机构的出粮端对应设有输粮槽,用以通过所述输粮槽对接所述粮食收集机器人的装袋机构。可选地,所述输粮槽的侧壁贯设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用以被设置为允许尘土穿过,阻挡粮食穿过;所述输粮槽的外侧壁在对应所述过滤孔的位置安装有吸尘装置,用以吸取所述输粮槽内的尘土。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聚粮装置将粮食聚拢,从而有利于所述铲粮装置铲起粮食,粮食被所述铲粮装置铲起后并随着所述传送带向上传送,最后所述铲粮装置上的粮食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下落至所述装袋机构,从而实现高效地收集地面上的粮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粮食收集机器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聚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装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封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2中输粮槽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在国内外,目前广大农村地区针对晒场上粮食大多还是采用传统人工方式进行收集,另外,在粮食的仓储倒仓、转运、加工等过程中也需要频繁的进行粮食收集作业。传统人工方式主要是依靠人用簸箕和木锨一次次上下往复的把粮食运送到麻袋里,而且需要有人控制麻袋的开口才行,这种人工方式既费时又费力,给目前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麻烦。针对通过人工方式收集粮食的缺陷,技术人提出了一种可以自动收粮和打包的粮食收集机器人,以提升粮食收集的效率,在实际使用粮食收集机器人进行粮食收集的过程中,如何高效地收集地面上的粮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粮食收集机器人,图1至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粮食收集机器人的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粮食收集机器人100包括移动平台1、装袋机构2以及带式收粮机构4,所述移动平台1底部设有水平移动的行走机构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式收粮机构,用于粮食收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式收粮机构包括:/n聚粮装置,用以安装于所述粮食收集机器人的移动平台的下前端,所述聚粮装置朝前敞口设置,用以聚拢粮食;/n带传送装置,用以沿上下向且下端朝前倾斜地安装于所述移动平台,所述带传送装置的上端用以和所述粮食收集机器人的装袋机构对接,下端和所述聚粮装置对接;/n铲粮装置,朝外设于所述带传送装置的传送带,用以铲起粮食;以及,/n带传送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带传送装置,而带动所述铲粮装置,使得所述铲粮装置可铲起被所述聚粮装置聚拢的粮食,并向上传送至所述粮食收集机器人的装袋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式收粮机构,用于粮食收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式收粮机构包括:
聚粮装置,用以安装于所述粮食收集机器人的移动平台的下前端,所述聚粮装置朝前敞口设置,用以聚拢粮食;
带传送装置,用以沿上下向且下端朝前倾斜地安装于所述移动平台,所述带传送装置的上端用以和所述粮食收集机器人的装袋机构对接,下端和所述聚粮装置对接;
铲粮装置,朝外设于所述带传送装置的传送带,用以铲起粮食;以及,
带传送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带传送装置,而带动所述铲粮装置,使得所述铲粮装置可铲起被所述聚粮装置聚拢的粮食,并向上传送至所述粮食收集机器人的装袋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收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粮装置呈前后敞口的筒状设置、且具有用以与粮食接触且朝前的接触面,所述聚粮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上侧板、左侧板、下侧板和右侧板,所述上侧板的后端形成有第一缺口,所述带传送装置的下端自所述第一缺口处伸入所述聚粮装置内而形成对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式收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从前至后呈逐渐相互靠拢设置;和/或,
所述下侧板包括设于其前端且水平设置的水平区域、以及设于其后端且从前至后朝上倾斜设置的倾斜区域;和/或,
所述下侧板的前端形成有第二缺口,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相对的侧面上且与所述第二缺口对应的位置形成了所述接触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收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粮装置具有用以与粮食接触且朝前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上下间隔设有多个压力传感器,用以根据所述多个压力传感器而确定粮食的实时厚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林杨斌余南辉李诗龙孙见弛范吉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轻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