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多头螺旋冷却结构压纹版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051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多头螺旋冷却结构压纹版辊,包括辊体,所述辊体的内部通过堵片固定连接有内辊筒,所述堵片的边缘开设有冷却水排水口,所述辊体的内侧与内辊筒的外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螺旋形冷却水路,所述螺旋形冷却水路的内部包括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冷却水排水口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螺旋形冷却水路。该双向多头螺旋冷却结构压纹版辊,相较于现有的压纹版辊而言,解决了版滚表面温差较大导致压纹质量较低的问题,在辊体内部均匀布置水循环路线,水流循环降温,以此达到版面恒温,解决现有压纹版辊存在的版面冷却效果差和版面温差大以及冷却管道布置受限制的技术问题,大大提高成品合格率,减少浪费。

A double direction multi head spiral cooling structure embossing plate ro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多头螺旋冷却结构压纹版辊
本技术涉及压版辊
,具体为一种双向多头螺旋冷却结构压纹版辊。
技术介绍
用压纹版辊压图案时,图案压花效果与运行的版辊表面温度有很大的关系,版辊表面温度的有效控制与调节直接关系到压纹产品的质量。而现有的压纹版辊的冷却结构大多为单层直通式结构,存在版辊表面冷却效果差,版辊表面温差大,不能完成对高质量压纹效果产品的压纹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多头螺旋冷却结构压纹版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版辊表面温差大,压纹质量较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向多头螺旋冷却结构压纹版辊,包括辊体,所述辊体的内部通过堵片固定连接有内辊筒,所述堵片的边缘开设有冷却水排水口,所述辊体的内侧与内辊筒的外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螺旋形冷却水路,所述螺旋形冷却水路的内部包括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冷却水排水口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螺旋形冷却水路,所述辊体的两侧被辊轴贯穿,所述辊轴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冷却水出水管,所述冷却水出水管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冷却水进水管,所述冷却水进水管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进水阀,所述冷却水出水管与冷却水进水管之间设置有出水通道,所述堵片的左侧与辊体内侧之间设置有左贮水区,所述堵片的右侧与辊体内侧之间设置有右贮水区,所述出水通道通过内部排水口与左贮水区和右贮水区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水进水管通过进水弯道与螺旋形冷却水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堵片的形状为圆环形,且堵片位于辊体的内侧与内辊筒的外侧形成的腔体边缘,堵片关于内辊筒对称分布有两个。优选的,所述螺旋形冷却水路的内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交错分布。优选的,所述第一通道通过左侧的冷却水排水口与左贮水区相连通,第二通道通过右侧的冷却水排水口与右贮水区相连通。优选的,所述冷却水出水管、出水通道、冷却水进水管关于内辊筒各自对称分布有两个。优选的,所述左贮水区和右贮水区在辊体内部关于内辊筒左右对称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双向多头螺旋冷却结构压纹版辊,相较于现有的压纹版辊而言,解决了版滚表面温差较大导致压纹质量较低的问题,在辊体内部均匀布置水循环路线,水流循环降温,以此达到版面恒温,解决现有压纹版辊存在的版面冷却效果差和版面温差大以及冷却管道布置受限制的技术问题,大大提高成品合格率,减少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右侧进水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左侧进水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1、辊体;2、内辊筒;3、堵片;4、冷却水排水口;5、螺旋形冷却水路;6、辊轴;7、冷却水出水管;8、冷却水进水管;9、左贮水区;10、右贮水区;11、内部排水口;12、进水弯道;501、第一通道;502、第二通道;701、出水通道;801、进水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向多头螺旋冷却结构压纹版辊,包括辊体1,辊体1的内部通过堵片3固定连接有内辊筒2,堵片3的边缘开设有冷却水排水口4,辊体1的内侧与内辊筒2的外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螺旋形冷却水路5,螺旋形冷却水路5的内部包括有第一通道501和第二通道502,冷却水排水口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螺旋形冷却水路5,辊体1的两侧被辊轴6贯穿,辊轴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冷却水出水管7,冷却水出水管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冷却水进水管8,冷却水进水管8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进水阀801,冷却水出水管7与冷却水进水管8之间设置有出水通道701,堵片3的左侧与辊体1内侧之间设置有左贮水区9,堵片3的右侧与辊体1内侧之间设置有右贮水区10,出水通道701通过内部排水口11与左贮水区9和右贮水区10固定连接,冷却水进水管8通过进水弯道12与螺旋形冷却水路5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堵片3的形状为圆环形,且堵片3位于辊体1的内侧与内辊筒2的外侧形成的腔体边缘,堵片3关于内辊筒2对称分布有两个,有利于堵片3将辊体1的内侧与内辊筒2的外侧形成的腔体密封住,避免螺旋形冷却水路5暴露在外部。进一步的,螺旋形冷却水路5的内部,第一通道501和第二通道502交错分布,有利于两侧的冷却水进水管8将水注入时可以走不同路线正常排出,不会混淆。进一步的,第一通道501通过左侧的冷却水排水口4与左贮水区9相连通,第二通道502通过右侧的冷却水排水口4与右贮水区10相连通,有利于从右侧进水时可以从左侧排出,从左侧进水时可以从右侧排出。进一步的,冷却水出水管7、出水通道701、冷却水进水管8关于内辊筒2各自对称分布有两个,有利于保持压纹版辊的结构平衡,且可以完成双向进排水并且不会混淆。进一步的,左贮水区9和右贮水区10在辊体1内部关于内辊筒2左右对称分布,有利于辊体1内部左侧和右侧都有足够空间缓冲冷却水。工作原理:首先,如图2所示,从右侧的冷却水进水管8进水路线如下:在内辊筒2右侧,水流从冷却水进水管8通过进水弯道12进入第一通道501,随后从内辊筒2左侧的冷却水排水口4先排入左贮水区9,再从内部排水口11进入出水通道701,如图3所示,从左侧的冷却水进水管8进水路线如下,在内辊筒2左侧,水流从冷却水进水管8通过进水弯道12进入第二通道502,随后从内辊筒2右侧的冷却水排水口4先排入右贮水区10,再从内部排水口11进入出水通道701。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多头螺旋冷却结构压纹版辊,包括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1)的内部通过堵片(3)固定连接有内辊筒(2),所述堵片(3)的边缘开设有冷却水排水口(4),所述辊体(1)的内侧与内辊筒(2)的外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螺旋形冷却水路(5),所述螺旋形冷却水路(5)的内部包括有第一通道(501)和第二通道(502),所述冷却水排水口(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螺旋形冷却水路(5),所述辊体(1)的两侧被辊轴(6)贯穿,所述辊轴(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冷却水出水管(7),所述冷却水出水管(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冷却水进水管(8),所述冷却水进水管(8)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进水阀(801),所述冷却水出水管(7)与冷却水进水管(8)之间设置有出水通道(701),所述堵片(3)的左侧与辊体(1)内侧之间设置有左贮水区(9),所述堵片(3)的右侧与辊体(1)内侧之间设置有右贮水区(10),所述出水通道(701)通过内部排水口(11)与左贮水区(9)和右贮水区(10)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水进水管(8)通过进水弯道(12)与螺旋形冷却水路(5)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多头螺旋冷却结构压纹版辊,包括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1)的内部通过堵片(3)固定连接有内辊筒(2),所述堵片(3)的边缘开设有冷却水排水口(4),所述辊体(1)的内侧与内辊筒(2)的外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螺旋形冷却水路(5),所述螺旋形冷却水路(5)的内部包括有第一通道(501)和第二通道(502),所述冷却水排水口(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螺旋形冷却水路(5),所述辊体(1)的两侧被辊轴(6)贯穿,所述辊轴(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冷却水出水管(7),所述冷却水出水管(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冷却水进水管(8),所述冷却水进水管(8)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进水阀(801),所述冷却水出水管(7)与冷却水进水管(8)之间设置有出水通道(701),所述堵片(3)的左侧与辊体(1)内侧之间设置有左贮水区(9),所述堵片(3)的右侧与辊体(1)内侧之间设置有右贮水区(10),所述出水通道(701)通过内部排水口(11)与左贮水区(9)和右贮水区(10)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水进水管(8)通过进水弯道(12)与螺旋形冷却水路(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攀
申请(专利权)人:运城制版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