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礼帽组件及制作该组件的麻棉纬向强捻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024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礼帽组件及制作该组件的麻棉纬向强捻布,包括:第一织物层,所述第一织物层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交织而成并且采用斜纹编织;所述第一经纱包括两根80S的第一棉纱,所述第一经纱中的两根第一棉纱互相螺旋缠绕;所述第一纬纱包括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所述第一纱线与所述第二纱线并排设置;所述第一纱线包括两根80S的第一棉纱,所述第一纱线中的两根第一棉纱互相螺旋缠绕;所述第二纱线包括30S的棉麻混纺纱;所述第一纬纱中的第一棉纱与棉麻混纺纱均为强捻纱;所述第一织物层的经密为184根/英寸,纬密为95根/英寸。这种麻棉纬向强捻布挺括滑爽,布面具有自然的光泽感,并且兼有棉的吸湿功能和麻的抗菌功能。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at component and a hemp cotton weft strong twist cloth for making the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礼帽组件及制作该组件的麻棉纬向强捻布
本技术涉及布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麻棉纬向强捻布和一种礼帽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布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仅要求布料与人体皮肤接触的时候能够令人感觉舒适,还要求看起来美观。棉质布料虽然穿着舒适并且具有吸湿排汗的功效,但是棉质面料抗菌性能差,光泽度也较差。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布料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传统的棉质布料抗菌性能差和光泽度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麻棉纬向强捻布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麻棉纬向强捻布,包括:第一织物层,所述第一织物层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交织而成并且采用斜纹编织;所述第一经纱包括两根80S的第一棉纱,所述第一经纱中的两根第一棉纱互相螺旋缠绕;所述第一纬纱包括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所述第一纱线与所述第二纱线并排设置;所述第一纱线包括两根80S的第一棉纱,所述第一纱线中的两根第一棉纱互相螺旋缠绕;所述第二纱线包括30S的棉麻混纺纱;所述第一纬纱中的第一棉纱与棉麻混纺纱均为强捻纱;所述第一织物层的经密为184根/英寸,纬密为95根/英寸。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经纱上的组织点分布为两个经组织点接一个纬组织点依次循环,所述第一纬纱上的组织点分布为两个经组织点接一个纬组织点依次循环;所述第一织物层的组织点的经向飞数Sj=+1,纬向飞数Sw=-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织物层中棉占的比例为88.15%,所述第一织物层中麻占的比例为11.85%。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织物层和第三织物层;所述第二织物层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交织而成并且采用平纹编织;所述第二经纱和所述第二纬纱均为一根75D的涤纶丝;所述第二织物层的经密为138根/英寸,纬密为138根/英寸;所述第三织物层由第三经纱和第三纬纱交织而成并且采用平纹编织;所述第三经纱和所述第三纬纱均为两根纱支细度为40S并且互相螺旋缠绕的第二棉纱;所述第三织物层的经密为103根/英寸,纬密为102根/英寸;所述第二织物层设于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三织物层之间,所述第一织物层与所述第二织物层通过热熔胶粘合,所述第二织物层与所述第三织物层通过热熔胶粘合;所述第二织物层上覆有紫外线吸收剂。作为优选,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经纱上的组织点分布为一个经组织点接一个纬组织点依次循环,所述第二纬纱上的组织点分布为一个经组织点接一个纬组织点依次循环;所述第三经纱上的组织点分布为一个经组织点接一个纬组织点依次循环,所述第三纬纱上的组织点分布为一个经组织点接一个纬组织点依次循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这种麻棉纬向强捻布挺括滑爽,布面具有自然的光泽感,并且兼有棉的吸湿功能和麻的抗菌功能。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礼帽组件,包括:由如上所说的麻棉纬向强捻布裁剪而成的环形片、圆形片和矩形片;所述矩形片的第一长边的边缘缝合固定有多个第一子魔术贴,所述矩形片的第二长边的边缘缝合固定有多个第二子魔术贴,所述环形片的内圆周的直径等于所述圆形片的直径等于所述矩形片的长度;所述矩形片的第三织物层上缝合固定有多个第三子魔术贴,所述第三子魔术贴紧靠所述矩形片的第一宽边设置,所述矩形片的第二宽边的边缘缝合固定有多个第三母魔术贴,所述第三母魔术贴的个数与所述第三子魔术贴的个数相等,所述第三母魔术贴与所述第三子魔术贴一一对应;所述环形片的第一织物层上缝合固定有一圈第一母魔术贴,所述第一母魔术贴紧靠所述环形片的内圆周设置;所述圆形片的第三织物层上缝合固定有一圈第二母魔术贴,所述第二母魔术贴紧靠所述圆形片的边缘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环形片的第三织物层上固定有第一环形固定片和第二环形固定片,所述第一环形固定片、第二环形固定片和所述矩形片同轴线;所述第一环形固定片的外圆周与所述环形片的外圆周直径相等;所述第二环形固定片的内圆周与所述环形片的内圆周直径相等,所述第二环形固定片的外圆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环形固定片的内圆周的直径;所述环形片的第三织物层上还固定有多个第一直固定片,所述第一直固定片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环形片的径向,所述第一直固定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固定片的内圆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直固定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环形固定片的外圆周固定连接;所述矩形片的第三织物层上固定有多个第二直固定片,所述第二直固定片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矩形片的宽度方向平行。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环形固定片上设有两处第一隔断,所述第二环形固定片上设有两处第二隔断;两处所述第一隔断和两处所述第二隔断均位于第一直线上,所述第一直线经过所述矩形片的轴线。这种礼帽组件能够便捷的组装成礼帽,拆卸与组装步骤简便,拆卸后能够放入背包或者衣柜中,节约了收纳的空间。同时,这种礼帽组件采用了麻棉纬向强捻布制成,使得这种礼帽的表面具有自然的光泽感,并且兼有棉的吸湿功能和麻的抗菌功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麻棉纬向强捻布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麻棉纬向强捻布最优实施例的第一经纱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麻棉纬向强捻布最优实施例的第一纬纱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麻棉纬向强捻布最优实施例的第三经纱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礼帽组件最优实施例的矩形片的一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礼帽组件最优实施例的矩形片的另一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礼帽组件最优实施例的环形片的一面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种礼帽组件最优实施例的环形片的另一面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一种礼帽组件最优实施例的圆形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织物层,101、第一棉纱,102、棉麻混纺纱,2、第二织物层,3、第三织物层,301、第二棉纱,401、环形片,402、圆形片,403、矩形片,501、第一子魔术贴,502、第二子魔术贴,503、第三子魔术贴,601、第一母魔术贴,602、第二母魔术贴,603、第三母魔术贴,701、第一环形固定片,702、第二环形固定片,801、第一直固定片,802、第二直固定片,901、第一隔断,902、第二隔断。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麻棉纬向强捻布,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织物层,所述第一织物层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交织而成并且采用斜纹编织;/n所述第一经纱包括两根80S的第一棉纱,所述第一经纱中的两根第一棉纱互相螺旋缠绕;/n所述第一纬纱包括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所述第一纱线与所述第二纱线并排设置;所述第一纱线包括两根80S的第一棉纱,所述第一纱线中的两根第一棉纱互相螺旋缠绕;所述第二纱线包括30S的棉麻混纺纱;/n所述第一纬纱中的第一棉纱与棉麻混纺纱均为强捻纱;/n所述第一织物层的经密为184根/英寸,纬密为95根/英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麻棉纬向强捻布,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织物层,所述第一织物层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交织而成并且采用斜纹编织;
所述第一经纱包括两根80S的第一棉纱,所述第一经纱中的两根第一棉纱互相螺旋缠绕;
所述第一纬纱包括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所述第一纱线与所述第二纱线并排设置;所述第一纱线包括两根80S的第一棉纱,所述第一纱线中的两根第一棉纱互相螺旋缠绕;所述第二纱线包括30S的棉麻混纺纱;
所述第一纬纱中的第一棉纱与棉麻混纺纱均为强捻纱;
所述第一织物层的经密为184根/英寸,纬密为95根/英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棉纬向强捻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经纱上的组织点分布为两个经组织点接一个纬组织点依次循环,所述第一纬纱上的组织点分布为两个经组织点接一个纬组织点依次循环;所述第一织物层的组织点的经向飞数Sj=+1,纬向飞数Sw=-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棉纬向强捻布,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织物层和第三织物层;
所述第二织物层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交织而成并且采用平纹编织;所述第二经纱和所述第二纬纱均为一根75D的涤纶丝;所述第二织物层的经密为138根/英寸,纬密为138根/英寸;
所述第三织物层由第三经纱和第三纬纱交织而成并且采用平纹编织;所述第三经纱和所述第三纬纱均为两根纱支细度为40S并且互相螺旋缠绕的第二棉纱;所述第三织物层的经密为103根/英寸,纬密为102根/英寸;
所述第二织物层设于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三织物层之间,所述第一织物层与所述第二织物层通过热熔胶粘合,所述第二织物层与所述第三织物层通过热熔胶粘合;
所述第二织物层上覆有紫外线吸收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麻棉纬向强捻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麻棉纬向强捻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经纱上的组织点分布为一个经组织点接一个纬组织点依次循环,所述第二纬纱上的组织点分布为一个经组织点接一个纬组织点依次循环;
所述第三经纱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唐军唐颖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广纺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