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澄清槽及混合澄清槽系统
本技术属于核燃料后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混合澄清槽及混合澄清槽系统。
技术介绍
核燃料后处理厂处理的料液中含有铀、钚等易裂变物质,为了防止发生临界事故,通常对设备的尺寸(如直径、高度等)作出限制。核燃料后处理厂在用混合澄清槽处理含钚料液过程中,由于临界控制的要求,对混合澄清槽的高度有一定限制。而为了保证处理通量,混合澄清槽的宽度方向则没有限制。泵轮式混合澄清槽中物料的流动可以依靠泵轮提供的动力完成,而不需要依靠不同物料之间密度差、液位差和界面差形成的推动力,因此可以在高度较小情况下仍保证料液的正常流动。但是,混合澄清槽的混合室内的液体在搅拌机构的搅拌过程中,直接飞溅到澄清室内,使得混合室内的液体中的重相和轻相没有充分接触混合均匀,从而大大降低了混合澄清槽的萃取分离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混合澄清槽及混合澄清槽系统,混合澄清槽的挡涡板,可以减小混合室内搅拌液体产生的飞溅以及对混合室内的液面的影响。解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澄清槽,包括:混合室和澄清室,混合室与澄清室连通,混合室内设置有用于搅拌的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转轴、设置于转轴上的用于搅拌的搅拌部,其特征在于,混合室内设置有挡涡板,挡涡板用于阻挡搅拌部搅拌液体形成的涡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澄清槽,包括:混合室和澄清室,混合室与澄清室连通,混合室内设置有用于搅拌的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转轴、设置于转轴上的用于搅拌的搅拌部,其特征在于,混合室内设置有挡涡板,挡涡板用于阻挡搅拌部搅拌液体形成的涡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澄清槽,其特征在于,混合室内还设置有开口的挡涡室,挡涡板盖设于挡涡室的开口处,且与挡涡室的开口连接,挡涡板上开设有挡涡板通孔,转轴贯穿挡涡板通孔,搅拌部布置于挡涡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澄清槽,其特征在于,挡涡板通孔在挡涡室底壁的正投影的边缘,在搅拌部在挡涡室底壁的正投影的边缘的外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澄清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通入液体的潜室,潜室设置于挡涡室下方,且与挡涡室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合澄清槽,其特征在于,混合室为长方体,混合室的有效高度值h1小于混合室的长度值a、混合室的宽度值b;和/或,
澄清室为长方体,澄清室的有效高度值h2小于澄清室的长度值c、澄清室的宽度值d。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澄清槽,其特征在于,混合室的有效高度值h1、混合室的长度值a、混合室的宽度值b关系如下:a=(1.2~6)×h1,b=(1.2~6)×h1;
澄清室的有效高度值h2、澄清室的长度值c、澄清室的宽度值d关系如下:c=(4~30)×h2,d=(1.2~6)×h2。
7.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继连,侯学锋,史惠杰,纪雷鸣,张亚兵,卢金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