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质疏松实验用可调节固定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0545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质疏松实验用可调节固定支架,包括第一背板、第二背板和第三背板,第一背板、第二背板和第三背板通过销轴相互转动连接,第一背板、第二背板和第三背板背面均设有一组固定块,相邻两组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第一背板顶部的一侧通过滑杆平行设置有两个矫正板,第三背板底部的两边侧固定连接有尼龙布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第一背板、第二背板和第三背板通过销轴转动连接能够根据患者弯腰动作自动转动,同时再配合设置的固定块和弹簧能够利用弹簧形变产生的回复力带动第一背板、第二背板和第三背板复位,使患者在腰部直立时能够自行弯腰而不需要对固定支架进行拆卸,提高固定支架使用的便捷性。

An adjustable fixed stent for osteoporosis experi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质疏松实验用可调节固定支架
本技术涉及固定支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骨质疏松实验用可调节固定支架。
技术介绍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临床实验发现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目前在对于骨质疏松患者的康复训练实验中,大多数患者都会使用固定支架来将背部固定住,使其保持直立状态,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患者的腰痛以及防止出现驼背的产生,然而目前所使用的固定支架只能保持患者背部的直立,患者在需要弯腰或下蹲时就需要卸下支架,导致患者需要经常进行拆装固定支架,增大了患者使用的繁琐性,不便于骨质疏松患者的独自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质疏松实验用可调节固定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骨质疏松实验用可调节固定支架,包括第一背板、第二背板和第三背板,所述第一背板的底端通过销轴与第二背板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背板的底端通过销轴与第三背板的顶端转动,所述第一背板、第二背板和第三背板背面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一组固定块,相邻两组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第一背板顶部的一侧平行设置有两个滑杆,两个所述滑杆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矫正板,所述第三背板底部的两边侧固定连接有尼龙布带。优选的,所述第一背板的顶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一侧两边侧分别与两个滑杆的一端滑动穿插连接,所述横板顶端的两边侧且与两个滑杆连接位置处螺纹穿插连接有紧固螺栓。优选的,所述第一背板的底部且与第二背板连接位置处开设有条形通孔,所述条形通孔的内腔活动穿插连接有销轴,所述销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背板顶部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背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二背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三背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气囊。优选的,矫正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海绵垫。优选的,所述尼龙布带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利用第一背板、第二背板和第三背板通过销轴转动连接能够根据患者弯腰动作自动转动,从而便于患者的活动,同时再配合设置的固定块和弹簧能够利用弹簧形变产生的回复力带动转动后的第一背板、第二背板和第三背板回复到竖直状态,从而能够在患者弯腰后自动带动患者背部直立,便于患者在腰部直立时能够自行弯腰而不需要对固定支架进行拆卸,提高固定支架使用的便捷性;2、本技术通过设有的横板、滑杆、紧固螺栓和矫正板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肩部宽度对肩部进行矫正,保持患者肩部的笔直,从而对患者直立提供一个辅助作用;3、本技术通过设有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第三气囊能够根据患者自身感受调整气囊的鼓气程度,从而提高患者使用固定支架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侧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背板;2、第二背板;3、第三背板;4、固定块;5、弹簧;6、横板;7、滑杆;8、紧固螺栓;9、矫正板;10、尼龙布带;11、条形通孔;12、第一气囊;13、第二气囊;14、第三气囊;15、海绵垫;16、魔术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骨质疏松实验用可调节固定支架,包括第一背板1、第二背板2和第三背板3,第一背板1的底端通过销轴与第二背板2的顶端转动连接,第二背板2的底端通过销轴与第三背板3的顶端转动,利用第一背板1、第二背板2和第三背板3通过销轴相互转动连接能够便于患者进行弯腰或下蹲,从而需要拆卸固定支架,提高患者使用固定支架的便捷性,第一背板1、第二背板2和第三背板3背面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一组固定块4,此处一组数量为至少两个,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三个固定块4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5,弹簧5和固定块4的配合使用能够在第一背板1、第二背板2和第三背板3转动时提供一个反向的拉力,从而能够在患者结束弯腰或下蹲后自动对患者的背部进行矫正,使其保持直立状态,第一背板1顶部的一侧平行设置有两个滑杆7,两个滑杆7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矫正板9,拉动患者两侧的肩部,使两侧肩膀保持平行,矫正板9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海绵垫15,对矫正板9与患者胸膛部位起到一个缓冲,提高患者舒适度,第三背板3底部的两边侧固定连接有尼龙布带10,用于将第三背板3固定在患者的腰部,用于固定支架的安装,尼龙布带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魔术贴16,提高魔术贴16的相互粘黏将两个尼龙布带10相互固定。紧接着第一背板1的顶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横板6,横板6一侧两边侧分别与两个滑杆7的一端滑动穿插连接,利用滑杆7在横板6内伸缩来调整矫正板9的位置,从而能够对不同患者肩部宽度调整矫正板9的位置,横板6顶端的两边侧且与两个滑杆7连接位置处螺纹穿插连接有紧固螺栓8,通过紧固螺栓8挤压滑杆7实现对滑杆7和矫正板9位置的固定,便于患者调整矫正板9的位置。而且第一背板1的底部且与第二背板2连接位置处开设有条形通孔11,条形通孔11的内腔活动穿插连接有销轴,销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背板2顶部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利用条形通孔11能够便于第一背板1进行高度调整,从而使固定支架适应不同高度的患者使用。最后第一背板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12,第二背板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13,第三背板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气囊14,且第一气囊12的规格小于第二气囊13小于第三气囊14,通过分别向第一气囊12、第二气囊13和第三气囊14内通入气体使其分别对患者的腰部、背部和肩部起到一个支撑缓冲的作用,从而提高患者使用固定支架的舒适度。本实用工作原理:在使用固定支架时,将尼龙布带10利用魔术贴16固定在患者的腰部,再调整滑杆7伸出的长度,使矫正板9抵住患者的两侧肩部,拧紧紧固螺栓8,从而对滑杆7和矫正板9的位置进行固定,依次对第一气囊12、第二气囊13和第三气囊14充入气体,使患者腰部和背部达到最佳的舒适度,利用第一背板1、第二背板2和第三背板3的竖直放置能够保持患者背部的竖直,当患者需要弯腰或下蹲时,患者只需要稍微出力弯腰即可带动第一背板1、第二背板2和第三背板3通过销轴相互转动,从而使第二背板2和第三背板3的连接处顺着腰部的歪曲而转动,第一背板1和第二背板2的连接处顺着背部的歪曲而转动,同时弹簧5随着第一背板1、第二背板2和第三背板3的相互转动而拉伸变形,形变后的弹簧5产生的弹性回复力对第一背板1的顶部和第三背板3的底部产生一个与患者弯曲反向相反的拉力,从而在患者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质疏松实验用可调节固定支架,包括第一背板(1)、第二背板(2)和第三背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板(1)的底端通过销轴与第二背板(2)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背板(2)的底端通过销轴与第三背板(3)的顶端转动,所述第一背板(1)、第二背板(2)和第三背板(3)背面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一组固定块(4),相邻两组固定块(4)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5),所述第一背板(1)顶部的一侧平行设置有两个滑杆(7),两个所述滑杆(7)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矫正板(9),所述第三背板(3)底部的两边侧固定连接有尼龙布带(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质疏松实验用可调节固定支架,包括第一背板(1)、第二背板(2)和第三背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板(1)的底端通过销轴与第二背板(2)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背板(2)的底端通过销轴与第三背板(3)的顶端转动,所述第一背板(1)、第二背板(2)和第三背板(3)背面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一组固定块(4),相邻两组固定块(4)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5),所述第一背板(1)顶部的一侧平行设置有两个滑杆(7),两个所述滑杆(7)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矫正板(9),所述第三背板(3)底部的两边侧固定连接有尼龙布带(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质疏松实验用可调节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板(1)的顶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横板(6),所述横板(6)一侧两边侧分别与两个滑杆(7)的一端滑动穿插连接,所述横板(6)顶端的两边侧且与两个滑杆(7)连接位置处螺纹穿插连接有紧固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志强何波蒋罡李倩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