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细炳专利>正文

昆虫诱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0362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昆虫诱捕器,涉及昆虫诱捕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包括桶体、以及盖设在所述桶体一侧的顶盖;所述桶体两端分别开设有用于连接收集昆虫瓶体的连接口和安装顶盖的安装口,在所述桶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连接口和安装口分隔,所述桶体在隔板靠近安装口的一侧形成诱捕腔室,所述桶体在隔板靠近连接口的一侧形成收集腔室,在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连接诱捕腔室和收集腔室的收集口;所述桶体侧壁上开设有与诱捕腔室连通的诱捕入口。用以解决现有的诱捕装置在捕捉昆虫时,昆虫容易逃脱的问题。

Insect tr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昆虫诱捕器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昆虫诱捕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昆虫诱捕器。
技术介绍
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直到21世纪初,人类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影响。所以无论是诱捕除害还是诱捕到昆虫进行研究,都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昆虫诱捕方法主要是通过诱杀来消灭昆虫,市场上销售的昆虫诱捕器一般就是一个桶体,桶体上有小孔,里面会放置诱虫剂,这种装置不但工作效率低、还因昆虫易逃脱。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昆虫诱捕器,以解决现有的诱捕装置在捕捉昆虫时,昆虫容易逃脱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昆虫诱捕器,包括桶体、以及盖设在所述桶体一侧的顶盖;所述桶体两端分别开设有用于连接收集昆虫瓶体的连接口和安装顶盖的安装口,在所述桶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连接口和安装口分隔,所述桶体在隔板靠近安装口的一侧形成诱捕腔室,所述桶体在隔板靠近连接口的一侧形成收集腔室,在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连接诱捕腔室和收集腔室的收集口;所述桶体侧壁上开设有与诱捕腔室连通的诱捕入口。进一步地,所述隔板靠近连接口的一端一体成型有药剂管,所述隔板上开设有与药剂管连通的加药口,所述药剂管和诱捕腔室通过加药口连通。<br>进一步地,所述顶盖在靠近诱捕腔室的一侧一体成型有抵接柱,所述抵接柱靠近加药口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加药口处,所述抵接柱对所述药剂管靠近加药口的一端进行盖合。进一步地,所述药剂管远离加药口的一端位于所述收集腔室内部;在所述隔板上且位于所述收集口边缘处环设有堰板,所述堰板位于所述收集腔室内。进一步地,所述诱捕腔室至少设置有两块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平行于所述桶体的轴心线,所述隔离板将诱捕分隔形成至少两个分腔室,所述诱捕入口设置有多个,每一个诱捕入口连通一个分腔室;所述收集口在每一个分腔室内分别开设有一个。进一步地,所述隔板设置有多块,一块隔板围合形成一个分腔室,每块隔板距离安装口的距离不同;每个诱捕入口与安装口之间距离不同。进一步地,所述诱捕入口在远离安装口的一侧边截面为斜边,所述诱捕入口在远离诱捕腔室一侧面积大于靠近诱捕腔室一侧。进一步地,所述桶体在靠近连接口的一端攻有内螺纹。进一步地,所述桶体且位于连接口处螺纹连接有收集瓶。进一步地,在所述顶盖上且靠近安装口的一侧设置有弧形卡接板,所述弧形卡接板在同一圆周方向上间隔设置三条,所述弧形卡接板可卡接在所述安装口内。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在桶体内的隔板,将桶体分隔形成两个腔室:收集腔室和诱捕腔室,通过连接在二者之间的收集口,使得昆虫在进入收集腔室内不容易外逃,捕捉昆虫效果较佳。2、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的多个诱捕入口,以及多个分腔室,在使用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对昆虫进行诱捕,诱捕效果更佳。同时,通过将昆虫诱捕剂放置在收集腔一侧,使得昆虫诱捕剂释放缓慢,使用周期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昆虫诱捕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昆虫诱捕器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昆虫诱捕器中突出隔离板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昆虫诱捕器中突出顶盖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昆虫诱捕器中突出筒体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昆虫诱捕器中突出分腔室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昆虫诱捕器中突出收集瓶的示意图。图中:1、桶体;11、连接口;12、安装口;13、诱捕入口;131、斜边;2、顶盖;21、抵接柱;22、弧形卡接板;23、挂板;231、吊装孔;3、隔板;31、收集口;32、加药口;33、堰板;4、诱捕腔室;41、隔离板;42、分腔室;5、收集腔室;6、药剂管;7、收集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一一种昆虫诱捕器,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桶体1、以及盖设在桶体1一侧的顶盖2,在桶体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用于连接收集昆虫瓶体的连接口11和安装顶盖2的安装口12,在桶体1内设置有隔板3,隔板3将连接口11和安装口12分隔,桶体1在隔板3靠近安装口12的一侧形成诱捕腔室4,桶体1在隔板3靠近连接口11的一侧形成收集腔室5,在隔板3上开设有连接诱捕腔室4和收集腔室5的收集口31;桶体1侧壁上开设有与诱捕腔室4连通的诱捕入口13。在使用时,诱捕入口13可以供昆虫进入,然后通过穿过收集口31,进入到收集腔室5内。桶体1设置为圆柱形状,也可以为矩形,在此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以圆柱形为例做出说明。在顶盖2上且靠近安装口12的一侧设置有弧形卡接板22,弧形卡接板22在同一圆周方向上间隔设置三条,弧形卡接板22可卡接在所述安装口12内。而在顶盖2远离弧形卡接板22的一侧设置有挂板23,在挂板23上开设有吊装孔231,方便对桶体1进行安装。隔板3靠近连接口1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药剂管6,隔板3上开设有与药剂管6连通的加药口32,药剂管6和诱捕腔室4通过加药口32连通。在使用时,在上侧将顶盖2打开,然后向药剂管6内加入引诱棉芯棒,从而可以配合引诱棉芯棒吸引昆虫。进一步的,为了使得引诱棉芯棒减缓释放,在顶盖2在靠近诱捕腔室4的一侧一体成型有抵接柱21,抵接柱21靠近加药口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1)、以及盖设在所述桶体(1)一侧的顶盖(2);/n所述桶体(1)两端分别开设有用于连接收集昆虫瓶体的连接口(11)和安装顶盖(2)的安装口(12),在所述桶体(1)内设置有隔板(3),所述隔板(3)将连接口(11)和安装口(12)分隔,所述桶体(1)在隔板(3)靠近安装口(12)的一侧形成诱捕腔室(4),所述桶体(1)在隔板(3)靠近连接口(11)的一侧形成收集腔室(5),在所述隔板(3)上开设有连接诱捕腔室(4)和收集腔室(5)的收集口(31);/n所述桶体(1)侧壁上开设有与诱捕腔室(4)连通的诱捕入口(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1)、以及盖设在所述桶体(1)一侧的顶盖(2);
所述桶体(1)两端分别开设有用于连接收集昆虫瓶体的连接口(11)和安装顶盖(2)的安装口(12),在所述桶体(1)内设置有隔板(3),所述隔板(3)将连接口(11)和安装口(12)分隔,所述桶体(1)在隔板(3)靠近安装口(12)的一侧形成诱捕腔室(4),所述桶体(1)在隔板(3)靠近连接口(11)的一侧形成收集腔室(5),在所述隔板(3)上开设有连接诱捕腔室(4)和收集腔室(5)的收集口(31);
所述桶体(1)侧壁上开设有与诱捕腔室(4)连通的诱捕入口(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靠近连接口(1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药剂管(6),所述隔板(3)上开设有与药剂管(6)连通的加药口(32),所述药剂管(6)和诱捕腔室(4)通过加药口(3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在靠近诱捕腔室(4)的一侧一体成型有抵接柱(21),所述抵接柱(21)靠近加药口(32)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加药口(32)处,所述抵接柱(21)对所述药剂管(6)靠近加药口(32)的一端进行盖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管(6)远离加药口(32)的一端位于所述收集腔室(5)内部;
在所述隔板(3)上且位于所述收集口(31)边缘处环设有堰板(33),所述堰板(33)位于所述收集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细炳
申请(专利权)人:吴细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