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国民专利>正文

一种蚝苗采集水泥板间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0356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蚝苗采集水泥板间隔,包括承力柱,所述承力柱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承重座,位于后侧的承重座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承重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承力柱、承重座、第一承重骨、第二承重骨、承重面和穿线口相互配合,用于分隔蚝苗水泥板,承力柱可以间隔蚝苗水泥板的距离,承重骨可以支撑承重面的承重力,其中承重面两边斜角为30度,改变蚝苗水泥板的方向,助于卸除泥油,增加养殖量,提高蚝苗采集生产量,承重骨和承重面相结合可以防止穿入养殖板,导致打乱水泥板的队列,穿线口为喇叭口,入线口部分比较大,方便穿绳提高生产蚝苗水泥板的数量,提高了蚝苗养殖的生产速度,给蚝苗养殖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A kind of cement plate interval for oyster seedling coll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蚝苗采集水泥板间隔
本技术涉及蚝苗养殖
,具体为一种蚝苗采集水泥板间隔。
技术介绍
生蚝别名又叫牡蛎,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牡蛎科。是沿海最为常见的双壳贝类,种类繁多,生蚝属于天然海产品,主要靠滤食海水中的藻类营生,养殖风险低,生产易于管理,技术易于掌握,生蚝的养殖方法较多,随着养殖不断发展,新的养殖方法和技术也不断涌现,近年来,生蚝养殖由滩涂往浅海发展,由插养模式向吊养模式发展,成品蚝苗产量不断提高。在生蚝养殖过程中,由于蚝苗水泥板之间距离比较大,导致蚝苗水泥板的数量减少,同时无法改变蚝苗水泥板的方向,不便于对泥油进行清理,导致养殖量比较低,蚝苗采集生产量比较低,为此,我们提供一种蚝苗采集水泥板间隔,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蚝苗采集水泥板间隔,具备提高蚝苗养殖生产速度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蚝苗采集水泥板间隔,包括承力柱,所述承力柱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承重座,位于后侧的承重座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承重骨,所述第一承重骨靠近承力柱的一侧与承力柱固定连接,位于前侧的承重座的后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承重骨,所述第二承重骨靠近承力柱的一侧与承力柱固定连接,所述承重座远离承力柱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承重面,所述承重面远离承力柱的一侧开设有与承力柱相通的穿线口。优选的,所述承力柱设置为圆柱形,且承力柱内部为中空设置。优选的,所述承重面与承力柱两边的斜角为度,且两个承重面呈平行设置。优选的,所述穿线口呈喇叭口形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承力柱、承重座、第一承重骨、第二承重骨、承重面和穿线口相互配合,用于分隔蚝苗水泥板,承力柱可以间隔蚝苗水泥板的距离,承重骨可以支撑承重面的承重力,其中承重面两边斜角为30度,改变蚝苗水泥板的方向,助于卸除泥油,增加养殖量,提高蚝苗采集生产量,承重骨和承重面相结合可以防止穿入养殖板,导致打乱水泥板的队列,穿线口为喇叭口,入线口部分比较大,方便穿绳提高生产蚝苗水泥板的数量,提高了蚝苗养殖的生产速度,给蚝苗养殖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右视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左视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俯视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承重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承力柱、2承重座、3第一承重骨、4第二承重骨、5承重面、6穿线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一种蚝苗采集水泥板间隔,包括承力柱1,承力柱1设置为圆柱形,且承力柱1内部为中空设置,承力柱1可以间隔蚝苗水泥板的距离,承力柱1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承重座2,位于后侧的承重座2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承重骨3,第一承重骨3靠近承力柱1的一侧与承力柱1固定连接,位于前侧的承重座2的后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承重骨4,第二承重骨4靠近承力柱1的一侧与承力柱1固定连接,承重座2远离承力柱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承重面5,承重面5与承力柱1两边的斜角为30度,且两个承重面5呈平行设置,第一承重骨3和第二承重骨4可以支撑承重面5的承重力,其中承重面5两边斜角为30度,改变蚝苗水泥板的方向,助于卸除泥油,增加养殖量,提高蚝苗采集生产量,第一承重骨3、第二承重骨4和承重面5相结合可以防止穿入养殖板,导致打乱水泥板的队列,承重面5远离承力柱1的一侧开设有与承力柱1相通的穿线口6,穿线口6呈喇叭口形状,入线口部分比较大,方便穿绳提高生产蚝苗水泥板的数量,提高了蚝苗养殖的生产速度。使用时,承力柱1可以间隔蚝苗水泥板的距离,第一承重骨3和第二承重骨4可以支撑承重面5的承重力,其中承重面5两边斜角为30度,改变蚝苗水泥板的方向,助于卸除泥油,增加养殖量,提高蚝苗采集生产量,第一承重骨3、第二承重骨4和承重面5相结合可以防止装置穿入养殖板,导致打乱水泥板的队列,穿线口6为喇叭口,入线口部分比较大,方便穿绳提高生产蚝苗水泥板的数量。综上所述:该蚝苗采集水泥板间隔,通过承力柱1、承重座2、第一承重骨3、第二承重骨4、承重面5和穿线口6相互配合,用于分隔蚝苗水泥板,提高了蚝苗养殖的生产速度,给蚝苗养殖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蚝苗采集水泥板间隔,包括承力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柱(1)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承重座(2),位于后侧的承重座(2)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承重骨(3),所述第一承重骨(3)靠近承力柱(1)的一侧与承力柱(1)固定连接,位于前侧的承重座(2)的后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承重骨(4),所述第二承重骨(4)靠近承力柱(1)的一侧与承力柱(1)固定连接,所述承重座(2)远离承力柱(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承重面(5),所述承重面(5)远离承力柱(1)的一侧开设有与承力柱(1)相通的穿线口(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蚝苗采集水泥板间隔,包括承力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柱(1)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承重座(2),位于后侧的承重座(2)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承重骨(3),所述第一承重骨(3)靠近承力柱(1)的一侧与承力柱(1)固定连接,位于前侧的承重座(2)的后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承重骨(4),所述第二承重骨(4)靠近承力柱(1)的一侧与承力柱(1)固定连接,所述承重座(2)远离承力柱(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承重面(5),所述承重面(5)远离承力柱(1)的一侧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国民
申请(专利权)人:余国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