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养料分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0342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培养料分装机,包括分装机本体,所述分装机本体的底部贯穿设置有箱体,所述分装机本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滚轮架,所述滚轮架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滚轮,所述箱体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箱体内腔的右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螺纹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滚轮、电机、第一锥齿轮、螺纹杆、连接杆、限位管、第一楔形块、第二楔形块和支撑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培养料分装机不方便移动的问题,该培养料分装机具备方便移动的优点,提高了培养料分装机的灵活性,方便了使用者使用,提高了培养料分装机的实用性。

A sub loading machine for culture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培养料分装机
本技术涉及菌类
,具体为一种培养料分装机。
技术介绍
菌类是个庞大的家族,它无处不在,现在,已知的菌类大约有十多万种,菌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一般不具有叶绿素等色素,大多营异养生活,菌类植物可分为细菌门、粘菌门和真菌门三类彼此并无亲缘关系的生物,其中粘菌是介于动物和真菌之间的生物,它在营养期为裸露的、无细胞壁、多核的原生质团,称变形体,但在繁殖期,它可产生具纤维素细胞壁的孢子,又具真菌的性状,人们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的总称,具体指大型真菌中,能形成具有胶质或肉质的子实体或浚河组织,并能食用或药用的菌类。培养料是菌类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培养料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培养料分装机,然而现有的培养料分装机体积庞大,重量很高,不能灵活的移动,降低了培养料分装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培养料分装机,具备方便移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培养料分装机不方便移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培养料分装机,包括分装机本体,所述分装机本体的底部贯穿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培养料分装机,包括分装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装机本体(1)的底部贯穿设置有箱体(2),所述分装机本体(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3),所述第一固定杆(3)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滚轮架(4),所述滚轮架(4)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滚轮(5);/n所述箱体(2)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7),所述箱体(2)内腔的右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螺纹管(8),所述螺纹管(8)的表面套设有第二锥齿轮(9),所述第二锥齿轮(9)的表面与第一锥齿轮(7)啮合,所述螺纹管(8)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远离第二锥齿轮(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培养料分装机,包括分装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装机本体(1)的底部贯穿设置有箱体(2),所述分装机本体(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3),所述第一固定杆(3)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滚轮架(4),所述滚轮架(4)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滚轮(5);
所述箱体(2)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7),所述箱体(2)内腔的右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螺纹管(8),所述螺纹管(8)的表面套设有第二锥齿轮(9),所述第二锥齿轮(9)的表面与第一锥齿轮(7)啮合,所述螺纹管(8)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远离第二锥齿轮(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表面的两侧均套设有固定套(13),所述固定套(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楔形块(14),所述箱体(2)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管(15),所述限位管(15)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方形限位板(16),所述连接杆(12)远离螺纹杆(10)的一端贯穿至限位管(15)的内腔并与方形限位板(16)固定连接,所述箱体(2)底部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弹簧管(17),所述弹簧管(17)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活动块(18),所述活动块(18)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标
申请(专利权)人:超大上海食用菌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