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IM卡访问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0217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2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数据业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SIM卡访问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监听屏幕解锁事件,在屏幕解锁成功时,利用与解锁SIM卡的密码存在映射关系的解锁屏幕的密码,对SIM卡进行解锁。从而对SIM卡进行有效的访问保护,使得即使SIM卡丢失,也不会造成用户账户的安全性隐患,能够及时有效地保护用户账户的安全性。同时,将移动终端屏幕解锁和SIM卡解锁相结合,利用解锁屏幕的密码解锁SIM卡,还避免了通过PIN码进行SIM卡访问保护,所导致的使用复杂,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A SIM access control method, device, medium an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IM卡访问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业务
,特别涉及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IM,SubscriberIdentificationModule)卡访问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技术介绍
SIM卡是用户的重要资产,它与用户的手机号相关联,而手机号是各种应用的用户账户,如金融支付类应用的用户账户、互联网应用的用户账户的主要身份认证手段。在对各种用户账户的认证过程中,一般会通过用户注册的手机号进行用户账户的高级认证,也就是说手机号可以作为认证用户身份的终极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SIM卡丢失(如,手机丢失),恶意的拾到者有可能利用SIM卡登录用户的金融支付应用的用户账户,并进行各种操作,导致机主的资金损失;或者登录用户的各类互联网应用的用户账户,导致隐私的泄漏。总之,如果SIM卡丢失,用户账户安全性会存在巨大风险,会带来严重的损失。SIM卡丢失会导致巨大风险已经成为目前移动通信行业的共识。目前存在以下措施以防范SIM卡丢失造成的风险:1、运营商提供了快速的挂失途径,用户发现SIM卡丢失后可以立刻拨打运营商的服务电话进行挂失,挂失后原SIM卡失效,无法工作,从而避免由于SIM卡丢失造成损失。2、SIM卡自身有一个个人识别码(PIN,PersonalIdentificationNumber),用于保护SIM卡。在使用前需要输入这个PIN码,SIM卡才可以正常工作。如果恶意的拾到者不知道SIM卡对应的PIN码,则无法使用SIM卡。但是,针对第一种措施,如果用户挂失不够及时,在挂失之前,SIM卡仍然可能被他人使用,还是会导致损失的发生。而针对第二种措施,如果用户忘记了PIN码,需要使用服务密码拨打运营商客服热线,在用户资料核对通过后,客服才会告知初始的PIN解锁秘钥(PUK,PINUnlockingKey)码,通过输入PUK码才可以解锁PIN码。而如果PUK码错误输入次数过多,还会造成SIM卡永久锁死。由此导致PIN码使用较为复杂,用户体验较差。因此,目前PIN码基本处于关闭状态,很少用户真正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SIM卡访问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用于解决SIM卡丢失导致的账户安全性的问题。一种SIM卡访问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监听移动终端屏幕解锁事件;若确定屏幕解锁成功,利用解锁屏幕的密码解锁SIM卡;其中,解锁SIM卡的密码与解锁屏幕的密码存在映射关系。一种SIM卡访问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锁屏服务模块,用于监听移动终端屏幕解锁事件;SIM访问代理模块,用于若所述锁屏服务模块确定屏幕解锁成功,利用解锁屏幕的密码解锁SIM卡;其中,解锁SIM卡的密码与解锁屏幕的密码存在映射关系。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程序,该可执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实现如上所述方法的步骤。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SIM卡访问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以及总线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通过所述收发器监听移动终端屏幕解锁事件;若确定屏幕解锁成功,利用解锁屏幕的密码解锁SIM卡;其中,解锁SIM卡的密码与解锁屏幕的密码存在映射关系。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监听屏幕解锁事件,在屏幕解锁成功时,利用与解锁SIM卡的密码存在映射关系的解锁屏幕的密码,对SIM卡进行解锁。从而对SIM卡进行有效的访问保护,使得即使SIM卡丢失,也不会造成用户账户的安全性隐患,能够及时有效地保护用户账户的安全性。同时,将移动终端屏幕解锁和SIM卡解锁相结合,利用解锁屏幕的密码解锁SIM卡,还避免了通过PIN码进行SIM卡访问保护,所导致的使用复杂,用户体验差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SIM卡访问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SIM卡访问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SIM卡访问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将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解锁屏幕的操作与SIM卡解锁的操作相结合的方案,在解锁屏幕过程中同时完成SIM卡解锁,避免由于输入SIM卡PIN码导致的使用复杂,用户体验差的问题,同时也增强了SIM卡的安全保护机制,提升了SIM卡的安全性。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一种SIM卡访问控制方法,该方法的步骤流程可以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101、监听移动终端屏幕解锁事件。在本步骤中,可以对移动终端中的屏幕解锁事件进行监听。如果确定屏幕解锁成功,则可以继续执行步骤102。如果确定屏幕解锁失败,则无需执行SIM卡解锁步骤。例如,手机开机后,在锁屏界面输入解锁屏幕的密码,如果输入解锁屏幕的密码错误,则可以认为屏幕解锁失败,此时无需执行SIM卡解锁步骤。步骤102、解锁SIM卡。通过监听移动终端屏幕解锁事件,若确定屏幕解锁成功,由于解锁SIM卡的密码与解锁屏幕的密码存在映射关系,可以利用解锁屏幕的密码解锁SIM卡。解锁SIM卡的密码与解锁屏幕的密码之间存在映射关系,可以理解为解锁屏幕的密码,与解锁SIM卡的密码相同。利用解锁屏幕的密码解锁SIM卡,可以理解为,直接利用解锁屏幕的密码作为解锁SIM卡的密码,对SIM卡进行解锁。较优的,解锁SIM卡的密码与解锁屏幕的密码之间存在映射关系,还可以理解为解锁SIM卡的密码是通过解锁屏幕的密码生成的,解锁SIM卡的密码还可以与解锁屏幕的密码不相同,从而进一步提升SIM卡的安全性。具体的,利用解锁屏幕的密码解锁SIM卡,可以包括:利用解锁屏幕的密码生成解锁SIM卡的密码,利用生成的解锁SIM卡的密码解锁SIM卡。较优的,SIM卡解锁成功后,可以仅在移动终端关机时,将SIM卡的状态转换为锁定状态,使得SIM卡解锁成功后,在移动终端开机状态下,无需多次执行SIM卡解锁操作。且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IM卡访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监听移动终端屏幕解锁事件;/n若确定屏幕解锁成功,利用解锁屏幕的密码解锁SIM卡;/n其中,解锁SIM卡的密码与解锁屏幕的密码存在映射关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IM卡访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监听移动终端屏幕解锁事件;
若确定屏幕解锁成功,利用解锁屏幕的密码解锁SIM卡;
其中,解锁SIM卡的密码与解锁屏幕的密码存在映射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解锁屏幕的密码解锁SIM卡,包括:
利用解锁屏幕的密码生成解锁SIM卡的密码;
利用生成的解锁SIM卡的密码解锁SIM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SIM卡解锁成功,保持所述SIM卡处于解锁状态,直至所述移动终端关机时,将所述SIM卡设置为锁定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解锁屏幕的密码生成解锁SIM卡的密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缓存解锁SIM卡的密码;
保持所述SIM卡处于解锁状态,包括:
若确定所述SIM卡处于锁定状态,则利用缓存的解锁SIM卡的密码,解锁所述SIM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确定所述SIM卡解锁成功,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需要访问所述SIM卡的应用提供指定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用于所述应用访问所述SIM卡。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移动终端未设置过解锁屏幕的密码,且所述SIM卡未设置过解锁SIM卡的密码,则:
监听移动终端屏幕解锁事件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设置的解锁屏幕的密码;
根据设置的解锁屏幕的密码,设置解锁SIM卡的密码。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移动终端设置过解锁屏幕的密码,所述SIM卡未设置过解锁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晓明王长年陈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