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热回收暖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9735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2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热回收暖通装置,设置有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由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构成,通过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将装置主体的保温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还包括热回收装置,所述热回收装置包括热回收主体,还由外保护壳、前罩、横向集热管、竖向集热管、集热板和隔热层组成,可以高效的将太阳光的热能吸收,还包括热能转换装置,所述热能转换装置与外界的连接管和环形管组成了循环的回路,通过热能转换装置将热回收装置吸收的热能转换到外界冷水中,将冷水转化为热水,再通过连接管输送到装置主体内的环形管内,供暖通装置使用,通过设置循环装置,通过循环装置使得热能转换装置水的循环更加的快速高效。

An energy-saving heat recovery heating and ventil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热回收暖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装置,具体是一种节能热回收暖通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的口益短缺以及环境污染情况的加剧,节能环保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柱产业。我国北方地区设有采暖的建筑还主要集中在城市,广大农村地区的土坯民居一般采用燃烧秸秆等生物燃料搭建火炕的方式作为取暖设施。采暖设备每年不仅消耗大量的煤炭、天然气、燃油等化石能源,而且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排放集中超标问题。现有的暖通设备一般都是如上述所述采用的是燃烧秸秆等生物燃料搭建火炕的方式,不仅会消耗大量的煤炭、天然气、燃油等化石能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现在急需一种节能热回收暖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热回收暖通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热回收暖通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由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构成,所述装置主体上端与下端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控制阀门,还包括热回收装置和热能转换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热回收装置包括热回收主体,所述热回收主体通过连接杆与固定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热回收主体包括外保护壳,所述外保护壳设置于热回收主体的最外侧,还包括前罩,所述前罩与外保护壳固定连接且组成了密闭腔体,所述热回收主体内还设置有多根横向集热管和多根竖向集热管,多根所述横向集热管设置于多根所述竖向集热管的上端,多根所述横向集热管与多根所述竖向集热管抵接,多根所述竖向集热管的下端设置有集热板,所述热回收主体内还设置有隔热层。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分别为岩棉板和聚氨酯压膜板。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保护壳的材质为聚氨酯复合材料,所述前罩为钢化玻璃材质,所述集热板为铝板,所述隔热层为石棉板。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热能转换装置与热回收装置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热能转换装置与外界的连接管和环形管组成循环回路。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循环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循环装置为抽水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有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由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构成,通过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将装置主体的保温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还包括热回收装置,所述热回收装置包括热回收主体,还由外保护壳、前罩、横向集热管、竖向集热管、集热板和隔热层组成,可以高效的将太阳光的热能吸收,还包括热能转换装置,所述热能转换装置与外界的连接管和环形管组成了循环的回路,通过热能转换装置将热回收装置吸收的热能转换到外界冷水中,将冷水转化为热水,再通过连接管输送到装置主体内的环形管内,供暖通装置使用,通过设置循环装置,通过循环装置使得热能转换装置水的循环更加的快速高效。附图说明图1为节能热回收暖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节能热回收暖通装置中横向集热管和竖向集热管的示意图。图3为节能热回收暖通装置中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水管、2-控制阀门、3-环形管、4-第一隔热层、5-第二隔热层、6-热能转换装置、7-连接杆、8-热回收装置、9-固定底座、10-连接管、11-循环装置、12-集热板、13-竖向集热管、14-横向集热管、15-热回收主体、16-前罩、18-隔热层、19-外保护壳、20-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图1-3,一种节能热回收暖通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由第一隔热层4和第二隔热层5构成的,所述第一隔热层4和第二隔热层5的具体形式不加以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热层4和第二隔热层5分别为岩棉板和聚氨酯压膜板,这两种材料的质地轻且导热的系数小,隔热效果好,所以很适合作为隔热层18使用,所述装置主体上端与下端分别与进水管1和出水管20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1向装置主体内输入未加热的冷水,所述出水管20向外输出经过装置主体加热的水,所述进水管1上设置有控制阀门2,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阀门2控制水进入装置主体的量。还包括热回收装置8,所述热回收装置8的具体形式不加以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热回收装置8包括热回收主体15,所述热回收主体15通过连接杆7与固定底座9固定连接,所述热回收主体15包括外保护壳19,所述外保护壳19设置于热回收主体15的最外侧,对热回收主体15起保护作用,所述外保护壳19的具体材质不加以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外保护壳19的材质为聚氨酯复合材料,所述外保护壳19具有耐腐蚀性,还包括前罩16,所述前罩16与外保护壳19固定连接且组成了密闭腔体,所述前罩16用来保护热回收主体15不受外界水的影响,所述前罩16的具体形式不加以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前罩16为钢化玻璃材质,钢化玻璃的材质硬且抗腐蚀,所以很适合作为做前罩16的材料,所述热回收主体15内还设置有多根横向集热管14,还设置有多根竖向集热管13,多根所述横向集热管14设置于多根所述竖向集热管13的上端,多根所述横向集热管14与多根所述竖向集热管13抵接,多根所述竖向集热管13的下端设置有集热板12,所述集热板12的具体形式不加以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集热板12为铝板,通过设置多根横向集热管14、多根竖向集热管13和集热板12,将太阳光照射产生的热能吸收,再进行下一步处理,所述热回收主体15还设置有隔热层18,所述隔热层18的具体形式不加以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隔热层18为石棉板。还包括热能转换装置6,所述热能转换装置6与热回收装置8通过连接管10连接,所述热能转换装置6与外界的连接管10和环形管3组成了循环的回路,所述环形管3设置于装置主体内,所述热能转换装置6可以将热回收装置8吸收的热能转换到外界冷水中,将冷水转化为热水,再通过连接管10输送到装置主体内的环形管3内,因为装置主体上设置有进水管1和出水管20,所以通过环形管3内的热水循环可以将外界冷水转化为热水,供暖通装置使用。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装置主体由第一隔热层4和第二隔热层5构成,通过第一隔热层4和第二隔热层5将装置主体的保温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还包括热回收装置8,所述热回收装置8包括热回收主体15,还由外保护壳19、前罩16、横向集热管14、竖向集热管13、集热板12和隔热层18组成,可以高效的将太阳光的热能吸收,还包括热能转换装置6,所述热能转换装置6与外界的连接管10和环形管3组成了循环的回路,通过热能转换装置6将热回收装置8吸收的热能转换到外界冷水中,将冷水转化为热水,再通过连接管10输送到装置主体内的环形管3内,供暖通装置使用。实施例2为了使得热能转换装置6水的循环更加的快速高效,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以下改进,改进之处在于:所述连接管10上设置有循环装置11,所述循环装置11的具体形式不加以限制,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热回收暖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由第一隔热层(4)和第二隔热层(5)构成,所述装置主体上端与下端分别与进水管(1)和出水管(20)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1)上设置有控制阀门(2),还包括热回收装置(8)和热能转换装置(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热回收暖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由第一隔热层(4)和第二隔热层(5)构成,所述装置主体上端与下端分别与进水管(1)和出水管(20)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1)上设置有控制阀门(2),还包括热回收装置(8)和热能转换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热回收暖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装置(8)包括热回收主体(15),所述热回收主体(15)通过连接杆(7)与固定底座(9)固定连接,所述热回收主体(15)包括外保护壳(19),所述外保护壳(19)设置于热回收主体(15)的最外侧,还包括前罩(16),所述前罩(16)与外保护壳(19)固定连接且组成了密闭腔体,所述热回收主体(15)内还设置有多根横向集热管(14)和多根竖向集热管(13),多根所述横向集热管(14)设置于多根所述竖向集热管(13)的上端,多根所述横向集热管(14)与多根所述竖向集热管(13)抵接,多根所述竖向集热管(13)的下端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林陶进崔正旭杨金钢李双王迪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