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处理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沥青搅拌站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9708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2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烟气处理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沥青搅拌站,其中,烟气处理设备包括:第一风机,第一风机的出风口连通燃烧器,第一风机将待处理的烟气通过燃烧器输送至烘干部的燃烧室中;烘干部连通燃烧器,用于对燃烧器排出的烟气进行燃烧;燃烧器内部设有第二风机,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协同工作,以调整气流从而减少第一风机对燃烧室的内部气压造成的扰动。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优化烟气流通效果,提升烘干部负压环境稳定性,促进燃烧的同时降低烘干部热量损失,以提高烟气处理效率。

Flue gas treatment equipment, control method, control device and asphalt mixing pl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烟气处理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沥青搅拌站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染物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烟气处理设备、一种控制方法、一种控制装置和一种沥青搅拌站。
技术介绍
在全国上下积极响应“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背景下,工厂尾气(污染物)直接排放是被明令禁止的,特别是近3年,很多工厂因烟气排放达不到环保要求而被查封。生产过程中的烟气无害化排放一直是厂家的重点研究方向。例如,沥青搅拌站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烟气,成分包含沥青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苯并芘等,直接排放易污染空气,将沥青烟气二次燃烧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目前,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用离心风机将烟气直接引入烘干部进行燃烧。但离心风机的风量会直接对烘干部的负压环境造成很大影响,为维持烘干部负压稳定,位于烘干部下游的引风机抽风量必须加大,会导致烘干部内大量热量被抽走,影响燃烧器燃烧效果。即离心风机风量影响烘干滚筒负压,而加大引风机风量又导致滚干滚筒内大量热量和可用粉尘被抽走,不但影响燃烧器燃烧效率,也增加了用户使用成本,而且可用粉尘被抽走后再处理会产生二次污染。另外,整个说明书对
技术介绍
的任何讨论,并不代表该
技术介绍
一定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整个说明书中的对现有技术的任何讨论并不代表该现有技术一定是广泛公知的或一定构成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气处理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搅拌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烟气处理设备,包括:第一风机,第一风机的出风口连通燃烧器,第一风机将待处理的烟气通过燃烧器输送至烘干部的燃烧室中;烘干部连通燃烧器,用于对燃烧器排出的烟气进行燃烧;燃烧器内部设有第二风机,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协同工作,以调整气流从而减少第一风机对燃烧室的内部气压造成的扰动。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风机通过燃烧器向烘干部内部的燃烧室(烟气燃烧反应的空间)输送待处理的烟气,而不是由第一风机直接连通烘干部的燃烧室,一方面提高了燃烧效果,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第一风机风量变化对燃烧室的压力环境带来的影响,保证风量平稳,燃烧充分。燃烧器内部还设有第二风机,第一风机通过烟道接入燃烧器本体,第一风机作为燃烧器的一部分,第二风机和第一风机协同工作,确保风量满足燃烧要求的同时,尽量降低对燃烧室负压环境的影响。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均采用变频控制,相较于现有技术(第一风机直接连通至燃烧室)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可在适当降低第二风机功率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燃烧室和燃烧器的燃烧效果,提高烟气处理设备的工作效率。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烟气处理设备,可选地,还包括:除尘器,除尘器的入口端连接烘干部的出口端,用于降低烟气中的固体颗粒含量。在该技术方案中,除尘器的入口与烘干部的出口相连,烟气在烘干部中经过燃烧或烘干后进入除尘器,进一步对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进行过滤,降低烟气中污染物的含量,提高烟气处理设备的环保效果。根据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烟气处理设备,可选地,还包括:引风机,引风机的入风口连接除尘器的出口端,用于排出除尘器中的烟气。在该技术方案中,引风机风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协同工作能够充分确保燃烧器和燃烧室的燃烧效果。具体地,引风机的入风口(抽气口)从除尘器中抽取烟气,促进除尘器、烘干部内部的气体流通,维持烘干部中的负压环境,引导烟气流向,将经过处理的烟气排出。根据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烟气处理设备,可选地,还包括:引风机,引风机的入风口连接烘干部的出口端,用于排出烘干部中的烟气。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某些应用场景,由于烟气中的污染物颗粒不需要处理,此时,将引风机直接与烘干部连通,直接将烘干部中经过燃烧(或烘干)的烟气排出,促进烘干部中的气流流动,形成负压环境,提高烟气处理效率。根据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烟气处理设备,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变频器,连接至第一风机,用于控制第一风机的运行频率,和/或,第二变频器,连接至第二风机,用于控制第二风机的运行频率。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可选用变频控制方案进行控制,通过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协同工作,尽量降低第一风机风量分布不均(风量集中吹向燃烧室)对燃烧室负压环境的影响。变频控制的方式有利于进行编程控制,提高风机运行效率,优化吹风效果。根据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烟气处理设备,可选地,第一风机为离心风机,第二风机为轴流风机,烘干部为烘干滚筒。在该技术方案中,离心风机作为烟气混合助燃气体的输送装置,进风量大,有助于提升燃烧效率,轴流风机促进烟气流动并对离心风机输送的混合气体进行缓冲和分散,降低离心风机直吹燃烧室带来的负压变化,提高燃烧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适用于烟气处理设备,该烟气处理设备包括轴流风机和离心风机,该控制方法包括:启动轴流风机以第一频率运行,启动离心风机以第二频率运行;响应于点火指令,在点火动作之前,控制轴流风机以第一频率运行第一时长,第一时长之后降低轴流风机的第一频率至第三频率,降低离心风机的第二频率至第四频率;执行点火动作,点火成功之后经过第二时长,提升离心风机的运行频率至第五频率;响应于停火指令,控制轴流风机以第六频率运行第三时长,第三时长之后控制轴流风机的运行频率降低至第七频率;关闭轴流风机和离心风机。在该技术方案中,处理进程起步阶段轴流风机以初始频率运行(第一频率)对烘干部的燃烧室吹扫第一时长(例如,30秒),期间离心风机也工作在初始频率(第二频率),使燃烧室内充满可燃烟气。接收到点火指令后,轴流风机和离心风机均降速运行提高点火成功率,直至点火成功,继续延时一定时间(第二时长,例如3秒)进行稳焰,燃烧稳定后,提升离心风机和轴流风机的运行频率,可进行正常的加火或减火。接收到停火指令后,轴流风机以第六频率延时吹扫燃烧室第三时长(例如,120秒),随后降低频率至第七频率,直至离心风机和轴流风机完全停机(断电)。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控制方法,可选地,还包括:启动引风机,促进气流流动,其中,引风机设置在离心风机和轴流风机的气流流动方向的下游。在该技术方案中,启动引风机的动作发生在启动轴流风机和启动离心风机之前,首先启动引风机加速烟气处理设备中的气体流通,形成烘干部的负压环境,促进烟气流通。根据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控制方法,可选地,第一频率等于第六频率,第二频率等于第五频率,第三频率等于第七频率。在该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频率为25Hz,第二频率为50Hz,第三频率为15Hz,第四频率为20Hz,第五频率为50Hz,第六频率为25Hz,第七频率为15Hz。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连通燃烧器,所述第一风机将待处理的烟气通过所述燃烧器输送至烘干部的燃烧室中;/n所述烘干部连通所述燃烧器,用于对所述燃烧器排出的烟气进行燃烧;/n所述燃烧器内部设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协同工作,以调整气流从而减少第一风机对所述燃烧室的内部气压造成的扰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连通燃烧器,所述第一风机将待处理的烟气通过所述燃烧器输送至烘干部的燃烧室中;
所述烘干部连通所述燃烧器,用于对所述燃烧器排出的烟气进行燃烧;
所述燃烧器内部设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协同工作,以调整气流从而减少第一风机对所述燃烧室的内部气压造成的扰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尘器,所述除尘器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烘干部的出口端,用于降低烟气中的固体颗粒含量;和/或还包括引风机,所述引风机的入风口连接所述烘干部的出口端,用于排出所述烘干部中的烟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引风机,所述引风机的入风口连接所述除尘器的出口端,用于排出所述除尘器中的烟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变频器,连接至所述第一风机,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机的运行频率,和/或,
第二变频器,连接至所述第二风机,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风机的运行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为离心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烘干部为烘干滚筒。


6.一种控制方法,适用于烟气处理设备,所述烟气处理设备包括轴流风机和离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水祥吴俊刘亮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