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间悬壁式风能和雨水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9668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山间悬壁式风能和雨水发电装置,属于小型发电设备领域。该发电装置包括带出水孔的蓄水槽、左右支撑板、固定板、PVDF压电片发电装置、线圈切割磁感线发电装置。蓄水槽收集悬壁流出的水,雨水通过出水孔落在PVDF压电片上使其振动并产生电能。当从出水孔流出的水流速度较大时,水作用在PVDF压电片上产生较大的力矩带动风车转子转动,线圈切割风车转子内部磁铁形成的磁场进行发电,同时PVDF压电片由于水的冲击而振动也产生电能。山谷间存在较多的风能,在风速较小,风作用PVDF压电片进行发电;风速较大时,风作用PVDF压电片同时带动风车转子,PVDF压电片振动和线圈切割磁感线发电。

A kind of wind and rain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with suspended wall between mountai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间悬壁式风能和雨水发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小型发电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资源不断减少,可再生能源的回收和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从大自然中回收可再生能源较多的是太阳能和风能,例如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装置。在山间峡谷沿壁处,由于地势较高,存在较多的风能,山体自身能蓄水,能存储较为丰富的雨水,目前由于山间景区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大多数为是人工山体栈道,在栈道的沿壁处,有着丰富的风能和雨水能量,如果不对其进行利用,会造成大量的浪费。如果使用传统的雨水收集装置,其装置比较复杂,例如专利:一种新型的雨水发电装置(授权公告号:CN110030137A),其装置较为复杂。该装置由蓄水部,管道装置,叶轮部及发电机组成,叶轮部位需要较大的雨水才能使其转动,且只能利用雨水进行发电,能量获取渠道较为单一。由于山间特殊的地理环境,供电系统不能很好地普及,而山间时常需要使用较多的微型用电设备,因此,基于上述情况,很有必要利用山间特殊的地理环境设计一种发电装置用于实现山间低功耗设备的供电需求,为了收集更多的能量,该发电装置可进行多个单元装置的串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间悬壁式风能和雨水发电装置,包括支撑架和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半封闭板式结构,支撑架的左支撑板(4)和右支撑板(15)均为过正方形板材中心十字线截除四分之一板材的一级台阶结构,后侧通过上下布置的两根连接杆(8)的两端固定,顶部设有水平的固定板(3),前部通过螺栓与竖立的支撑板(16)固定,固定板(3)上设有底板前部带出水孔(2)的蓄水槽(1);在左、右支撑板的外侧设有以截除四分之一板材的直角处为轴心的轴套座(18),左支撑板(4)的轴套座(18)与左套筒(6)的外径固定,左套筒(6)的内径与导电滑环(7)的外径间隙配合;右支撑板(15)的轴套座(18)与悬臂设置的空心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间悬壁式风能和雨水发电装置,包括支撑架和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半封闭板式结构,支撑架的左支撑板(4)和右支撑板(15)均为过正方形板材中心十字线截除四分之一板材的一级台阶结构,后侧通过上下布置的两根连接杆(8)的两端固定,顶部设有水平的固定板(3),前部通过螺栓与竖立的支撑板(16)固定,固定板(3)上设有底板前部带出水孔(2)的蓄水槽(1);在左、右支撑板的外侧设有以截除四分之一板材的直角处为轴心的轴套座(18),左支撑板(4)的轴套座(18)与左套筒(6)的外径固定,左套筒(6)的内径与导电滑环(7)的外径间隙配合;右支撑板(15)的轴套座(18)与悬臂设置的空心轴(12)的外径固定,空心轴(12)内部设有线圈(5);风车转子(14)左侧设有与空心轴(12)间隙配合的左圆孔挡板(9),右侧设有与空心轴(12)固定的右圆孔挡板(13);风车转子(14)的外径顺轴向均布夹槽,夹槽内设有压电片夹持装置(11),PVDF压电片(10)下半截位于压电片夹持装置(11)内部,风车转子(14)的轴孔与外径之间均布四个通槽,长方形磁铁(17)置于该通槽中;导电滑环(7)右侧导线通过右套筒(6)右端面圆孔与PVDF压电片正负极导线相连,导电滑环(7)左侧两根导线相互之间串联,构成PVDF压电片(10)的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祖涛曹浩潘宏烨罗大兵潘亚嘉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