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高效风动装置,包括电控板,电控板通过转动管与连接发电机装置相连接,转动管上安装有AB板框架,AB板框架一端设有B风板,另一端设有A风板,AB板框架一侧安装有CD板框架,CD板框架一端安装有D风板,另一端安装有C风板。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改变风机叶片在在转动中的状态,使风板在推动力位置时与风向垂直,推力最大;风板在阻力位置时,风板与风向平行,阻力最小,从而使风动系统处于最大效力,提高风力发电机的效率,整体结构简单精巧,外型美观大方,具有很强的新颖性和普适性,无易损件,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高效风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高效风动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约10亿kW,其中,中国风电场陆地上风能储量约2.53亿kW陆地上离地10m高度资料计算,海上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约7.5亿kW,共计10亿kW风力发电是指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风能是一种清洁无公害的的可再生能源能源,目前我国已经成为风力发电的大国,风力发电的原理是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如何将风的动能转化为机械动能,目前主要形式有:①水平轴风力发电机,风轮的旋转轴与风向平行;②垂直轴风力发电机,风轮的旋转轴垂直于地面或者气流方向。两种主要形式都是风力吹动风叶,目前常用的有螺旋桨式,风力吹动的是桨叶正面的大部分是阻力,侧面部分是产生扭力,产生机械能,效力很低,利用阻力旋转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有几种类型,其中有利用平板和被子做成的风轮,这是一种纯阻力装置;S型风车,具有部分升力,但主要还是阻力装置。这些装置有较大的启动力矩,但尖速比低,在风轮尺寸、重量和成本一定的情况下,提供的功率输出低。因此,设计出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高效风动装置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风力发电效率低下,主要原因在于叶片正面的大部分是阻力,侧面部分是产生扭力,产生机械能,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效力很低,传统的叶片结构单一,且减速比低,在风轮尺寸、重量和成本一定的情况下,提供的功率输出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高效风动装置,包括电控板,电控板通过转动管与连接发电机装置相连接,转动管上安装有AB板框架,AB板框架一端设有B风板,另一端设有A风板,AB板框架一侧安装有CD板框架,CD板框架一端安装有D风板,另一端安装有C风板。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是根据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改变风机叶片在在转动中的状态,使风板在推动力位置时与风向垂直,推力最大;风板在阻力位置时,风板与风向平行,阻力最小,从而使风动系统处于最大效力,提高风力发电机的效率,整体结构简单精巧,外型美观大方,具有很强的新颖性和普适性,无易损件,使用寿命长。作为改进,电控板包括底板,饶底板圆心设有导线板二,导线板二一侧安装有导线板一,底板一侧设有C制动板,另一侧设有D制动板,C制动板一端安装有C电磁制动器,D制动板一端设有D电磁制动器。作为改进,底板一侧设有B制动板,另一侧设有A制动板,B制动板一端设有B电磁制动器,A制动板一端安装有A电磁制动器。作为改进,底板上安装有主风向板,主风向板上依次设有B触点、C触点、D触点和A触点。作为改进,转动管内设有支撑管,支撑管内设有电线,支撑管通过电线与B触点、C触点、D触点和A触点相连接。作为改进,AB板框架和CD板框架安装在转动管上,作为一个整体。作为改进,主风向板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撑管上。作为改进,A风板和B风板通过轴杆固定在AB板框架两端。作为改进,C风板和D风板通过轴杆固定在CD板框架两端。作为改进,连接发电机装置用于连接发电机主轴。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高效风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高效风动装置的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高效风动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AB板框架,2、B风板,3、CD板框架,4、D风板,5、转动管,6、连接发电机装置,7、A风板,8、C风板,9、电控板,10、C制动板,11、C电磁制动器,12、导线板二,13、底板,14、主风向板,15、B电磁制动器,16、B制动板,17、B触点,18、导线板一,19、C触点,20、D电磁制动器,21、D制动板,22、D触点,23、A触点,24、A电磁制动器,25、A制动板,26、支撑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高效风动装置,包括电控板9,所述的电控板9通过转动管5与连接发电机装置6相连接,所述的转动管5上安装有AB板框架1,所述的AB板框架1一端设有B风板2,另一端设有A风板7,所述的AB板框架1一侧安装有CD板框架3,所述的CD板框架3一端安装有D风板4,另一端安装有C风板8。所述的电控板9包括底板13,饶所述的底板13圆心设有导线板二12,所述的导线板二12一侧安装有导线板一18,所述的底板13一侧设有C制动板10,另一侧设有D制动板21,所述的C制动板10一端安装有C电磁制动器11,所述的D制动板21一端设有D电磁制动器20。所述的底板13一侧设有B制动板16,另一侧设有A制动板25,所述的B制动板16一端设有B电磁制动器15,所述的A制动板25一端安装有A电磁制动器24。所述的底板13上安装有主风向板14,所述的主风向板14上依次设有B触点17、C触点19、D触点22和A触点23。所述的转动管5内设有支撑管26,所述的支撑管26内设有电线,所述的支撑管26通过电线与所述的B触点17、C触点19、D触点22和A触点23相连接。所述的AB板框架1和CD板框架3安装在所述的转动管5上,作为一个整体。所述的主风向板14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的支撑管26上。所述的A风板7和B风板2通过轴杆固定在所述的AB板框架1两端。所述的C风板8和D风板4通过轴杆固定在所述的CD板框架3两端。所述的连接发电机装置6用于连接发电机主轴。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在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基础上,通过安装在主风向板上的A触点、B触点、C触点、D触点、导线板一和导线板二,分别连接A电磁制动器、B电磁制动器、C电磁制动器和D电磁制动器,并与相对应的A风板、B风板、C风板、D风板进行配合工作,实现本专利技术在任何风向、风力的作用下均可发挥出最大功率。本专利技术工作状态分三种:(1)风向板与风向平行;(2)本专利技术转至A风板和B风板与风向平行时,此时C风板和D风板与风向垂直,A触点导线板一连接,A电磁制动器通电工作,A制动板卡牢,A风板处于制动状态,B触点与导线板一断开,B电磁制动器停止工作,B风板处于自由状态,C触点与导线板二处在连接状态,C电磁制动器处于通电工作状态,C制动板卡牢,C风板处于制动状态,风板与风向垂直做功,D触点与导线板二处于断开状态,D电磁制动器处于断电非工作状态,D制动板松开,D风板处于自由状态,风板与风向平行不做功。(3)本专利技术转至A风板和B风板板与风向呈45°角时,此时C风板和D风板与风向成135°角,A、C触点分别与导线板一、二连接,处于工作状态,A、C风板卡牢,在风力推动下,处于做功状态,B、D触点分别与导线板一、二处于非连接状态,B、D风板处于自由状态,在风力作用下,与风向平行,阻力最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高效风动装置,包括电控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控板(9)通过转动管(5)与连接发电机装置(6)相连接,所述的转动管(5)上安装有AB板框架(1),所述的AB板框架(1)一端设有B风板(2),另一端设有A风板(7),所述的AB板框架(1)一侧安装有CD板框架(3),所述的CD板框架(3)一端安装有D风板(4),另一端安装有C风板(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高效风动装置,包括电控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控板(9)通过转动管(5)与连接发电机装置(6)相连接,所述的转动管(5)上安装有AB板框架(1),所述的AB板框架(1)一端设有B风板(2),另一端设有A风板(7),所述的AB板框架(1)一侧安装有CD板框架(3),所述的CD板框架(3)一端安装有D风板(4),另一端安装有C风板(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高效风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控板(9)包括底板(13),饶所述的底板(13)圆心设有导线板二(12),所述的导线板二(12)一侧安装有导线板一(18),所述的底板(13)一侧设有C制动板(10),另一侧设有D制动板(21),所述的C制动板(10)一端安装有C电磁制动器(11),所述的D制动板(21)一端设有D电磁制动器(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高效风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3)一侧设有B制动板(16),另一侧设有A制动板(25),所述的B制动板(16)一端设有B电磁制动器(15),所述的A制动板(25)一端安装有A电磁制动器(2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高效风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3)上安装有主风向板(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乐鹏,王维文,王芹,
申请(专利权)人:王维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