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装饰复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9623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1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室内装饰复合板,其由上到下依次为聚氨酯层、第一水泥板层、玻璃纤维层、隔热层、第二玻璃纤维层和第二水泥板层,其中,所述第一水泥板层和第二水泥板层厚度相同,所述第一玻璃纤维层和第二玻璃纤维层厚度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备室内装饰板材具有防火、隔热保温性能,同时其还耐高湿环境,具有极佳的综合优势,同时其加工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装饰复合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装饰复合板。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室内装饰板虽然具有美观、大方等优点,但是其隔热性能、防水防火性能、隔音性能都较差,且机械强度也较为一般,导致室内装饰板功能单一,其应用受到限制,也无法提升产品档次。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装饰复合板,旨在提高室内装饰板的功能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室内装饰复合板,其中,由上到下依次为聚氨酯层、第一水泥板层、玻璃纤维层、隔热层、第二玻璃纤维层和第二水泥板层,其中,所述第一水泥板层和第二水泥板层厚度相同,所述第一玻璃纤维层和第二玻璃纤维层厚度相同。所述的室内装饰复合板,其中,所述隔热层厚度为第一玻璃纤维层厚度的2倍。所述的室内装饰复合板,其中,所述隔热层由热反射材料组成。所述的室内装饰复合板,其中,所述第一水泥板层和第二水泥板层厚度为25-40mm。所述的室内装饰复合板,其中,聚氨酯层、第一水泥板层、玻璃纤维层、隔热层、第二玻璃纤维层和第二水泥板层边沿设置胶合层,各层通过相应的胶合层胶合在一起。所述的室内装饰复合板,其中,所述聚氨酯层、第一水泥板层、玻璃纤维层、隔热层、第二玻璃纤维层和第二水泥板层上设置对应贯通孔,通过连接件与贯通孔配合固定各层之间的胶合状态。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制备室内装饰板材具有防火、隔热保温性能,同时其还耐高湿环境,具有极佳的综合优势,同时其加工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推广。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室内装饰复合板,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内装饰复合板,其中,由上到下依次为聚氨酯层、第一水泥板层、玻璃纤维层、隔热层、第二玻璃纤维层和第二水泥板层,其中,所述第一水泥板层和第二水泥板层厚度相同,所述第一玻璃纤维层和第二玻璃纤维层厚度相同。优选的是,所述隔热层厚度为第一玻璃纤维层厚度的2倍。具体的,所述隔热层由热反射材料组成。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泥板层和第二水泥板层厚度为25-40mm。其中,聚氨酯层、第一水泥板层、玻璃纤维层、隔热层、第二玻璃纤维层和第二水泥板层边沿设置胶合层,各层通过相应的胶合层胶合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层、第一水泥板层、玻璃纤维层、隔热层、第二玻璃纤维层和第二水泥板层上设置对应贯通孔,通过连接件与贯通孔配合固定各层之间的胶合状态。本专利技术所制备室内装饰板材具有防火、隔热保温性能,同时其还耐高湿环境,具有极佳的综合优势,同时其加工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推广。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装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由上到下依次为聚氨酯层、第一水泥板层、玻璃纤维层、隔热层、第二玻璃纤维层和第二水泥板层,其中,所述第一水泥板层和第二水泥板层厚度相同,所述第一玻璃纤维层和第二玻璃纤维层厚度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装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由上到下依次为聚氨酯层、第一水泥板层、玻璃纤维层、隔热层、第二玻璃纤维层和第二水泥板层,其中,所述第一水泥板层和第二水泥板层厚度相同,所述第一玻璃纤维层和第二玻璃纤维层厚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装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厚度为第一玻璃纤维层厚度的2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装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由热反射材料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三水区嫚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