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粘性海泥改性处理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高粘性海泥改性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在沿海海洋工程建设中,每年都要产生大量的海泥,一方面海泥对占地会产生污染物扩散和破坏水环境,另一方面经济建设又需要大量的土方,会对生态环境产生难以修复的破坏。故这样的需求与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需要将海泥进行处理,使海泥得到资源化利用。海泥是在静水或者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未固结的软弱细粒或极细颗粒,属现代新近沉积物。海泥一般含水率较高,粘粒含量高,排水性差、强度极低,有的海泥有机质还偏高,是在工程上难以直接利用的一种特殊土质,一般需要经过处理后才能够资源化利用。目前我国海泥处理的主要方式有:抛泥处理、吹填造地、物理脱水。这些处理方式不仅既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容易对环境造成危害。其中,吹填造地施工周期长,物理脱水效率低,且能耗大。而海泥固化技术处理量大,且可达到海泥资源化目的。目前我国对于海泥固化处理的方法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粘性海泥改性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nS1,对海泥加入调理剂进行分散,至直径小于30mm的海泥团占比≥90%;/nS2,对步骤S1得到的海泥进行筛分处理;/nS3,向步骤S2得到的海泥中加入调理剂,再次分散,至直径小于5mm的海泥团占比≥95%;/nS4,向步骤S3得到的海泥中加入固化剂和调理剂,再次分散至海泥塌落度范围为80mm-120mm;/nS5,将步骤S4得到的海泥泵送至填埋位置,进行水下养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粘性海泥改性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海泥加入调理剂进行分散,至直径小于30mm的海泥团占比≥90%;
S2,对步骤S1得到的海泥进行筛分处理;
S3,向步骤S2得到的海泥中加入调理剂,再次分散,至直径小于5mm的海泥团占比≥95%;
S4,向步骤S3得到的海泥中加入固化剂和调理剂,再次分散至海泥塌落度范围为80mm-120mm;
S5,将步骤S4得到的海泥泵送至填埋位置,进行水下养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粘性海泥改性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调理剂包括聚丙酰胺、六偏磷酸钠、聚丙烯酸钠盐中的一种或几种,调理剂用量为海泥体积的0.2‰-0.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粘性海泥改性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调理剂选用聚丙酰胺、六偏磷酸钠、聚丙烯酸钠盐中的两种或以上时,各种调理剂用量体积比为1: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粘性海泥改性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和步骤S4中调理剂包括聚羧酸减水剂、聚丙酰胺、六偏磷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调理剂用量为海泥体积的0.2‰-0.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粘性海泥改性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和步骤S4中调理剂包括聚羧酸减水剂、聚丙酰胺、六偏磷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硫酸钠中的两种或以上时,各种调理剂用量体积比为1: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粘性海泥改性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固化剂组分包括:水泥熟料、硅灰、钢渣微粉、赤泥和磷石膏,固化剂用量为海泥体积的5-1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沛强,项国玉,陈益人,张振伟,傅磊,王向宇,徐民主,于凌波,肖桂华,毕荣君,甘虎,崔旭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三川德青科技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