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雷达天线的梯形卫星结构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9390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雷达天线的梯形卫星结构及制作方法,包括:舱体、第一侧板15、第二侧板16;所述舱体包括:上舱1、中舱2、下舱3;上舱1、中舱2和下舱3依次连接;所述上舱1、中舱2和下舱3具有梯形结构;所述第一侧板15贴合于上舱1、中舱2、下舱3的侧面、第二侧板16贴合于上舱1、中舱2、下舱3的侧面;第一侧板15中心面所在平面与第二侧板16中心面所在平面相交。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证合成孔径雷达天线的可靠安装,又可降低整星的质心和合成孔径雷达天线的响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使得整星的基频满足运载火箭要求和整星热尺寸稳定性满足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探测精度指标要求。

Trapezoidal satellite structur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for radar antenn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雷达天线的梯形卫星结构及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星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雷达天线的梯形卫星结构及制作方法,尤其是一种可折叠收拢的大尺寸合成孔径雷达天线梯形卫星结构。
技术介绍
大尺寸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在轨工作时,通常为长方形构型,受运载火箭整流罩内部空间限制,合成孔径雷达天线需要折叠后分成两个翼通过爆炸螺栓分别压紧安装在卫星结构的两侧。合成孔径雷达天线折叠构型形成后,其上分布的压紧点数量和位置也就确定了,其安装在卫星结构上后,整星的质心、基频、热尺寸稳定性能和合成孔径雷达天线所受的响应完全由卫星结构决定。对于某些大尺寸合成孔径雷达天线,折叠收拢压紧在卫星结构上后,传统的长方形、六边形卫星结构不能保证整星的基频、热尺寸稳定和合成孔径雷达天线所受的响应要求,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梯形卫星结构既保证合成孔径雷达天线的可靠安装,又可降低整星的质心和合成孔径雷达天线的响应,还能使得整星的基频满足运载火箭提出的基频要求和整星热尺寸稳定性满足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探测精度指标要求。梯形卫星结构是这类大尺寸雷达天线卫星顺利实现工程研制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雷达天线的梯形卫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第一侧板(15)、第二侧板(16);/n所述舱体包括:上舱(1)、中舱(2)、下舱(3);/n上舱(1)、中舱(2)和下舱(3)依次连接;/n所述上舱(1)、中舱(2)和下舱(3)具有梯形结构;/n所述上舱(1)的下表面与中舱(2)的上表面相连接,中舱(2)的上表面全部或者部分覆盖上舱(1)的下表面;/n所述中舱(2)的下表面与下舱(3)的上表面相连接,下舱(3)的上表面全部或者部分覆盖中舱(2)的下表面;/n所述第一侧板(15)贴合于上舱(1)、中舱(2)、下舱(3)的侧面,第二侧板(16)贴合于上舱(1)、中舱(2)、下舱(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雷达天线的梯形卫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第一侧板(15)、第二侧板(16);
所述舱体包括:上舱(1)、中舱(2)、下舱(3);
上舱(1)、中舱(2)和下舱(3)依次连接;
所述上舱(1)、中舱(2)和下舱(3)具有梯形结构;
所述上舱(1)的下表面与中舱(2)的上表面相连接,中舱(2)的上表面全部或者部分覆盖上舱(1)的下表面;
所述中舱(2)的下表面与下舱(3)的上表面相连接,下舱(3)的上表面全部或者部分覆盖中舱(2)的下表面;
所述第一侧板(15)贴合于上舱(1)、中舱(2)、下舱(3)的侧面,第二侧板(16)贴合于上舱(1)、中舱(2)、下舱(3)的侧面;
第一侧板(15)中心面所在平面与第二侧板(16)中心面所在平面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雷达天线的梯形卫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舱(1)包括上舱顶板(4)、舱体相关部;
所述上舱顶板(4)设置于上舱(1)下底面,所述舱体相关部设置于上舱顶板(4)上方,所述舱体相关部设置于上舱(1)的上底面和下底面之间或者上舱(1)的下底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雷达天线的梯形卫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舱(2)包括中舱中层板(12)、隔板件以及舱体相关部;
所述中舱中层板(12)设置于中舱(2)的下表面,所述隔板件中心面所在平面与中舱(2)的下表面垂直;
所述舱体相关部设置于中舱中层板(12)上方,所述舱体相关部设置于中舱(2)的上底面和下底面之间或者中舱(2)的下底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雷达天线的梯形卫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舱(3)包括:下舱底板(13)、隔板件以及舱体相关部;
所述下舱底板(13)设置于下舱(3)的下表面,所述隔板件中心面所在平面与下舱(3)的下表面垂直;
所述舱体相关部设置于下舱底板(13)的上方;
所述舱体相关部与设置于下舱(3)的上底面和下底面之间或者下舱(3)的下底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适用于雷达天线的梯形卫星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件(10)采用:第一隔板件(101)和第二隔板件(102);
所述第一隔板件(101)中心面所在平面和第二底板(102)中心面所在平面相交;
所述舱体相关部采用:接头(7)、圆杆(5)、方杆(6)、桁条(9)、内埋件(17)以及外贴件(8);
所述接头(7)设置于圆杆(5)和方杆(6)的连接处;
所述圆杆(5)和方杆(6)相交于上舱顶板(4)或者中舱中层板(12)或者下舱底板(13)中心面所在平面;
所述桁条(9)设置于方杆(6)的外表面或者上舱顶板(4)或者中舱中层板(12)或者下舱底板(13);
内埋件(17)设置于圆杆(5)和方杆(6)的内部,内埋件(17)全部或者部分覆盖圆杆(5)和方杆(6)的内表面;外贴件(8)设置于圆杆(5)和方杆(6)的外部,外贴件(8)全部或者部分覆盖圆杆(5)和方杆(6)的连接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雷达天线的梯形卫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件(10)包括如下任意一种:
-中舱隔板件;
-下舱隔板件;
舱体相关部包括如下任意一种部件:
-上舱舱体相关部件;
-中舱舱体相关部件;
-下舱舱体相关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雷达天线的梯形卫星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友良王舒楠王志国彭海阔范季夏黄金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