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梁变截面钢筋内撑胎模架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9262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T梁变截面钢筋内撑胎模架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有腹板定位胎模架的两侧上均匀设有横向钢筋,两侧横向钢筋的内侧上均匀设有纵向钢筋,两侧的纵向钢筋之间设有均匀分别有内撑胎模架,内撑胎模架的两侧设有内撑固定钢筋,两侧的内撑固定钢筋之间均匀分布有支撑钢筋。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T梁变截面两侧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达到横向、纵向钢筋间距、水平线型满足要求,使T梁变截面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使用方便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梁变截面钢筋内撑胎模架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T梁变截面钢筋模架,特别是一种T梁变截面内撑胎模架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虽然严格按照了集团公司强推工艺和项目公司对预制场建设方面的要求对T梁钢筋在标准规范的腹板定位胎模架(2)上进行规范安装,但是在对T梁腹板钢筋进行安装的过程中我工区发现了T梁腹板定位胎模架(2)只针对于T梁横向钢筋间距的均匀性进行标准控制。在对T梁腹板钢筋进行安装时,腹板定位胎模架(2)的底部设置了标准规范的横向钢筋间距控制槽。T梁腹板钢筋安装完毕以后横向间距非常均匀,能够满足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在对T梁纵向整体钢筋进行检查时,发现T梁变截面的位置由于钢筋不同的型号都集中在变截面,导致变截面钢筋从T梁纵向进行检查时未在同一水平面上。主要是由于人工在安装T梁腹板钢筋时可视范围有限,只能够按照横向的钢筋间距控制槽进行控制安装,看不见纵向整体腹板的钢筋线型,特别是变截面钢筋型号不一致,导致该处的纵向水平线型变形较大,将直接对T梁变截面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工区为了解决T梁变截面水平钢筋的规范安装和保护层厚度合格率能够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经过现场一线工人师傅、技术人员和“微创新”领导小组的成员共同研究,研发了一种T梁变截面钢筋内撑胎模架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梁变截面钢筋内撑胎模架及其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具有T梁变截面两侧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达到横向、纵向钢筋间距、水平线型满足要求,使T梁变截面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使用方便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T梁变截面钢筋内撑胎模架,腹板定位胎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腹板定位胎模架的两侧上均匀设有横向钢筋,两侧横向钢筋的内侧上均匀设有纵向钢筋,两侧的纵向钢筋之间设有均匀分别有内撑胎模架,内撑胎模架的两侧设有内撑固定钢筋,两侧的内撑固定钢筋之间均匀分布有支撑钢筋。前述的T梁变截面钢筋内撑胎模架中,所述内撑固定钢筋与横向钢筋平行设置,内撑固定钢筋与两侧纵向钢筋紧靠固定。前述的T梁变截面钢筋内撑胎模架中,所述内撑固定钢筋与支撑钢筋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内撑固定钢筋和支撑钢筋所在平面与两侧纵向钢筋所在平面相互垂直。前述的T梁变截面钢筋内撑胎模架中,所述支撑钢筋两端与两侧纵向钢筋的位置相互一一对应设置。前述的T梁变截面钢筋内撑胎模架中,所述两侧的横向钢筋上均设有垫块。前述的T梁变截面钢筋内撑胎模架中,所述横向钢筋一个平方的上不少于5块垫块。所述的T梁变截面钢筋内撑胎模架的使用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A、先把T梁腹板的横向和纵向钢筋在腹板定位胎模架上安装完毕,两侧均按照横向钢筋上一个平方不少于5块垫块的要求,对垫块进行安装,再次检查T梁腹板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的间距;B、对T梁两端的腹板上的横向和纵向钢筋位置进行固定后,采用人工将内撑胎模架从T梁横向两侧横向和纵向钢筋一端内穿入T梁变截面两侧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之间,且内撑胎模架位于腹板定位胎模架上;C、T梁变截面的腹板定位胎模架上两侧的纵向钢筋所在平面与内撑胎模架上内撑固定钢筋和支撑钢筋所在平面相互垂直,且支撑钢筋两端与两侧纵向钢筋的位置相互一一对应设置后,内撑固定钢筋与T梁变截面的腹板定位胎模架上横向钢筋平行后,将腹板定位胎模架上的内撑固定钢筋与两侧纵向钢筋紧靠安装固定、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安装固定;D、在T梁变截面的两侧横向钢筋上安装垫块,并检查T梁变截面两侧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的间距。前述的T梁变截面钢筋内撑胎模架的使用方法中,所述步骤中,安装垫块是T梁变截面的两侧按一个平方的横向钢筋上不少于5块垫块进行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T梁变截面的腹板定位胎模架上两侧的纵向钢筋所在平面与内撑胎模架上内撑固定钢筋和支撑钢筋所在平面相互垂直,保证内撑胎模架两侧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之间的间距要求;2、本专利技术在原有腹板定位胎模架上能保证同一侧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之间的间距基础上,通过支撑钢筋两端与两侧纵向钢筋的位置相互一一对应设置后,且内撑固定钢筋与T梁变截面的腹板定位胎模架上横向钢筋平行后,能确保内撑胎模架两侧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相互对应;3、内撑固定钢筋与T梁变截面的腹板定位胎模架上横向钢筋平行后,将腹板定位胎模架上的内撑固定钢筋与两侧纵向钢筋紧靠安装固定、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安装固定,将T梁变截面两侧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固定,将腹板定位胎模架撤开后,T梁变截面两侧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也不会发生位移,同时由于在T梁变截面的两侧横向钢筋上安装垫块,在支模浇筑时,T梁变截面两侧的垫块与模相互抵压,但是在腹板定位胎模架的作用下,T梁变截面两侧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不会向中间靠拢,保证T梁变截面两侧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在浇筑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同时垫块能保证T梁变截面两侧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与模之间的距离,使T梁腹板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实现使用方便。4、其中我工区一号预制场根据设计图纸及T梁架设覆盖的桥梁进行统计,该预制场有20mT梁、30mT梁和40米T梁。在钢筋安装区中我工区设置了三种类型的内撑胎模架,满足不同了梁场要求。同时在腹板胎模架上标注了波纹管定位标识,让整个腹板胎模架更加的完善和标准。5、采用本专利技术浇筑的景峰互通大湾大桥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试验检测,其中变截面的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率为96%,等截面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率为96%;而现有技术变截面的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率为70-80%,等截面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率为80-90%,所以本专利技术在钢筋保护层厚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T梁变截面两侧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达到横向、纵向钢筋间距、水平线型满足要求,使T梁变截面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使用方便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腹板定位胎模架(2)与内撑胎模架(5)的工作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内撑胎模架(5)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腹板定位胎模架(2)、T梁变截面横向钢筋、纵向钢筋和垫块(3)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横向钢筋,2-腹板定位胎模架,3-垫块,4-纵向钢筋,5-内撑胎模架,6-内撑固定钢筋,7-支撑钢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一种T梁变截面钢筋内撑胎模架,构成如图1-3所示,腹板定位胎模架2为现有技术,包括有腹板定位胎模架2的两侧上均匀设有横向钢筋1,两侧横向钢筋1的内侧上均匀设有纵向钢筋4,两侧的纵向钢筋4之间设有均匀分别有内撑胎模架5,内撑胎模架5的两侧设有内撑固定钢筋6,两侧的内撑固定钢筋6之间均匀分布有支撑钢筋7。所述内撑固定钢筋6与横向钢筋1平行设置,内撑固定钢筋6与两侧纵向钢筋4紧靠固定。所述内撑固定钢筋6与支撑钢筋7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T梁变截面钢筋内撑胎模架,腹板定位胎模架(2),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腹板定位胎模架(2)的两侧上均匀设有横向钢筋(1),两侧横向钢筋(1)的内侧上均匀设有纵向钢筋(4),两侧的纵向钢筋(4)之间设有均匀分别有内撑胎模架(5),内撑胎模架(5)的两侧设有内撑固定钢筋(6),两侧的内撑固定钢筋(6)之间均匀分布有支撑钢筋(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梁变截面钢筋内撑胎模架,腹板定位胎模架(2),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腹板定位胎模架(2)的两侧上均匀设有横向钢筋(1),两侧横向钢筋(1)的内侧上均匀设有纵向钢筋(4),两侧的纵向钢筋(4)之间设有均匀分别有内撑胎模架(5),内撑胎模架(5)的两侧设有内撑固定钢筋(6),两侧的内撑固定钢筋(6)之间均匀分布有支撑钢筋(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梁变截面钢筋内撑胎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固定钢筋(6)与横向钢筋(1)平行设置,内撑固定钢筋(6)与两侧纵向钢筋(4)紧靠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梁变截面钢筋内撑胎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固定钢筋(6)与支撑钢筋(7)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内撑固定钢筋(6)和支撑钢筋(7)所在平面与两侧纵向钢筋(4)所在平面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梁变截面钢筋内撑胎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筋(7)两端与两侧纵向钢筋(4)的位置相互一一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梁变截面钢筋内撑胎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的横向钢筋(1)上均设有垫块(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T梁变截面钢筋内撑胎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钢筋(1)一个平方的上不少于5块垫块(3)。


7.如权利要求1-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治国杨发贵刘正春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