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磷酸镁物相多孔骨修复支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9177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磷酸镁物相多孔骨修复支架的方法。该方法以氧化镁、氢氧化镁和碱式碳酸镁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基料,制备浆料,再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具有预设形状三维立体多孔结构的生料;然后将所述生料经磷酸盐溶液浸泡、清洗、烘干,制得具有不同磷酸镁物相的多孔骨修复支架材料。该方法原料简单、制备快速,成本低,可对产物磷酸镁的物相进行控制,且方便与其它利于骨缺损修复的物质相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磷酸镁物相多孔骨修复支架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医用材料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磷酸镁物相多孔骨修复支架的方法。
技术介绍
人体骨骼是人体最大的组织,具有特殊的分级结构。人体骨骼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对较小尺寸的缺损具有自我修复能力,但当骨缺损超过临界尺寸时则不能自行修复。人工合成的骨修复材料克服了自体骨移植和异体骨移植的缺陷,受到了材料学家和医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组织工程学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通常是将体外培养的组织细胞种植在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且能够被人体逐步降解吸收的支架材料上。该支架材料为细胞的吸附和生长提供了一个三维空间,所以支架材料的设计与制造在组织工程中是一个关键。传统的骨组织支架材料的制造过程主要有气体发泡法、添加造孔剂法、冷冻干燥法、纤维粘结法等,都是自上而下的制造过程,难以对支架材料中的孔的大小、连通、空间分布等性质进行控制,不利于细胞获得营养物质,降低了对骨缺损修复的效果。3D打印是20世纪8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磷酸镁物相多孔骨修复支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以氧化镁、氢氧化镁和碱式碳酸镁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基料,分散于溶剂中,得到浆料;/nS2:将所述浆料转入3D打印设备中,设置文件参数,对浆料加载气压,打印,制造出具有预设形状三维立体多孔结构的生料;/nS3:将所述生料经磷酸盐溶液浸泡,之后用蒸馏水清洗并烘干,制得具有磷酸镁物相的多孔骨修复支架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磷酸镁物相多孔骨修复支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氧化镁、氢氧化镁和碱式碳酸镁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基料,分散于溶剂中,得到浆料;
S2:将所述浆料转入3D打印设备中,设置文件参数,对浆料加载气压,打印,制造出具有预设形状三维立体多孔结构的生料;
S3:将所述生料经磷酸盐溶液浸泡,之后用蒸馏水清洗并烘干,制得具有磷酸镁物相的多孔骨修复支架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磷酸盐溶液包括磷酸氢钙溶液、磷酸二氢钠溶液、磷酸氢二钠溶液、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氢二钾溶液、磷酸二氢铵溶液和磷酸氢二铵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磷酸盐溶液的浓度为0.5M-3.5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浸泡时间为1-7天,浸泡温度为10℃-60℃,浸泡时采用单一磷酸盐溶液一步浸泡,或不同磷酸盐溶液分步浸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料的粒径小于100nm,优选地,所述基料与溶剂的质量体积比g:mL为3:(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配制浆料时,添加了辅助试剂,所述辅助试剂包括磷酸锶类、磷酸钙类、磷酸锌类、硅酸钙类、胶原、胶原肽、明胶、海藻酸钠、药物和骨形态发生蛋白中一种或者多种。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燕川曹霄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