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组合使用的食用菌培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902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组合使用的食用菌培育装置,包括遮阳架和培育框,培育框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肋条、支撑管、底板和接触柱,肋条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支撑管为中空件,支撑管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和限位圆孔,支撑管通过内螺纹活动连接有接触柱。本可组合使用的食用菌培育装置,第一侧板上开设矩形槽方便客户观察,支撑管的高度值远大于第一侧板的高度值,这样便于通风,肋条增加培育框整体的强度,接触柱与支撑管配合,接触柱可以沿着支撑管上下移动,整个培育框可以多个叠加在一起,实用性好,同时支撑管和接触柱的整体高度可以根据不同的食用菌适应性调节,调节过程简单方便。

A kind of edible fungus cultivation device that can be combined and u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组合使用的食用菌培育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培育
,具体为一种可组合使用的食用菌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食用菌在培育时需要保湿湿润,同时需要通风,所以食用菌培育装置最好可以具备拆装能力,方便客户自行选择,但是现有的食用菌培育装置均为固定件,适应性不佳同时调节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组合使用的食用菌培育装置,具备适应性强同时调节方便的优点,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组合使用的食用菌培育装置,包括遮阳架和培育框,所述培育框安装在遮阳架的下方,遮阳架的顶端铺设黑色遮阳帘,培育框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肋条、支撑管、底板和接触柱,第一侧板的顶面中心处开设有矩形槽,第一侧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底板,第一侧板的两端边缘固定支撑管,支撑管的外壁铺设有肋条,所述肋条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第二侧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底板,第二侧板的两端边缘固定支撑管,支撑管为中空件,支撑管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和限位圆孔,限位圆孔位于内螺纹的上方,支撑管通过内螺纹活动连接有接触柱,所述接触柱包括螺纹段、旋柱段和圆柱段,旋柱段与圆柱段分别位于螺纹段的两端,圆柱段与限位圆孔的内壁接触。优选的,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透气圆孔。优选的,所述螺纹段与内螺纹相配合。优选的,所述支撑管的高度值大于第一侧板的高度值。优选的,所述旋柱段的两侧开设有切口并磨砂处理,旋柱段也与限位圆孔的内壁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可组合使用的食用菌培育装置,第一侧板上开设矩形槽方便客户观察,支撑管的高度值远大于第一侧板的高度值,这样便于通风,肋条增加培育框整体的强度,接触柱与支撑管配合,接触柱可以沿着支撑管上下移动,整个培育框可以多个叠加在一起,实用性好,同时支撑管和接触柱的整体高度可以根据不同的食用菌适应性调节,调节过程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培育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管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管侧视示意图。图中:1、遮阳架;2、培育框;21、第一侧板;211、矩形槽;22、第二侧板;23、肋条;24、支撑管;241、内螺纹;242、限位圆孔;25、底板;251、透气圆孔;26、接触柱;261、螺纹段;262、旋柱段;263、圆柱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一种可组合使用的食用菌培育装置,包括遮阳架1和培育框2,培育框2安装在遮阳架1的下方,遮阳架1给培育框2遮阳,同时不影响培育框2的通风,遮阳架1的顶端铺设黑色遮阳帘,培育框2包括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肋条23、支撑管24、底板25和接触柱26,第一侧板21的顶面中心处开设有矩形槽211,开设矩形槽211后增加了空气流通空间同时方便客户观察食用菌的实时生长状况,第一侧板21的底面固定连接底板25,底板25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透气圆孔251,保证透气性,第一侧板21的两端边缘固定支撑管24,支撑管24的高度值大于第一侧板21的高度值,这样便于通风,支撑管24的外壁铺设有肋条23,肋条23增加培育框2整体的强度,肋条2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侧板21与第二侧板22,第一侧板21与第二侧板22均对称分布,第二侧板22的底面固定连接底板25,第二侧板22的两端边缘固定支撑管24,支撑管24为中空件,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减少重量同时减少材料损耗,支撑管24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241和限位圆孔242,限位圆孔242位于内螺纹241的上方,支撑管24通过内螺纹241活动连接有接触柱26,接触柱26与支撑管24配合,接触柱26可以沿着支撑管24上下移动,接触柱26包括螺纹段261、旋柱段262和圆柱段263,旋柱段262的两侧开设有切口并磨砂处理,其中客户可以用手指握住两侧切口来转动旋柱段262,同时带动整个接触柱26使其沿着支撑管24上下移动,旋柱段262也与限位圆孔242的内壁接触,两个培育框2叠加在一起时,上一个培育框2的旋柱段262与下一个限位圆孔242的限位圆孔242配合,旋柱段262与圆柱段263分别位于螺纹段261的两端,螺纹段261与内螺纹241相配合,保证螺纹配合,圆柱段263与限位圆孔242的内壁接触。本可组合使用的食用菌培育装置,培育框2安装在遮阳架1的下方,遮阳架1给培育框2遮阳,同时不影响培育框2的通风,培育框2包括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肋条23、支撑管24、底板25和接触柱26,在第一侧板21上开设矩形槽211增加了空气流通空间同时方便客户观察食用菌的实时生长状况,支撑管24的高度值大于第一侧板21的高度值,这样便于通风,支撑管24的外壁铺设有肋条23,肋条23增加培育框2整体的强度,肋条2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侧板21与第二侧板22,支撑管24为中空件,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减少重量同时减少材料损耗,支撑管24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241和限位圆孔242,接触柱26与支撑管24配合,接触柱26可以沿着支撑管24上下移动,接触柱26包括螺纹段261、旋柱段262和圆柱段263,其中客户可以用手指握住旋柱段262,同时带动整个接触柱26使其沿着支撑管24上下移动,旋柱段262也与限位圆孔242的内壁接触,两个培育框2叠加在一起时,上一个培育框2的旋柱段262与下一个限位圆孔242的限位圆孔242配合,旋柱段262与圆柱段263分别位于螺纹段261的两端,螺纹段261与内螺纹241相配合,整个培育框2可以多个叠加在一起,实用性好,同时支撑管24和接触柱26的整体高度可以根据不同的食用菌适应性调节,调节过程简单方便。综上所述:本可组合使用的食用菌培育装置,第一侧板21上开设矩形槽211方便客户观察,支撑管24的高度值大于第一侧板21的高度值,这样便于通风,肋条23增加培育框2整体的强度,接触柱26与支撑管24配合,接触柱26可以沿着支撑管24上下移动,整个培育框2可以多个叠加在一起,实用性好,同时支撑管24和接触柱26的整体高度可以根据不同的食用菌适应性调节,调节过程简单方便。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组合使用的食用菌培育装置,包括遮阳架(1)和培育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框(2)安装在遮阳架(1)的下方,遮阳架(1)的顶端铺设黑色遮阳帘,培育框(2)包括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肋条(23)、支撑管(24)、底板(25)和接触柱(26),第一侧板(21)的顶面中心处开设有矩形槽(211),第一侧板(21)的底面固定连接底板(25),第一侧板(21)的两端边缘固定支撑管(24),支撑管(24)的外壁铺设有肋条(23),所述肋条(2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侧板(21)与第二侧板(22),第二侧板(22)的底面固定连接底板(25),第二侧板(22)的两端边缘固定支撑管(24),支撑管(24)为中空件,支撑管(24)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241)和限位圆孔(242),限位圆孔(242)位于内螺纹(241)的上方,支撑管(24)通过内螺纹(241)活动连接有接触柱(26),所述接触柱(26)包括螺纹段(261)、旋柱段(262)和圆柱段(263),旋柱段(262)与圆柱段(263)分别位于螺纹段(261)的两端,圆柱段(263)与限位圆孔(242)的内壁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组合使用的食用菌培育装置,包括遮阳架(1)和培育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框(2)安装在遮阳架(1)的下方,遮阳架(1)的顶端铺设黑色遮阳帘,培育框(2)包括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肋条(23)、支撑管(24)、底板(25)和接触柱(26),第一侧板(21)的顶面中心处开设有矩形槽(211),第一侧板(21)的底面固定连接底板(25),第一侧板(21)的两端边缘固定支撑管(24),支撑管(24)的外壁铺设有肋条(23),所述肋条(2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侧板(21)与第二侧板(22),第二侧板(22)的底面固定连接底板(25),第二侧板(22)的两端边缘固定支撑管(24),支撑管(24)为中空件,支撑管(24)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241)和限位圆孔(242),限位圆孔(242)位于内螺纹(241)的上方,支撑管(24)通过内螺纹(241)活动连接有接触柱(26),所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田刘兵刘留李维焕柯野陶雪飞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爱菲尔菌菇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