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变电感的LLC谐振变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8787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1 0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可变电感的LLC谐振变换器,包括输入电容、两个相同的原边场效应管、可调谐振网络、变压器、两个相同的副边场效应管和输出电容;可调谐振网络由谐振电容、可变谐振电感和激磁电感组成;可变谐振电感由大磁芯、两个相同的小磁芯、第一中心磁柱、第二中心磁柱、上磁柱、下磁柱、磁芯缺口、电感绕组和控制绕组组成;大磁芯两侧磁柱设有磁芯缺口,所述的第二中心磁柱插入于磁芯缺口,电感绕组绕制于第一中心磁柱上,且电感绕组的进线端与谐振电容相连接,出线端与变压器的原边相连接;所述的控制绕组绕制于两个相同的小磁芯上,以实现可变谐振电感的电感量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宽电压输入范围的直流‑直流变流电路。

LLC Resonant Converter Based on variable induc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可变电感的LLC谐振变换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电子变换器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可变电感的LLC谐振变换器,可应用于宽电压输入范围的直流-直流变流电路。
技术介绍
电源是应用面最广的一个电子装置,而谐振变换器是电源领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分支。LLC谐振变换器已经在电源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针对需要宽电压输入范围、稳定输出的场合,变频控制LLC谐振电路是最基本和传统的做法。但是在宽输出电压范围及负载变化较大的应用中,从LLC的增益-频率特性曲线来看,随着输出电压降低和负载减小,变换器的工作频率需要不断增加,尤其在激磁电感与谐振电感比值取较大的情况下,当负载较轻时特性曲线在高频段将变得十分平坦,甚至可能由于寄生参数的影响使得增益曲线高频段上翘,导致需要的开关频率非常高,频率对输出电压的调节作用大大减弱甚至不起作用,同时引发一系列电压纹波、噪声超标等实际问题。通常的改善上述问题的做法是在传统控制的同时引入PWM控制。即就是当工作频率达到上限时,引入PWM方式对变换器进行控制,从而使谐振变换器工作于PWM状态。r>通过引入PWM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可变电感的LLC谐振变换器,包括输入电容(1)、两个相同的原边场效应管(2)、可调谐振网络(3)、变压器(4)、两个相同的副边场效应管(5)和输出电容(6);所述的可调谐振网络(3)由谐振电容(3.1)、可变谐振电感(3.2)和激磁电感(3.3)组成;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可变谐振电感(3.2)由大磁芯(3.2.1)、两个相同的小磁芯(3.2.2)、第一中心磁柱(3.2.3)、第二中心磁柱(3.2.4)、上磁柱(3.2.5)、下磁柱(3.2.6)、磁芯缺口(3.2.7)、电感绕组(3.2.8)和控制绕组(3.2.9)组成;所述的大磁芯(3.2.1)两侧磁柱设有磁芯缺口(3.2.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可变电感的LLC谐振变换器,包括输入电容(1)、两个相同的原边场效应管(2)、可调谐振网络(3)、变压器(4)、两个相同的副边场效应管(5)和输出电容(6);所述的可调谐振网络(3)由谐振电容(3.1)、可变谐振电感(3.2)和激磁电感(3.3)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可变谐振电感(3.2)由大磁芯(3.2.1)、两个相同的小磁芯(3.2.2)、第一中心磁柱(3.2.3)、第二中心磁柱(3.2.4)、上磁柱(3.2.5)、下磁柱(3.2.6)、磁芯缺口(3.2.7)、电感绕组(3.2.8)和控制绕组(3.2.9)组成;所述的大磁芯(3.2.1)两侧磁柱设有磁芯缺口(3.2.7),所述的第二中心磁柱(3.2.4)插入于磁芯缺口(3.2.7),所述的大磁芯(3.2.1)和两个相同的小磁芯(3.2.2)的磁路在磁芯缺口(3.2.7)处分别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的电感绕组(3.2.8)绕制于第一中心磁柱(3.2.3)上,且电感绕组(3.2.8)的进线端与谐振电容(3.1)相连接,出线端与变压器(4)的原边相连接;所述的控制绕组(3.2.9)绕制于两个相同的小磁芯(3.2.2)的上,以实现可变谐振电感(3.2)电感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峰付沛源董志强任人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