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LCC谐振DC‑DC变换器的混合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564672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5 2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LCC谐振DC‑DC变换器的混合控制方法,通过采集变换器的输入电压Vi、输出电压Vo和输出电流io获得反馈信号:当变换器的目标输出电压小于额定输出电压VoN的一半时,变换器采用定频移相控制模式进行控制;否则,变换器采用定频不对称电压控制模式进行控制;其中,额定输出电压VoN取决于LCC谐振DC‑DC变换器的输入电压Vi和负载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定频控制,输出滤波器设计简单,EMI性能好。对输入电压进行采样反馈提高了谐振变换器应对输入电压变化的适应性能。采用混合控制模式相对于普通移相控制使得谐振变换器可以以较低的开关频率实现软开关,提高了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LCC谐振DC-DC变换器的不对称混合控制方法,属于谐振功率变换器技术。
技术介绍
LCC谐振变换器作为一种谐振型DC/DC变换器,广泛应用在高压直流电源、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快速充电以及未来电网中的大容量储能系统等领域。其中,谐振变化器是是发电系统与电能存储元件之间的纽带,是储能系统的核心部分。为了进一步提高功率密度、缩减成本和体积以适应上述应用领域,谐振变换器转换效率的提升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这些应用中通常加入变压器以满足升压和隔离的需要,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电路中引入变压器的寄生参数。串并联谐振变换器能消除变压器寄生参数的影响,利用电感、电容的自然谐振实现软开关,降低器件的开关损耗。作为一种三元件谐振型变换器,串并联谐振变换器拥有比其他二元件谐振变换器如串联谐振变换器、并联谐振变换器更好的负载调节能力和开路、短路适应性。LCC谐振变换器的控制是通过对逆变器门极驱动信号的控制实现的,其控制方式分为三类:定频控制,变频控制,最优控制。变频的工作方式可以拥有较大的输出范围,但其也有很多缺点,例如使噪音的频谱增加,增加了控制电磁干扰的难度,同时使电压滤波更复杂并降低了磁感应器件利用率。而工作频率提高使功率因数下降并产生环流降低工作效率。最优控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当稳态运行点发生变化时,控制器仍然有良好的响应速度。其缺点是需要测量系统所有的状态变量,性能效果依赖于对被控系统的准确建模,同时其结构也过于复杂。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采用较多的是定频控制,在确定系统输入输出范围的前提下,通过建立稳态运行模型,忽略高频分量的影响近似的带线性化的状态方程,最终确定以移相角或占空比为控制量的开环或闭环控制器。尽管定频控制有很多优点,但是从实现软开关的角度,该控制方法为了保证谐振变换器能在较大范围内实现软开关,必须使谐振变换器运行在较高的开关频率下,损耗较大。中国专利CN201310301554.0提出了一种LLC谐振变换器轻负载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通过判断负载进行选择控制方法,轻载时进行定频脉宽控制;非轻载时进行变频控制,可以解决零电压的环境丧失问题。但是其没有实现完全的定频控制,并且相对来说定频频率比较高,损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LCC谐振DC-DC变换器的不对称混合控制方法,在保证输出功率范围的同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实现开关管ZVS控制并且保持较低的开关频率,提高了效率。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LCC谐振DC-DC变换器的混合控制方法,通过采集变换器的输入电压Vi、输出电压Vo和输出电流io获得反馈信号:当变换器的目标输出电压小于额定输出电压VoN的一半时,变换器采用定频移相控制模式进行控制;否则,变换器采用定频不对称电压控制模式进行控制;其中,额定输出电压VoN取决于LCC谐振DC-DC变换器的输入电压Vi和负载情况。采用定频不对称电压控制模式虽然可以保证以较低的频率实现零电压开关,但是该控制模式下的输出电压范围有限,不能输出对应实时条件下额定输出电压的一半及以下;当需要输出电压在对应实时条件下额定输出电压的一半及以上时,切换到定频移相控制模式,定频移相控制模式实现零电压开关没有定频不对称电压控制模式宽松,但是输出电压范围较大。优选的,所述变换器的输入电压Vi通过电压传感器采集获得,负载情况根据变换器的输出电压Vo和输出电流io计算获得,额定输出电压VoN根据主电路参数、输入电压、负载情况和开关频率计算获得,其中,K为变压器变比,θ为一个开关周期内副边整流桥的导通角,H(s)为开关管桥臂到输出之间的传递函数。优选的,所述定频移相控制模式和定频不对称电压控制模式中,采用的开关频率根据初始负载情况和主电路参数计算获得,并相对计算值保留设计裕量,设计裕量需确保定频不对称电压控制模式在任意控制角情况下均能实现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通过理论分析可知,在固定负载情况和输入电压的情况下,定频移相控制模式在任意情况下都对应着一个最低开关频率以保证开关管能实现零电压开关;因此选取其中最大的开关频率,并保持一定裕量,可以保证在定频不对称电压控制模式下的任意控制角,开关管均能实现零电压开关。为了保证控制模式切换的稳定性,设置一个切换区间防止干扰造成控制模式之间的错误切换,造成系统不稳定,具体方式为:所述定频移相控制模式和定频不对称电压控制模式之间的切换存在缓冲区:当变换器从定频移相控制模式进入缓冲区时,在缓冲区采用定频移相控制模式;当变换器从定频不对称电压控制模式进入缓冲区时,在缓冲区采用定频不对称电压控制模式;缓冲区的区间范围为0.45VoN~0.55VoN,即:当变换器需要从定频移相控制模式变换到定频不对称电压控制模式时,首先从定频移相控制模式进入缓冲区,当变换器的目标输出电压大于0.55VoN时则从缓冲区变换到定频不对称电压控制模式,当变换器的目标输出电压小于0.45VoN时则返回定频移相控制模式;当变换器需要从定频不对称电压控制模式变换到定频移相控制模式时,首先从定频不对称电压控制模式进入缓冲区,当变换器的目标输出电压小于0.45VoN时则从缓冲区变换到定频移相控制模式,当变换器的目标输出电压大于0.55VoN时则返回定频不对称电压控制模式。由于系统存在不确定性和测量准确性的问题,计算得到的额定输出电压可能并不是十分准确,因此在某一控制模式输出极限的情况下仍不能达到目标电压,则应该切换另一种控制方式,具体方式为:在定频移相控制模式下,如果移相角在90°时仍然不能使输出电压Vo达到目标输出电压,则将变换器强制转换到定频不对称电压控制模式进行控制;在定频不对称电压控制模式下,如果控制角在0°时仍然不能使输出电压Vo达到目标输出电压,则将变换器强制转换到定频移相控制模式进行控制。优选的,定频不对称电压控制模式的具体控制方式为:在任意时刻,开关管整流桥的一个桥臂的开关信号占空比恒定为50%,另一个桥臂的开关信号占空比可变(该桥臂上一个开关信号的占空比变化范围在0~180°之间,另一个开关信号的占空比变化范围在180~360°之间),将该可变的占空比称为定频不对称电压控制模式的控制角(或者控制量);开关管整流桥中斜对角的两个开关管信号的相位相同,同一桥臂上的两个开关管信号相反。优选的,定频移相控制模式下,移相角在90~180°范围内,从而保证变换器能够平稳地从定频移相控制模式切换到定频不对称电压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60/CN105515366.html" title="一种用于LCC谐振DC‑DC变换器的混合控制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用于LCC谐振DC‑DC变换器的混合控制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LCC谐振DC‑DC变换器的混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采集变换器的输入电压Vi、输出电压Vo和输出电流io获得反馈信号:当变换器的目标输出电压于额定输出电压VoN的一半时,变换器采用定频移相控制模式进行控制;否则,变换器采用定频不对称电压控制模式进行控制;其中,额定输出电压VoN取决于LCC谐振DC‑DC变换器的输入电压Vi和负载情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LCC谐振DC-DC变换器的混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采集变
换器的输入电压Vi、输出电压Vo和输出电流io获得反馈信号:当变换器的目标输出电压
于额定输出电压VoN的一半时,变换器采用定频移相控制模式进行控制;否则,变换器
采用定频不对称电压控制模式进行控制;其中,额定输出电压VoN取决于LCC谐振
DC-DC变换器的输入电压Vi和负载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LCC谐振DC-DC变换器的混合控制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变换器的输入电压Vi通过电压传感器采集获得,负载情况根据变换器的输出
电压Vo和输出电流io计算获得,额定输出电压VoN根据主电路参数、输入电压、负载情
况和开关频率计算获得,其中,K为变压器变比,
θ为一个开关周期内副边整流桥的导通角,H(s)为开关管桥臂到输出之间的传递函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LCC谐振DC-DC变换器的混合控制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定频移相控制模式和定频不对称电压控制模式中,采用的开关频率根据初始
负载情况和主电路参数计算获得,并相对计算值保留设计裕量,设计裕量需确保定频不
对称电压控制模式在任意控制角情况下均能实现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LCC谐振DC-DC变换器的混合控制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定频移相控制模式和定频不对称电压控制模式之间的切换存在缓冲区:当变
换器从定频移相控制模式进入缓冲区时,在缓冲区采用定频移相控制模式;当变换器从
定频不对称电压控制模式进入缓冲区时,在缓冲区采用定频不对称电压控制模式;缓冲
区的区间范围为0.45VoN~0.55V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剑锋朱朱高铁峰张松波张森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