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穿线管的封堵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87587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1 0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气穿线管的封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埋设电气穿线管的内墙上位于电气穿线管管口周围的墙面上开设凹槽;将电缆穿入电气穿线管后进行电缆的敷设,待电缆敷设完成后,在电缆上位于内墙且靠近电气穿线管管口的部分包覆防护层,并使用柔性封堵料对电气穿线管的管口进行封堵;根据凹槽的尺寸支护模板,并采用聚氨酯灌浆料进行灌浆后,捣实,并待聚氨酯灌浆料稳固后拆除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气穿线管的封堵方法,能有效防止电气穿线管内外渗水现象的发生,保障地下综合管廊、电缆隧道、电缆井、电气地下室等场景的干燥,极大的提高了施工质量,且施工成本低廉、防水效果显著,适用范围较广。

A plugging method of electrical cond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气穿线管的封堵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气穿线管的封堵方法。
技术介绍
现场电气施工中,电缆敷设穿墙施工采用预埋穿线管等方法施工,对电缆进行保护。电气穿线管预埋过程中,中间焊止水板,埋设于墙内。电缆敷设后,采用防火泥或水泥封堵。这种方法存在着防水效果不理想的弊端:首先防火泥封堵,只能防止小动物进入,根本起不到防水效果;其次水泥封堵虽能起到防水效果,但是水泥灌浆不严密容易产生渗漏,且电缆被水泥灌浆封死固定不利于电缆检修;最后止水板焊接人为因素较多,容易出现焊接不严密导致渗水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气穿线管封堵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地下穿线管封堵不当,容易造成电缆井、电缆隧道被水淹没的问题。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气穿线管的封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埋设电气穿线管的内墙上位于所述电气穿线管管口周围的墙面上开设凹槽;步骤(2),将电缆穿入电气穿线管后进行电缆的敷设,待所述电缆敷设完成后,在所述电缆上位于内墙且靠近电气穿线管管口的部分包覆防护层,并使用柔性封堵料对所述电气穿线管的管口进行封堵;步骤(3),根据所述凹槽的尺寸支护模板,并采用聚氨酯灌浆料进行灌浆后,捣实,并待所述聚氨酯灌浆料稳固后拆除模板。进一步地,上述电气穿线管的封堵方法中,所述凹槽的形状为方形。进一步地,上述电气穿线管的封堵方法中,所述凹槽的深度为20~30mm。进一步地,上述电气穿线管的封堵方法中,所述步骤(2)中,包覆有所述防护层的电缆段的长度为50~150mm。进一步地,上述电气穿线管的封堵方法中,所述防护层由橡胶皮卷绕于所述电缆而形成。进一步地,上述电气穿线管的封堵方法中,所述柔性封堵料为防火泥。进一步地,上述电气穿线管的封堵方法中,所述步骤(3)中,在所述内墙上沿着所述凹槽的底部支护第一模板、沿所述凹槽的两侧边缘分别支护一个第二模板,沿着与所述凹槽相对的一侧支护第三模板,所述第一模板、所述第二模板和所述第三模板围设成一方形灌浆区域。进一步地,上述电气穿线管的封堵方法中,所述第三模板上开设有穿设所述电缆的穿设孔。进一步地,上述电气穿线管的封堵方法中,所述电缆位于所述穿线管的管口端与所述第三模板之间的部分包覆有防护层。进一步地,上述电气穿线管的封堵方法中,所述穿线管的管口呈锥状,且锥面直径较大的一端远离墙面。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内墙上位于电气穿线管周围的位置剔槽,接着在电缆上包覆防护层后,通过在凹槽的边缘搭建模板以形成灌浆区域,对电缆和电气穿线管的管口端的区域进行灌浆,以形成多个防水层,能有效防止电气穿线管内外渗水现象的发生,保障地下综合管廊、电缆隧道、电缆井、电气地下室等场景的干燥,极大的提高了施工质量,且施工成本低廉、防水效果显著,适用范围较广。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气穿线管的封堵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埋设电气穿线管的内墙上剔槽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埋设电气穿线管的内墙上剔槽的正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气穿线管的封堵方法中电气穿线管管内封堵及模板支护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气穿线管的封堵方法中对电气穿线管管口端灌浆后的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气穿线管的封堵方法中对电气穿线管管口端灌浆后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气穿线管的封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埋设电气穿线管1的内墙4上位于所述电气穿线管管口周围的墙面上开设凹槽,凹槽作用相当于设备基础二次灌浆凿毛,其作用是使灌浆料与墙面紧密结合,如不剔槽搭建模板灌浆,无法保证灌浆料与墙面紧密结合,可能导致中间缝隙发生渗水现象。结合图2和图3,在内墙上待埋设电气穿线管1的位置根据电气穿线管1的数量确定凹槽2的面积;凹槽2的形状可以为方形,例如正方形、矩形等,凹槽2的深度可以为20~30mm。本实施例中选用的电气穿线管1的管口端可以呈锥状,且锥面直径较大的一端远离墙面,该锥状结构为两端开口的锥体,口径自墙面向远离墙面的位置逐渐变大。例如,本实施例中,电气穿线管1的管口端可以呈喇叭状。步骤S2,将电缆3穿入电气穿线管1后进行电缆的敷设,待所述电缆敷设完成后,在所述电缆上位于内墙且靠近电气穿线管管口的部分包覆防护层5,并使用柔性封堵料对所述电气穿线管的管口进行封堵,以形成第一道防水层,有效防止地下水通过管道内壁大量流入;加上止水钢板9焊接不严密;从而导致的电气穿线管内外发生渗水情况。参阅图4,包覆有所述防护层5的电缆段的长度为50~150mm,优选为100mm。所述防护层5由橡胶皮卷绕于所述电缆而形成。所述柔性封堵料为防火泥。步骤S3,根据所述凹槽2的尺寸支护模板,并采用聚氨酯灌浆料6进行灌浆后,捣实,并待所述聚氨酯灌浆料稳固后拆除模板。结合图5和图6,在所述内墙4上沿着所述凹槽的底部支护第一模板7、沿所述凹槽的两侧边缘分别支护一个第二模板(图中未示出),沿着与所述凹槽2相对的一侧支护第三模板8,所述第一模板7、所述第二模板和所述第三模板8围设成一方形灌浆区域。在方形灌浆区域内灌注聚氨酯灌浆料6,待其稳固后,将第一模板7、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8拆除即可。其中,所述电缆3位于所述穿线管1的管口端与所述第三模板8之间的部分包覆有防护层5,以防止灌浆过程中对电缆造成损坏。通过在凹槽2与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及第三模板之间围设成的灌注区域内灌注聚氨酯灌浆料,待灌浆料稳固后,形成第二道防水层,可以更好的防止由于管道内柔性封堵料封堵后留下的缝隙和止水钢板9焊接不严密导致的渗水问题。上述显然可以得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气穿线管的封堵方法,通过在内墙上位于电气穿线管周围的位置剔槽,接着在电缆上包覆防护层后,通过在凹槽的边缘搭建模板以形成灌浆区域,对电缆和电气穿线管的管口端的区域进行灌浆,以形成多个防水层,能有效防止电气穿线管内外渗水现象的发生,保障地下综合管廊、电缆隧道、电缆井、电气地下室等场景的干燥,极大的提高了施工质量,且施工成本低廉、防水效果显著,适用范围较广。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气穿线管的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在埋设电气穿线管的内墙上位于所述电气穿线管管口周围的墙面上开设凹槽;/n步骤(2),将电缆穿入电气穿线管后进行电缆的敷设,待所述电缆敷设完成后,在所述电缆上位于内墙且靠近电气穿线管管口的部分包覆防护层,并使用柔性封堵料对所述电气穿线管的管口进行封堵;/n步骤(3),根据所述凹槽的尺寸支护模板,并采用聚氨酯灌浆料进行灌浆后,捣实,并待所述聚氨酯灌浆料稳固后拆除模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穿线管的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埋设电气穿线管的内墙上位于所述电气穿线管管口周围的墙面上开设凹槽;
步骤(2),将电缆穿入电气穿线管后进行电缆的敷设,待所述电缆敷设完成后,在所述电缆上位于内墙且靠近电气穿线管管口的部分包覆防护层,并使用柔性封堵料对所述电气穿线管的管口进行封堵;
步骤(3),根据所述凹槽的尺寸支护模板,并采用聚氨酯灌浆料进行灌浆后,捣实,并待所述聚氨酯灌浆料稳固后拆除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穿线管的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形状为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穿线管的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为20~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穿线管的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包覆有所述防护层的电缆段的长度为50~1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峰金辽东陈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