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866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1 0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第二发光控制模块、驱动模块、第一数据写入模块、第二数据写入模块、第一初始化模块、复位模块、第一存储模块、有机发光元件、第一电源信号端、第二电源信号端、数据信号端、第一扫描信号端、第二扫描信号端、参考电压端、发光控制信号端、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缓解了像素驱动电路中驱动模块存在阈值电压所造成的有机显示装置在显示时存在迟滞现象和残影现象。

Pixel driving circuit, driv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具有自发光、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响应速度快、轻薄、对比度高等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最具有发展潜力显示装置。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的像素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可产生驱动电流,发光元件响应该驱动电流而发光。现有的像素驱动电路中由于驱动晶体管存在阈值电压,从而使得有机显示装置在显示时存在迟滞现象和残影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第二发光控制模块、驱动模块、第一数据写入模块、第二数据写入模块、第一初始化模块、复位模块、第一存储模块、有机发光元件、第一电源信号端、第二电源信号端、数据信号端、第一扫描信号端、第二扫描信号端、参考电压端、发光控制信号端、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与发光控制信号端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信号端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与发光控制信号端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三节点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有机发光元件的阳极电连接;驱动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一节点电连接,驱动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二节点电连接,驱动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三节点电连接;第一数据写入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信号端电连接,第一数据写入模块的第一端与数据信号端电连接,第一数据写入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电连接;第二数据写入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信号端电连接,第二数据写入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一节点电连接,第二数据写入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三节点电连接;第一初始化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第一初始化模块的第一端与参考电压端电连接,第一初始化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一节点电连接;复位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复位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信号端电连接,复位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三节点电连接;第一存储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信号端电连接,第一存储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一节点电连接;有机发光元件的阴极与第二电源信号端电连接。基于同一思想,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上述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包括:第一时段,参考电压端的信号通过第一初始化模块传输至第一节点,第一初始化模块用于实现第一节点的复位,第一电源信号端的信号通过复位模块传输至第三节点,第三节点的信号通过驱动模块传输至第二节点,复位模块用于实现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的复位;第二时段,数据信号端的信号通过第一数据写入模块传输至第二节点,第二节点的信号通过驱动模块传输至第三节点,第三节点的信号通过第二数据写入模块传输至第一节点,第一存储模块用于实现第一节点的充电、抓取驱动模块的阈值电压;第三时段,第一电源信号端的信号通过第一发光控制模块传输至第二节点,第二电源信号端的信号通过第二发光控制模块传输至第三节点,第一存储模块用于补偿驱动模块的阈值电压,驱动模块用于生成驱动有机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参考电压端的电压为负电压,第一电源信号端的电压为正电压。基于同一思想,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像素驱动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在第一时段,通过第一扫描信号端输入信号控制第一初始化模块的导通,通过第一初始化模块将参考电压端的信号传输至第一节点,实现第一节点的复位;通过第一扫描信号端输入信号控制复位模块的导通,通过复位模块将第一电源信号端的信号传输至第三节点,通过第一节点的信号控制驱动模块的导通,通过驱动模块将第三节点的信号传输至第二节点,实现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的复位。在第二时段,通过第一扫描信号端输入信号控制第一初始化模块和复位模块的关闭,通过第二扫描信号端输入信号控制第一数据写入模块和第二数据写入模块的导通,通过第一数据写入模块将数据信号端的信号传输至第二节点,通过驱动模块将第二节点的信号传输至第三节点,通过第二数据写入模块将第三节点的电位传输至第一节点,通过第一存储模块实现对第一节点的充电、对驱动模块的阈值的抓取。在第三时段,通过第二扫描信号端输入信号控制第一数据写入模块和第二数据写入模块的关闭,通过发光控制信号端输入信号控制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的导通,通过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将第一电源信号端的信号传输至第二节点,通过第一存储模块实现对驱动模块的阈值的补偿,驱动模块形成驱动电流,通过第二发光控制模块使得驱动电流传输至有机发光元件的阳极,有机发光元件根据驱动电流发光。本实施例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在第一时段对与驱动模块的控制端相连接的第一节点、与驱动模块的第一端相连接的第二节点和与驱动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的第三节点进行复位,可使得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的电压在每一帧的第一时段均被复位在一个固定值上,可降低上一帧施加于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的电压对下一帧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的电压的影响,提高第二时段中第一存储模块对驱动模块的阈值的抓取的准确性,第一存储模块在第三时段根据在第二时段抓取的驱动模块的阈值对驱动模块的阈值进行补偿,有效缓解了像素驱动电路中驱动模块存在阈值电压所造成的有机显示装置在显示时存在迟滞现象和残影现象。第一初始化模块的控制端和复位模块的控制端均与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在第一时段,通过第一扫描信号端输入信号控制第一初始化模块的导通,通过第一初始化模块将参考电压端的信号传输至第一节点,实现第一节点的复位;同时通过第一扫描信号端输入信号控制复位模块的导通,通过复位模块将第一电源信号端的信号传输至第三节点,通过第一节点的信号控制驱动模块的导通,通过驱动模块将第三节点的信号传输至第二节点,实现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的复位,使得通过第一扫描信号端可在第一时段同时实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的复位,无需另外设置信号线实现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的复位,也无需增加时间段实现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的复位,减少有机显示装置中的排线难度,同时减小有机显示装置中芯片的负载能力;复位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信号端电连接,可通过第一电源信号端的电位实现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的复位,无需另外设置信号线给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提供信号,进一步减少有机显示装置中的排线难度。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框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的一种驱动时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框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第二发光控制模块、驱动模块、第一数据写入模块、第二数据写入模块、第一初始化模块、复位模块、第一存储模块、有机发光元件、第一电源信号端、第二电源信号端、数据信号端、第一扫描信号端、第二扫描信号端、参考电压端、发光控制信号端、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n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n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阳极电连接;/n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n所述第一数据写入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数据写入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数据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数据写入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n所述第二数据写入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数据写入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数据写入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n所述第一初始化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初始化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参考电压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初始化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n所述复位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复位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端电连接,所述复位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n所述第一存储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存储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n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端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第二发光控制模块、驱动模块、第一数据写入模块、第二数据写入模块、第一初始化模块、复位模块、第一存储模块、有机发光元件、第一电源信号端、第二电源信号端、数据信号端、第一扫描信号端、第二扫描信号端、参考电压端、发光控制信号端、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
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阳极电连接;
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
所述第一数据写入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数据写入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数据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数据写入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
所述第二数据写入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数据写入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数据写入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
所述第一初始化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初始化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参考电压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初始化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
所述复位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复位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端电连接,所述复位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
所述第一存储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存储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
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
所述第一数据写入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
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
所述第二数据写入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
所述第一初始化模块包括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参考电压端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
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阳极电连接;
所述复位模块包括第七晶体管,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
所述第一存储模块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初始化模块和第四节点,所述第二初始化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初始化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参考电压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初始化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四节点与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端、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阳极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初始化模块包括第八晶体管,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参考电压端电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四节点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所述第七晶体管和所述第八晶体管均为P型晶体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存储模块,所述第二存储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数据写入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存储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数据写入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存储模块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亮亮周井雄厉天锐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