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的测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8303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1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纱线的测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待测纱线的测试段进行第一梳纱;将经梳纱后的纱线的测试段的一端固定在贴纱板,并沿所述测试段的该固定端至未固定的另一端的方向进行第二梳纱;将经过所述第二梳纱后的纱线的测试段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贴纱板并保持所述测试段处于紧绷状态,使所述纱线紧密排列在所述贴纱板上,完成纱线试样整理;采用测色仪对排列在所述贴纱板上的纱线的测试段进行测色。该测色方法不但不需要使用绕纱设备,而且能提高纱线测色效率。

Color measurement of ya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纱线的测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特别是涉及一种纱线的测色方法。
技术介绍
人们生活当中会使用到各种纱线,纱线需要进行染色,而纱线在染色过后需要对其颜色进行检测。目前,在纺织厂主要采用测色仪进行测色,在纱线检测时,先将纱线预先缠绕在绕纱板上,再将绕纱板紧贴在测色仪的测试孔前进行测色。这种测色方式,其测色前的准备工作较为费时,且还需要借助特殊的绕纱设备进行绕纱,而且在绕纱时需要专人看守,待绕好纱后再测色,整个流程耗时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纱线的测色方法,不但不需要使用绕纱设备,而且能提高纱线测色效率。一种纱线的测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待测色纱线进行第一次梳纱,将经过所述第一次梳纱后的纱线的一端固定在贴纱板的一端;沿所述纱线另一端延伸的方向对所述纱线进行第二次梳纱,使所述纱线顺滑平整;将经过所述第二次梳纱后的纱线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贴纱板的另一端,使所述纱线均匀紧密的排列在所述贴纱板上,完成纱线试样整理;将排列在所述贴纱板上的纱线用测色仪进行测色。上述测色方法不需要使用特殊的绕纱设备,也不需要通过将纱头从绞纱中抽出并一圈一圈地缠绕在绕纱板上,只需要通过第一梳纱、第二梳纱以及将纱线的测试段固定在贴纱板上,即可迅速地将纱线梳理顺滑平整,并使纱线均匀紧密的排列的贴纱板上,便于使用分光光度测色仪进行快速测色,从而在纱线测色时,保证纱线的测试段以相同的状态排列,并覆盖测色仪的测色口,以避免测色时因纱线凌乱、排列不均匀而影响测色结果,保证测色结果的准确性。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快捷,从第一梳纱、第二梳纱、到完成纱线固定仅需要1分钟左右,可大大提高测色效率,且能保证纱线颜色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从而使颜色的测量值具有可重复性,为规范纱线测色的方法奠定基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列在所述贴纱板上的纱线的厚度为1.5mm~2.5mm、宽度大于或等于1cm。在该纱线厚度范围内不但便于将纱线固定,而且贴纱板对测色值的影响小,测色值的重现性好。进一步地,所述排列在所述贴纱板上的纱线的厚度为1.5mm~2.2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梳纱所采用的齿梳的梳齿间距为1.5mm~2.2mm,所述第二梳纱所采用的齿梳的梳齿间距为0.3mm~0.8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梳纱所采用的齿梳的梳齿间距为2mm,所述第二梳纱所采用的齿梳的梳齿间距为0.5mm。如此,分别采用上述两种不同梳齿密度的齿梳进行第一梳纱和第二梳纱,可以迅速地把纱线梳平整,使纱线表面和内部的物理状态达到均匀的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梳纱的梳理次数为5~7次,所述第二梳纱的梳理次数为2~3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梳纱的步骤为:将所述待测纱线的测试段的一端固定,并沿所述测试段的该固定端至未固定的另一端的方向进行梳理。需要说明的是,将所述待测纱线的测试段的一端固定可以通过握持固定,也可以借助其他工具比如夹具进行夹持固定,该固定是测试段相对于将其固定的人手或工具而言,是为了在梳理过程中提供与梳理形成反方向的作用力,以便于梳理的进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为采用胶带固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纱板的表面光滑平整。如此,将纱线固定在表面光滑平整的贴纱板上,便于固定,同时利于提高排列在贴纱板上的纱线的平整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纱板的表面呈白色且无荧光。可以理解,贴纱板的表面呈白色且无荧光是指贴纱板用于排列纱线的表面呈现白色,且无荧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纱板的颜色和所述测色仪的白臂颜色相一致。如此,贴纱板的底色与测色仪的白臂颜色一致,测色时,可以减少因贴纱板底色带来的误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纱板的长度为10cm~15cm、宽度为5cm~8cm、厚度为0.5cm~1.2cm。如此,贴纱板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便于操作人员使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纱板选自塑料板、木板或金属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测色纱线为绞纱。可以理角,待测色纱线的样品在测色后可以回收利用,不会造成浪费,而且贴纱板也可重复利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测色纱线为白纱或色纱。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待测色纱线未经整理的照片;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经试样整理后的纱线的照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并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1一种纱线的测色方法待测色纱线试样为5g左右的灰色绞纱;贴纱板为表面光滑平整、呈白色、无荧光的木板,木板的长为12cm、宽为7cm、厚为1cm。1)第一次梳纱:取绞纱试样的一半量,握持绞纱的一端,对绞纱未被握持的另一端用稀齿梳进行梳理,所用齿梳的梳齿密度为2mm,梳理次数为5~7次。2)纱线梳顺后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将纱线的一端用透明胶固定到贴纱板的顶端。3)第二次梳纱:将纱线的一端固定后,沿纱线另一端延伸的方向用密齿梳对纱线进行梳理,将纱线梳顺滑平整,所用齿梳的梳齿间距为0.5mm,梳理次数为2~3次。4)用右手拇指压住贴纱板顶端透明胶的位置,避免贴纱时纱线松散,左手拉住纱线,并用透明胶将纱线的另一端固定在贴纱板的底端,纱线均匀紧密的排列在贴纱板上,完成贴纱。排列在贴纱板上的纱线厚度为1.8mm、宽度为1.1cm。5)将固定在贴纱板上的纱线用DATACOLOR测色仪进行测色。6)同一批次样品重复上述1)~5)的操作4次。所得测色结果如下表1所示,测色结果准确,重现性好。表1GYDEcmcDLcmcDa*Db*DCcmcDHcmcGY-10.2-0.20D0.01-0.08B-0.05D0.02RGY-20.17-0.11D0.18R-0.24B-0.08D-0.10RGY-30.22-0.20D-0.18R0.07B-0.10D0.01GY-40.18-0.15D0.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纱线的测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将待测纱线的测试段进行第一梳纱;/n将经梳纱后的纱线的测试段的一端固定在贴纱板,并沿所述测试段的该固定端至未固定的另一端的方向进行第二梳纱;/n将经过所述第二梳纱后的纱线的测试段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贴纱板并保持所述测试段处于紧绷状态,使所述纱线紧密排列在所述贴纱板上,完成纱线试样整理;/n采用测色仪对排列在所述贴纱板上的纱线的测试段进行测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纱线的测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待测纱线的测试段进行第一梳纱;
将经梳纱后的纱线的测试段的一端固定在贴纱板,并沿所述测试段的该固定端至未固定的另一端的方向进行第二梳纱;
将经过所述第二梳纱后的纱线的测试段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贴纱板并保持所述测试段处于紧绷状态,使所述纱线紧密排列在所述贴纱板上,完成纱线试样整理;
采用测色仪对排列在所述贴纱板上的纱线的测试段进行测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的测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列在所述贴纱板上的纱线的厚度为1.5mm~2.5mm、宽度大于或等于1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的测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列在所述贴纱板上的纱线的厚度为1.5mm~2.2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纱线的测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梳纱所采用的齿梳的梳齿间距为1.5mm~2.2mm,所述第二梳纱所采用的齿梳的梳齿间距为0.3mm~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李赞东陈必元汪年安胡广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