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既有建筑物外立面改造用脚手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物外立面改造用脚手架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既有建筑物外立面改造用脚手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行业的不断发展,公众建筑物审美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发的既有建筑物外立面已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因此,既有建筑物外立面改造工程的数量在近些年正在快速增长。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的外脚手架搭设方法已相当成熟,附墙件可以抱柱、锚梁、锚板,而且连墙件的分布比较灵活,不用考虑对外立面的损害。但是既有建筑物往往存在玻璃幕墙、石材幕墙、真石漆外墙等装饰面,窗户的通风、采光均不能被影响,连墙件的布设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施工环境无法完全封闭,外立面改造施工时既有建筑正常使用存在交叉作业、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等危险源。因此,现如今缺少一种既有建筑物外立面改造用脚手架施工方法,适用于既有建筑物外立面改造的施工现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既有建筑物外立面改造用脚手架施工方法,其方法步骤简单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既有建筑物外立面改造用脚手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施工准备:在现场安装落地脚手架的位置进行地基承载力的检测,若地基承载力不足则对场地进行平整和夯实,确定实际安装点并定位放线,形成待搭建的落地脚手架的落地式脚手架实际安装位置;所述安装点包括外立面连墙件安装点和地面安装点;/n步骤二、落地脚手架施工:/n步骤201、在落地式脚手架实际安装位置底部铺设垫板,在落地式脚手架实际安装位置搭建落地脚手架,落地脚手架的宽度不小于既有建筑物的宽度,落地脚手架的最高点位于既有建筑物外立面的悬挑结构底面(6)的下方,落地脚手架采用双排式落地脚手架,所述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建筑物外立面改造用脚手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施工准备:在现场安装落地脚手架的位置进行地基承载力的检测,若地基承载力不足则对场地进行平整和夯实,确定实际安装点并定位放线,形成待搭建的落地脚手架的落地式脚手架实际安装位置;所述安装点包括外立面连墙件安装点和地面安装点;
步骤二、落地脚手架施工:
步骤201、在落地式脚手架实际安装位置底部铺设垫板,在落地式脚手架实际安装位置搭建落地脚手架,落地脚手架的宽度不小于既有建筑物的宽度,落地脚手架的最高点位于既有建筑物外立面的悬挑结构底面(6)的下方,落地脚手架采用双排式落地脚手架,所述落地脚手架包括立柱、纵向水平杆和横向水平杆,所述立柱包括多根落地立杆(1),自既有建筑物一端起逐根立落地立杆(1),错开相邻落地立杆(1)的接头,所述落地立杆(1)底部设置在所述垫板上;所述纵向水平杆为沿既有建筑物外立面长度方向上的水平杆,所述横向水平杆为垂直于所述纵向水平杆的水平杆;
步骤202、放置落地纵向扫地杆(2),并与落地立杆(1)通过直角扣紧,放置落地横向扫地杆(3),并与落地立杆(1)通过直角扣件扣紧;所述落地纵向扫地杆(2)为沿既有建筑物外立面长度方向上的水平杆,所述落地横向扫地杆(3)为垂直于所述纵向水平杆的水平杆;
步骤203、从下至上逐层依次安装所述纵向水平杆和所述横向水平杆,在纵向水平杆和横向水平杆的逐层安装过程中,按需安装连墙件、横向斜撑、剪刀撑和脚手板;
从底部纵向水平杆开始,按照两步两跨的布置方式设置连墙件,所述连墙件将所述落地脚手架与既有建筑物底层外立面(4)的墙连接;
当连墙件与纵向扫地杆(2)距离为两步时采用第一连墙件(7)将所述落地脚手架与既有建筑物底层外立面(4)的墙连接,执行步骤二;
当连墙件处于第一连墙件(7)上方且用于与既有建筑物外立面的墙连接时采用第二连墙件(9),所述第二连墙件(9)将所述落地脚手架与既有建筑物底层外立面(4)的墙连接,执行步骤三;
当连墙件用于与既有建筑物的外立面楼板(20)连接时采用第三连墙件(11)将所述落地脚手架与既有建筑物的外立面楼板(20)连接,执行步骤四;
在所述第三连墙件(11)和所述第二连墙件(9)之间的落地立杆(1)上安装第四连墙件(13)将所述落地脚手架与既有建筑物底层外立面(4)的墙连接,执行步骤五;
在所述落地脚手架顶部与既有建筑物外立面的悬挑结构底面(6)配合的位置设置第五连墙件(15),所述第五连墙件(15)将所述落地脚手架与既有建筑物外立面的悬挑结构底面(6)连接,执行步骤六;
步骤204、在既有建筑物出入口处设置门洞口;
步骤205、搭设临街行人安全通道(19);
步骤三、第一连墙件的安装:
步骤301、在第一连墙件(7)对应的外立面连墙件安装点所处的既有建筑物底层外立面(4)上钻第一安装孔,将第一锚杆(7-2)的一端穿过第一钢板(7-1)伸入至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第一锚杆(7-2)将第一钢板(7-1)锚固在既有建筑物底层外立面(4)上;
步骤302、在第一钢板(7-1)的几何中心位置焊接套筒(7-3),套筒(7-3)的中心轴垂直于第一钢板(7-1);
步骤303、与第一连墙件(7)对应的外立面连墙件安装点对应的所述横向水平杆为第一横向水平杆(8),将所述第一横向水平杆(8)的一端插入套筒(7-3),第一销钉(7-4)沿垂直与地面的方向依次穿过所述套筒(7-3)和所述第一横向水平杆(8)将所述第一横向水平杆(8)与所述第一连墙件(7)固定连接,第一横向水平杆(8)与所述第一连墙件(7)之间使用木屑填满;
第一钢板(7-1)、第一锚杆(7-2)、套筒(7-3)和第一销钉(7-4)构成第一连墙件(7);
步骤四、第二连墙件的安装:
步骤401、在第二连墙件(9)对应的外立面连墙件安装点所处的既有建筑物底层外立面(4)上钻第二安装孔,将第二锚杆(9-2)的一端穿过第二钢板(9-1)伸入至所述第二安装孔内,第二锚杆(9-2)将第二钢板(9-1)锚固在既有建筑物底层外立面(4)上;
步骤402、在第二钢板(9-1)上沿第二钢板(9-1)几何中心对称的位置焊接两个垂直于第二钢板(9-1)、垂直于地面且互相平行的侧板(9-3),两个侧板(9-3)的底部通过焊接在侧板(9-3)上的的横板(9-4)连接;
步骤403、与第二连墙件(9)对应的外立面连墙件安装点对应的所述横向水平杆为第二横向水平杆(10),将所述第二横向水平杆(10)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奇维,李哲,席保锋,陈聪,李西,翟超超,陈超,王毅,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