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城市道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8126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3:47
本防止城市道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结构,用于城市道路路面下方为硬路基和软路基相交处,有隔墙墙体,软路基下方设置有支护桩,支护桩与隔墙墙体之间为回填砂砾,通过设置牛腿、混凝土支块、搭板等结构,形成一种防止隔墙墙体和支护桩之间路基沉降的结构,耐久性高,结构稳固,解决了市政道路建筑领域的难题。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o prevent uneven settlement of urban road subgra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止城市道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路面施工领域,特别涉及到防止城市道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城市道路施工中,道路的路基构成对道路沉降程度有着重要影响。硬质路基道路沉降程度小,软质路基道路的路基填充为为新进填土,沉降未完成,且若有地面渗水或地下渗水的侵蚀,易造成水土流失,造成路基沉降沉降程度较大。在城市日益拥挤,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地下空间被用来建造成地下车库,以满足居住人口的需求。地下车库在修建时,有时不免遇到车库外墙隔墙正好处于城市道路的下方的情况,隔墙靠地下车库的一侧上部为顶板,顶板为刚性,后期在顶板上进行道路的建设和施工属于硬质路基道路;隔墙的外侧路基常规为回填砂砾,回填砂砾为软质土层,在其上铺设的道路属于软质路基道路,因此形成了道路下方的路基一部分属于硬质路基,一部分属于软质路基的情况。硬路基因为刚性比较高,一般情况下能够支撑上方的路面而不产生沉降,而软路基,不同的路基沉降不一,最终路面表面结构会发生裂纹,沟壑,阶梯状凹陷等,损坏了路面,给车辆行驶造成不安全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止城市道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城市道路路面下方的硬路基和软路基相交处,有隔墙墙体(1),隔墙墙体(1)软路基一侧上设置牛腿(12),软路基下方设置有支护桩(3),支护桩(3)与隔墙墙体(1)之间为回填砂砾(4),回填高度至支护桩冠梁顶(31),回填砂砾(4)上方为混凝土支块(5),混凝土支块(5)一侧紧靠隔墙墙体(1),下端被支护桩冠梁顶(31)支撑,上端高度至牛腿(12)的下端平面;其余部分为回填土基层(6),回填土基层(6)至牛腿(12)的上端平面,回填土基层(6)上再铺设搭板(2),在搭板(2)以及隔墙墙体(1)硬路基的上方铺设路面(7)。/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止城市道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城市道路路面下方的硬路基和软路基相交处,有隔墙墙体(1),隔墙墙体(1)软路基一侧上设置牛腿(12),软路基下方设置有支护桩(3),支护桩(3)与隔墙墙体(1)之间为回填砂砾(4),回填高度至支护桩冠梁顶(31),回填砂砾(4)上方为混凝土支块(5),混凝土支块(5)一侧紧靠隔墙墙体(1),下端被支护桩冠梁顶(31)支撑,上端高度至牛腿(12)的下端平面;其余部分为回填土基层(6),回填土基层(6)至牛腿(12)的上端平面,回填土基层(6)上再铺设搭板(2),在搭板(2)以及隔墙墙体(1)硬路基的上方铺设路面(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城市道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硬路基和软路基相交接处上方,铺设一层玻纤格栅层(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城市道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7)为多层结构,从下至上分别包括:乳化沥青粘层+黏层(71)、粗粒式沥青砼层(72)、乳化沥青黏层(73)和细粒式沥青砼(7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城市道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城市道路路面的硬路基和软路基上方还分别设置人行道路面(9),软路基一侧,人行道路面(9)铺设于回填土基层(6)之上,硬路基一侧,人行道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承统何启华邓媚陈世京刘一春罗降董厚伯黄景化罗钊陈淑玲黄耀辉
申请(专利权)人: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