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科学研究用生物培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8046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然科学研究用生物培育装置,具体涉及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包括外箱,所述外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垫脚,所述外箱的外侧设有气垫,且气垫与外箱之间为粘接,所述外箱的内部设有内胆,所述内胆和外箱之间设有软胶垫,且软胶垫与外箱之间为粘接,所述外箱的四角均设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顶端设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底部设有密封圈,所述顶盖的中间设有喷头,所述喷头的顶端设有螺纹塞,所述喷头的两侧均设有日光灯,且日光灯与顶盖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气垫和软胶垫的配合使用,在本装置与外界发生碰撞时,能够对内胆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对内胆中培育生物起到防撞保护作用。

A biological cultivation device for Natural Science Resear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然科学研究用生物培育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然科学研究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然科学研究用生物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并称“科学三大领域”,它是以定量作为手段,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自然科学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机或无机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等,在对自然科学研究时,需要多种设备配合使用,生物培育装置便是用于研究自然科学中生物学所需的设备。现有的生物培育装置,外部没有防护机构,使得在与外界发生碰撞时,容易影响内部的培育物质。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自然科学研究用生物培育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自然科学研究用生物培育装置,通过气垫和软胶垫的配合使用,在本装置与外界发生碰撞时,能够对内胆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对内胆中培育生物起到防撞保护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然科学研究用生物培育装置,包括外箱,所述外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垫脚,所述外箱的外侧设有气垫,且气垫与外箱之间为粘接,所述外箱的内部设有内胆,所述内胆和外箱之间设有软胶垫,且软胶垫与外箱之间为粘接,所述外箱的四角均设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顶端设有顶盖,且电动推杆与外箱和顶盖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顶盖的底部设有密封圈,且密封圈与顶盖之间为粘接,所述顶盖的中间设有喷头,且喷头与顶盖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喷头的顶端设有螺纹塞,所述喷头的两侧均设有日光灯,且日光灯与顶盖之间均为固定连接。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垫脚关于外箱的竖直中心线对称,且气垫关于外箱的竖直中心线呈环状均匀分布。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胆的竖直中心线与外箱的竖直中心线重合,且软胶垫的内侧与内胆的外侧相贴合,并且电动推杆的一端内嵌于外箱的内部。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动推杆的关于顶盖的竖直中心线对称,且顶盖的竖直中心线与外箱的竖直中心线重合,并且密封圈的外侧尺寸与外箱的内侧尺寸相吻合。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喷头的顶面与顶盖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且日光灯关于顶盖的竖直中心线对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气垫和软胶垫的配合使用,在本装置与外界发生碰撞时,能够对内胆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对内胆中培育生物起到防撞保护作用,利用电动推杆,使得顶盖下降盖合在外箱上,配合密封圈的使用,能够在本装置不使用时将内胆密封,防止外界杂质进入内胆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外箱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顶盖仰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外箱;2、垫脚;3、气垫;4、内胆;5、软胶垫;6、电动推杆;7、顶盖;8、密封圈;9、喷头;10、螺纹塞;11、日光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图1-3所示的一种自然科学研究用生物培育装置,包括外箱1,所述外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垫脚2,所述外箱1的外侧设有气垫3,且气垫3与外箱1之间为粘接,所述外箱1的内部设有内胆4,所述内胆4和外箱1之间设有软胶垫5,且软胶垫5与外箱1之间为粘接,所述外箱1的四角均设有电动推杆6,所述电动推杆6的顶端设有顶盖7,且电动推杆6与外箱1和顶盖7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顶盖7的底部设有密封圈8,且密封圈8与顶盖7之间为粘接,所述顶盖7的中间设有喷头9,且喷头9与顶盖7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喷头9的顶端设有螺纹塞10,所述喷头9的两侧均设有日光灯11,且日光灯11与顶盖7之间均为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垫脚2关于外箱1的竖直中心线对称,且气垫3关于外箱1的竖直中心线呈环状均匀分布;进一步的,所述内胆4的竖直中心线与外箱1的竖直中心线重合,且软胶垫5的内侧与内胆4的外侧相贴合,并且电动推杆6的一端内嵌于外箱1的内部;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推杆6的关于顶盖7的竖直中心线对称,且顶盖7的竖直中心线与外箱1的竖直中心线重合,并且密封圈8的外侧尺寸与外箱1的内侧尺寸相吻合;进一步的,所述喷头9的顶面与顶盖7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且日光灯11关于顶盖7的竖直中心线对称。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参照说明书附图1-3,通过垫脚2将本装置放置在外界水平面上撑起,防止外箱1与外界平面之间发生磨损,利用气垫3和软胶垫5的配合使用,在本装置与外界发生碰撞时,能够对内胆4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对内胆4中培育生物起到防撞保护作用,利用电动推杆6,使得顶盖7下降盖合在外箱1上,配合密封圈8的使用,能够在本装置不使用时将内胆4密封,防止外界杂质进入内胆4中,旋转取出螺纹塞10,将外界输水管与喷头9相接,从而能够对培育生物进行浇灌,日光灯11能够为培育生物提供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培育生物的生长。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其次: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然科学研究用生物培育装置,包括外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垫脚(2),所述外箱(1)的外侧设有气垫(3),且气垫(3)与外箱(1)之间为粘接,所述外箱(1)的内部设有内胆(4),所述内胆(4)和外箱(1)之间设有软胶垫(5),且软胶垫(5)与外箱(1)之间为粘接,所述外箱(1)的四角均设有电动推杆(6),所述电动推杆(6)的顶端设有顶盖(7),且电动推杆(6)与外箱(1)和顶盖(7)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顶盖(7)的底部设有密封圈(8),且密封圈(8)与顶盖(7)之间为粘接,所述顶盖(7)的中间设有喷头(9),且喷头(9)与顶盖(7)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喷头(9)的顶端设有螺纹塞(10),所述喷头(9)的两侧均设有日光灯(11),且日光灯(11)与顶盖(7)之间均为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然科学研究用生物培育装置,包括外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垫脚(2),所述外箱(1)的外侧设有气垫(3),且气垫(3)与外箱(1)之间为粘接,所述外箱(1)的内部设有内胆(4),所述内胆(4)和外箱(1)之间设有软胶垫(5),且软胶垫(5)与外箱(1)之间为粘接,所述外箱(1)的四角均设有电动推杆(6),所述电动推杆(6)的顶端设有顶盖(7),且电动推杆(6)与外箱(1)和顶盖(7)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顶盖(7)的底部设有密封圈(8),且密封圈(8)与顶盖(7)之间为粘接,所述顶盖(7)的中间设有喷头(9),且喷头(9)与顶盖(7)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喷头(9)的顶端设有螺纹塞(10),所述喷头(9)的两侧均设有日光灯(11),且日光灯(11)与顶盖(7)之间均为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科学研究用生物培育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宜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宜富思特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