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芳烃抽余油的异构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80374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3:28
一种芳烃抽余油的异构化方法,包括(1)将芳烃抽余油送入脱异己烷塔(2)进行精馏,得到富含双甲基丁烷的塔顶组分,塔底组分进入脱C

A isomerization method of aromatic raffin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芳烃抽余油的异构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轻烃异构化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以芳烃抽余油为原料,通过异构化反应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严格,环境污染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车用汽油产品的质量规格越来越高。2017年1月1日京VI车用汽油标准开始实施,2019年全国车用汽油质量将升级到国VI标准。新标准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更为严格的限制了烯烃的含量。汽油池中,烯烃的碳数分布主要集中在C5和C6。迫切需要引入新的、高辛烷值的C5、C6组分来弥补这部分辛烷值的损失。因此,C5、C6异构烷烃就成为未来新型调和汽油的理想组分。从产品调合角度讲,增加异构化汽油的比例,会提高汽油池中“前端辛烷值”,从而优化汽油池辛烷值的分布、改善汽车的发动性能。最近,乙醇汽油得到推广应用。乙醇本身的蒸汽压并不高,但作为调和组分会大幅度提高汽油的蒸汽压。受蒸汽压的影响,C5异构烷烃作为调和组分的需求将受到限制,而C6异构烷烃则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催化重整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的重要工艺技术。由于重整反应的特点,产物中含有一定量的苯,依工艺不同其体积分数约在1%-5%,超过了汽油标准对苯含量的要求。须通过芳烃抽提将苯从重整产物中分离出去,低苯或无苯的重整产物作为车用汽油的调和组分。另外,对于生产甲苯及二甲苯的重整装置,也需要芳烃抽提装置将重整产物中的甲苯、二甲苯抽提出来作为重要的化工产品。芳烃抽提后的抽余油,主要组分为C6和C7烷烃,以及少量C5烷烃和C6以上芳烃。芳烃抽余油辛烷值太低,RON在58左右,不适宜直接用作汽油调和组分,但却是理想的异构化原料。传统意义上,芳烃抽余油大多数情况下作为乙烯裂解原料或者作为生产6号和120号溶剂油的原料。但作为乙烯裂解原料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乙烯收率低,还会产出大量废气。生产6号和120号溶剂油一般可以采用先加氢后分馏的加工流程,也可以采取先分馏后加氢的加工流程。李章平等在“芳烃抽余油的综合利用”一文(精细石油化工,2009.26(4):51-54)中介绍了先加氢然后经过蒸馏处理后得到6号和120号溶剂油,并称该方案具有投资省、见效快、回报率高等特点。CN101921622A介绍了一种针对抽余油通过加氢制备高质量柴油的方法,其步骤如下:抽提装置分离出抽余油和抽出油,抽余油进水洗塔,直接采出柴油产品,抽出油进入反洗塔和水洗塔,分离出混合芳烃和反洗剂的混合物,所得产品进入切割塔,重芳烃进入加氢反应系统进行加氢脱硫,作为柴油的调和组分和抽余油混合出装置。CN101974347A介绍了一种C5、C6烷烃的异构化方法,包括将含有C5、C6烷烃的馏分油用精馏方案分成富含C5烃和2,2-二甲基丁烷的轻组分和C6重组分。将精馏分离出的轻组分在氢气存在下,在180~220℃、1.5~1.7MPa的条件下进行异构化反应,C6重组分在氢气存在下,在150~180℃、1.7~2.0MPa的条件下进行异构化反应。该方法将2,2-二甲基丁烷切入轻组分,可有效提供异构化产物的辛烷值。此方法针对不同的原料性质,采用了两套并行的反应系统,先期设备投入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芳烃抽余油的异构化方法,该法通过将抽余油中的低辛烷值组分进行异构化反应,可有效提高芳烃抽余油的辛烷值。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芳烃抽余油的异构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芳烃抽余油送入脱异己烷塔进行精馏,得到富含双甲基丁烷的塔顶组分,塔底组分进入脱C7塔进行精馏,塔顶排出富含单甲基戊烷和正己烷的组分,塔底排出富含C7+的组分,(2)将脱C7塔排出的塔顶组分与异构化催化剂接触,在120~280℃、1.0~3.5MPa、氢/烃摩尔比为0.1~6.0的条件下进行异构化反应,(3)异构化反应产物经气液分离后,所得液相产物返回脱异己烷塔。本专利技术方法将芳烃抽提后所得的抽余油,通过脱异己烷塔和脱C7塔精馏分离,将原料中低辛烷值的单甲基戊烷和正己烷分离出来进行异构化反应提高其辛烷值,再将异构化反应产物返回脱异己烷塔,将异构化产物与原料中的高辛烷值组分混合,可得到研究法辛烷值(RON)超过85的汽油组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方法将芳烃抽提后所得的抽余油,先用脱异己烷塔精馏分离,在塔顶分离出富含双甲基丁烷的高辛烷值组分,再将塔底组分用脱C7塔精馏分离,塔顶分离出富含单甲基戊烷和正己烷的组分,塔底分离出富含C7+的组分,将脱C7塔分离出的塔顶组分进行异构化,异构化反应产物经气液分离后,液相产物再返回脱异己烷塔,使脱异己烷塔在分离富集原料中双甲基丁烷的同时,也起到分离异构化产物中C3~C5烃的作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可有效提高芳烃抽余油的辛烷值,降低设备投资和操作能耗。生产的汽油组分不含烯烃和芳烃,且RON大于85,为优质汽油调和组分。本专利技术方法(1)步为将芳烃抽余油通过脱异己烷塔脱除其中的双甲基丁烷等高辛烷值组分,其它组分再进入脱C7塔脱除其中的低辛烷值组分─单甲基戊烷和正己烷,脱C7塔塔底排出C7+组分。所述的芳烃抽余油为石脑油催化重整生成油经芳烃抽提分离芳烃后所得的抽余油,所述的芳烃可为苯、甲苯、二甲苯。对于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的重整工艺,抽提分离的芳烃为苯,对于生产甲苯及二甲苯的重整工艺,抽提分离的芳烃为甲苯、二甲苯。所述的芳烃抽余油中富含C6、C7及C8烷烃,还有少量C5-(碳数≤5)的烃。所述的芳烃抽余油中C5-烷烃含量为1~7质量%,C6烷烃含量为40~80质量%,C7+(碳数≥7)烷烃含量为13~53质量%。所述脱异己烷塔为精馏分离芳烃抽余油中的双甲基丁烷组分,脱异己烷塔塔顶组分中还包括少量C5-烃。优选地,塔顶组分中双甲基丁烷含量为35~50质量%、单甲基戊烷的含量小于30质量%,C5-烃含量不大于40质量%。脱异己烷塔分离双甲基丁烷的分离效果也可从塔底组分中双甲基丁烷的含量体现,优选地,脱异己烷塔塔底组分中双甲基丁烷含量小于2质量%。脱异己烷塔的压力优选为0.20~0.30MPa,塔顶温度优选为80~95℃,塔底温度优选100~115℃。脱异己烷塔理论塔板数优选60~80。所述脱C7塔为分离芳烃抽余油的单甲基戊烷和正己烷,塔顶组分中单甲基戊烷和正己烷的含量之和大于95质量%,双甲基丁烷含量小于3.0质量%。C7塔塔底排出的富含C7+的组分中正己烷含量小于6质量%。脱C7塔的压力优选为0.15~0.45MPa,塔顶温度优选90~105℃,塔底温度优选110~140℃。脱C7塔理论塔板数优选45~65。本专利技术方法(2)步为将脱C7塔排出塔顶的塔顶组分与异构化催化剂接触进行烷烃异构化反应,使其转化为高辛烷值的双甲基丁烷,从而提高其辛烷值。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异构化催化剂为具有加氢和异构化双功能的催化剂,可为中温异构化催化剂,包括含沸石的催化剂和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也可为低温异构化催化剂,主要是以氧化铝为载体的含氯的催化剂。所述的含沸石的异构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芳烃抽余油的异构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1)将芳烃抽余油送入脱异己烷塔(2)进行精馏,得到富含双甲基丁烷的塔顶组分,塔底组分进入脱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芳烃抽余油的异构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芳烃抽余油送入脱异己烷塔(2)进行精馏,得到富含双甲基丁烷的塔顶组分,塔底组分进入脱C7塔(3)进行精馏,塔顶排出富含单甲基戊烷和正己烷的组分,塔底排出富含C7+的组分,
(2)将脱C7塔排出的塔顶组分与异构化催化剂接触,在120~280℃、1.0~3.5MPa、氢/烃摩尔比为0.1~6.0的条件下进行异构化反应,
(3)异构化反应产物经气液分离后,所得液相产物返回脱异己烷塔。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脱异己烷塔顶组分与脱C7塔塔底组分合并得到高辛烷值汽油产品。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异己烷塔塔顶组分中双甲基丁烷含量为35~50质量%、单甲基戊烷的含量小于30质量%,C5-烃含量不大于40质量%。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异己烷塔塔底组分中双甲基丁烷含量小于2质量%。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C7塔塔顶组分中单甲基戊烷和正己烷的含量之和大于95质量%,双甲基丁烷含量小于3.0质量%。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C7塔塔底排出的富含C7+的组分中正己烷含量小于6质量%。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脱异己烷塔的压力为0.20~0.30MPa,塔顶温度为80~95℃,塔底温度100~115℃。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脱C7塔的压力为0.15~0.45MPa,塔顶温度为90~105℃,塔底温度110~140℃。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芳烃抽余油中C5-烷烃含量为1~7质量%,C6烷烃含量为40~80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岭张秋平于中伟马爱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