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虫综合治理的微生物菌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7969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虫综合治理的微生物菌肥,包括:发酵基质、第一微生物菌种、第二微生物菌种,基层;所述基层包括相互交织的经线与纬线,所述经线与所述纬线为若干根纱线并合后加捻形成,所述经线与所述纬线交织处形成合围空间;所述发酵基质经发酵池发酵后形成腐殖质;所述第一微生物菌种与所述第二微生物菌种进行活化培养形成第一培养液与第二培养液,将所述经线与所述纬线分别浸泡在第一培养液与所述第二培养液内;所述合围空间内填充有腐殖质,所述基层覆盖在土壤表面或埋入土壤浅层,所述合围空间内的腐殖质与所述基层上的微生物菌种混合缓释降解,进行线虫防治。

A microbial fertilizer for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nematod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虫综合治理的微生物菌肥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生物菌肥,尤其涉及一种线虫综合治理的微生物菌肥。
技术介绍
有机肥料主要是以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等有机物质作为肥料,经过微生物发酵分解和转化形成的一类有机物质,微生物菌肥则是在有机肥料内加入部分微生物菌种,使肥料能够促进植物根系生长的同时,又具有微生物降解的能力,能够同时进行病虫害及线虫的防治,根结线虫是一种高度专化型的杂食性植物病原线虫,根结线虫主要危害植物的根部,主要表现为侧根和须根较正常增多,被害株地上部生长矮小,缓慢、叶色异常,造成产量低下,甚至造成植株提前死亡。目前传统的线虫防治多采用药物进行灭杀,另一种方法是采用芽孢枯草杆菌与其他药物进行配合防治,不能长期有效根治,现有的方法均不能实现综合防治,不能实现植物在施肥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根结线虫的防治,不能实现植物在生长营养物质供给、病虫防治的综合治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线虫综合治理的微生物菌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线虫综合治理的微生物菌肥,包括:发酵基质、第一微生物菌种、第二微生物菌种与基层;所述基层包括相互交织的经线与纬线,所述经线与所述纬线为若干根纱线并合后加捻形成,所述经线与所述纬线交织处形成合围空间;所述发酵基质经发酵池发酵后形成腐殖质;所述第一微生物菌种与所述第二微生物菌种进行活化培养形成第一培养液与第二培养液,将所述经线与所述纬线分别浸泡在第一培养液与所述第二培养液内;所述合围空间内填充有腐殖质,所述基层覆盖在土壤表面或埋入土壤浅层,所述合围空间内的腐殖质与所述基层上的微生物菌种混合缓释降解,进行线虫防治。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发酵基质包括木薯淀粉或花椒饼粕或花椒籽粉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发酵池内加入厌氧类发酵生物菌。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生物菌种与所述第二微生物菌种培养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按照标准的真菌培养基配料培养。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基层上的微生物菌肥的碳氮比为24-26:1。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基层能够是可降解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生物菌种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寡雄腐霉、绿色木霉、短小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防卫假单孢菌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微生物菌种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寡雄腐霉、绿色木霉、短小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防卫假单孢菌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层面体的PH值区间为7.2-8.3。本专利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发酵基质选用木薯淀粉与花椒饼粕或花椒籽粉,木薯淀粉经过发酵后会产生吲哚,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增产,通过发酵基质发酵后形成腐殖质与微生物菌种混合形成微生物菌肥,使得肥料具有微生物降解能力的同时,能够进行线虫的防治,效果功能更加多样化。(2)通过基层经线与纬线交织分布,能够形成合围空间,将腐殖质填充至合围空间内,与浸泡后的基层形成微生物菌肥,基层铺设在土壤表面或埋在土壤内,进行线虫防治,实现缓慢释放药效及养分,实现长时间的线虫防治。(3)微生物菌种缓慢渗透至土壤中,能够提高微生物菌种的降解效果与线虫的防治效果,同时微生物菌种通过经线与纬线分别浸泡吸附后,进行经线与纬线的交织,能够高浓度的粘附在经线与纬线上,提高微生物菌株的活性。(4)采用浸泡的方式将微生物菌种附着在基层经线与纬线上,使微生物菌种能够均匀牢固的附着在基层经线与纬线上,然后将经线为纬线交织加捻形成,使得基层表面以及内部均有微生物菌种,防止微生物菌种严重流失,同时基层采用降解材料,能够保证微生物菌种防治线虫的同时,不会造成土壤的污染。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层,2、经线,3、纬线。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一种线虫综合治理的微生物菌肥,包括:发酵基质、第一微生物菌种、第二微生物菌种与基层;基层包括相互交织的经线与纬线,经线与纬线为若干根纱线并合后加捻形成,经线与纬线交织处形成合围空间;发酵基质经发酵池发酵后形成腐殖质;第一微生物菌种与第二微生物菌种进行活化培养形成第一培养液与第二培养液,将经线与纬线分别浸泡在第一培养液与第二培养液内;合围空间内填充有腐殖质,基层覆盖在土壤表面或埋入土壤浅层,合围空间内的腐殖质与基层上的微生物菌种混合缓释降解,进行线虫防治。通过基层经线与纬线交织分布,能够形成合围空间,将腐殖质填充至合围空间内,与浸泡后的基层形成微生物菌肥,基层铺设在土壤表面或埋在土壤内,进行线虫防治,实现缓慢释放药效及养分,实现长时间的线虫防治。发酵基质包括木薯淀粉或花椒饼粕或花椒籽粉中的一种,发酵基质选用木薯淀粉与花椒饼粕或花椒籽粉,木薯淀粉经过发酵后会产生吲哚,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增产,通过发酵基质发酵后形成腐殖质与微生物菌种混合形成微生物菌肥,使得肥料具有微生物降解能力的同时,能够进行线虫的防治,效果功能更加多样化。发酵池内加入厌氧类发酵生物菌,提高发酵池内发酵基质的厌氧反应,第一微生物菌种与第二微生物菌种培养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按照标准的真菌培养基配料培养,基层上的微生物菌肥的碳氮比为24-26:1,基层能够是可降解材料制成。第一微生物菌种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寡雄腐霉、绿色木霉、短小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防卫假单孢菌中的至少一种,第二微生物菌种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寡雄腐霉、绿色木霉、短小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防卫假单孢菌中的至少一种,层面体的PH值区间为7.2-8.3,能够防治线虫的同时,调理土壤酸化问题,微生物菌肥的碳氮比为24-26:1,碳氮比高时,有利于根系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当碳氮比为25:1时,处于平衡点,此时有利于根系及茎叶的生长,同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当碳氮比低时,有利于茎叶的生长,抑制根系的生长,将碳氮比控制在24-26:1的范围内,能够有效提高根系及茎叶生长的同时,提高微生物的繁殖,进而提高线虫的防治效果。微生物菌种缓慢渗透至土壤中,能够提高微生物菌种的降解效果与线虫的防治效果,同时微生物菌种通过经线与纬线分别浸泡吸附后,进行经线与纬线的交织,能够高浓度的粘附在经线与纬线上,提高微生物菌株的活性。采用浸泡的方式将微生物菌种附着在基层经线与纬线上,使微生物菌种能够均匀牢固的附着在基层经线与纬线上,然后将经线为纬线交织加捻形成,使得基层表面以及内部均有微生物菌种,防止微生物菌种严重流失,同时基层采用降解材料,能够保证微生物菌种防治线虫的同时,不会造成土壤的污染。以上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虫综合治理的微生物菌肥,包括:发酵基质、第一微生物菌种、第二微生物菌种,基层;其特征在于,/n所述基层包括相互交织的经线与纬线,所述经线与所述纬线为若干根纱线并合后加捻形成,所述经线与所述纬线交织处形成合围空间;/n所述发酵基质经发酵池发酵后形成腐殖质;所述第一微生物菌种与所述第二微生物菌种进行活化培养形成第一培养液与第二培养液,将所述经线与所述纬线分别浸泡在第一培养液与所述第二培养液内;/n所述合围空间内填充有腐殖质,所述基层覆盖在土壤表面或埋入土壤浅层,所述合围空间内的腐殖质与所述基层上的微生物菌种混合缓释降解,进行线虫防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虫综合治理的微生物菌肥,包括:发酵基质、第一微生物菌种、第二微生物菌种,基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层包括相互交织的经线与纬线,所述经线与所述纬线为若干根纱线并合后加捻形成,所述经线与所述纬线交织处形成合围空间;
所述发酵基质经发酵池发酵后形成腐殖质;所述第一微生物菌种与所述第二微生物菌种进行活化培养形成第一培养液与第二培养液,将所述经线与所述纬线分别浸泡在第一培养液与所述第二培养液内;
所述合围空间内填充有腐殖质,所述基层覆盖在土壤表面或埋入土壤浅层,所述合围空间内的腐殖质与所述基层上的微生物菌种混合缓释降解,进行线虫防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虫综合治理的微生物菌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基质包括木薯淀粉或花椒饼粕或花椒籽粉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虫综合治理的微生物菌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池内加入厌氧类发酵生物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虫综合治理的微生物菌肥,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杰王凤龙王静杨金广申莉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