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7925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收集废弃陶瓷抛光淤泥,然后将所述废弃陶瓷抛光淤泥稀释成浓度为50‑55%的第一淤泥悬浮液;将所述第一淤泥悬浮液依次进行沉淀处理和过滤处理,得到粒径≤0.15mm的第二淤泥悬浮液;将所述第二淤泥悬浮液进行表面除杂处理,然后加入分散剂和稀释剂混合,得到浓度为40%~50%的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制得的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废弃陶瓷抛光淤泥的资源化利用率,可以变废为宝,减少对废弃陶瓷抛光淤泥的填埋处理,降低废弃陶瓷抛光淤泥对环境的污染。

Waste ceramic polishing slurry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是建筑陶瓷生产及消费大国。据文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陶瓷抛光废料多达1000万吨。如此大量的固体废料对环境和人的危害很大,所以对陶瓷废料的再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有人利用陶瓷废料生产多孔陶瓷,将陶瓷废料加入到配方中,但这种处理方法能耗大、成本高,且产量小、处理量有限,并不适合推广借鉴。万冬梅和彭刚利用陶瓷废料开发固体混凝土材料,但这种方法需要使用较多的高强粘结剂且成型比较复杂,也并不适合广泛应用。在国外,40%以上的陶瓷废料会再循环利用,余下的会制备成陶瓷废料粉提供给其它能使用的工厂使用。而我国企业最主要的方法还是填埋,大量堆积的陶瓷废料挤占土地,严重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水、空气和土壤环境,这与生态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急切寻求更为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法。石正国等研究表明:掺加5%~10%的废弃陶瓷抛光淤泥可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混凝土各龄期抗压强度,同时混凝土的耐久性也得到显著提高。但当陶瓷抛光淤泥掺量超过20%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均大幅度下降。在华南理工大学王功勋的博士论文《陶瓷抛光淤泥特性及综合利用研究》(2008年)一文中披露了抛光淤泥具有一定的火山灰活性,常温条件下其水泥胶砂强度活性指数可达84%,具有作为辅助胶凝材料的潜在性。废弃陶瓷抛光淤泥直接成分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硅和三氧化铝,因此是一种廉价的活性掺合料,但由于废弃陶瓷抛光淤泥中含有部分碎瓷或木条或纸屑等杂质,很难直接利用。废弃陶瓷抛光淤泥大部分利用压榨、烘干、分选、粉磨方式进行处理再资源化利用,直接成本很高且能耗较大、效率较低,直接加水后又较难形成稳定的悬浮液,在短时间内灰形成沉淀状态,因此很难形成稳定的淤泥浆料,限制了其在混凝土中的大量应用。需要我们思考是否可以通过将废弃陶瓷抛光淤泥制备成性能稳定的浆料,从而实现废弃陶瓷抛光淤泥在混凝土中的大量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不稳定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收集废弃陶瓷抛光淤泥,然后将所述废弃陶瓷抛光淤泥稀释成浓度为50-55%的第一淤泥悬浮液;将所述第一淤泥悬浮液依次进行沉淀处理和过滤处理,得到粒径≤0.15mm的第二淤泥悬浮液;将所述第二淤泥悬浮液进行表面除杂处理,然后加入分散剂和稀释剂混合,得到浓度为40%~50%的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的制备方法,先将收集的废弃陶瓷抛光淤泥初步稀释成具有一定分散性的浓度为50-55%的第一淤泥悬浮液,然后沉淀、过滤后得到具有良好活性指数的粒径≤0.15mm的第二淤泥悬浮液,最后将第二淤泥悬浮液加入分散剂和稀释剂混匀,形成最终浓度为40%~50%的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制得的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废弃陶瓷抛光淤泥的资源化利用率,可以变废为宝,减少对废弃陶瓷抛光淤泥的填埋处理,降低废弃陶瓷抛光淤泥对环境的污染。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所述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为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的制备方法得到的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由本专利技术的特有制备方法制得,这样得到的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废弃陶瓷抛光淤泥的资源化利用率,可以变废为宝,减少对废弃陶瓷抛光淤泥的填埋处理,降低废弃陶瓷抛光淤泥对环境的污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备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第一沉淀池;1-1第一搅拌机;1-2第二搅拌机;1-3隔墙;1-4过滤阀;2第二沉淀池;2-1第三搅拌机;3混合池;3-1第四搅拌机;4储存罐;4-1循环泵;51第一过滤头;61第一泵机;71第一泵管;52第二过滤头;62第二泵机;72第二泵管;53第三过滤头;63第三泵机;73第三泵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01:收集废弃陶瓷抛光淤泥,然后将所述废弃陶瓷抛光淤泥稀释成浓度为50-55%的第一淤泥悬浮液;S02:将所述第一淤泥悬浮液依次进行沉淀处理和过滤处理,得到粒径≤0.15mm的第二淤泥悬浮液;S03:将所述第二淤泥悬浮液进行表面除杂处理,然后加入分散剂和稀释剂混合,得到浓度为40%~50%的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的制备方法,先将收集的废弃陶瓷抛光淤泥初步稀释成具有一定分散性的浓度为50-55%的第一淤泥悬浮液,然后沉淀、过滤后得到具有良好活性指数的粒径≤0.15mm的第二淤泥悬浮液,最后将第二淤泥悬浮液加入分散剂和稀释剂混匀,形成最终浓度为40%~50%的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制得的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废弃陶瓷抛光淤泥的资源化利用率,可以变废为宝,减少对废弃陶瓷抛光淤泥的填埋处理,降低废弃陶瓷抛光淤泥对环境的污染。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之比的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为混凝土用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废弃陶瓷抛光淤泥稀释成浓度为50-55%的第一淤泥悬浮液的步骤包括:加水搅棒10-15min。如果第一淤泥悬浮液中固体浓度大于55%,会很粘稠,不易分散均匀,不易于大颗粒沉淀在底部,通过大量试验研究表明,最终加入分散剂的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稀释到40%~50%能形成稳定浆料,不易分层;所以初始稀释时,将淤泥稀释到50-55%的浓度最佳。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处理包括用直径≤0.15mm的过滤网进行抽滤。例如,通过直径0.15mm的过滤网过滤,可以将粒径大于0.15mm的颗粒去除,从而得到的悬浮液中颗粒粒径小于0.15mm。如果粒径太大,会降低淤泥的活性指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稀释剂包括水。所述分散剂包括五聚磷酸钠、十三烷基钠、硬脂酸单甘油酯、己烯基双硬脂酰胺和二乙酸钠中的至少一种;上述分散剂增加颗粒之间的排斥力,以克服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收集废弃陶瓷抛光淤泥,然后将所述废弃陶瓷抛光淤泥稀释成浓度为50-55%的第一淤泥悬浮液;/n将所述第一淤泥悬浮液依次进行沉淀处理和过滤处理,得到粒径≤0.15mm的第二淤泥悬浮液;/n将所述第二淤泥悬浮液进行表面除杂处理,然后加入分散剂和稀释剂混合,得到浓度为40%~50%的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收集废弃陶瓷抛光淤泥,然后将所述废弃陶瓷抛光淤泥稀释成浓度为50-55%的第一淤泥悬浮液;
将所述第一淤泥悬浮液依次进行沉淀处理和过滤处理,得到粒径≤0.15mm的第二淤泥悬浮液;
将所述第二淤泥悬浮液进行表面除杂处理,然后加入分散剂和稀释剂混合,得到浓度为40%~50%的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废弃陶瓷抛光淤泥稀释成浓度为50-55%的第一淤泥悬浮液的步骤包括:加水搅棒10-15mi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处理包括用直径≤0.15mm的过滤网进行抽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包括五聚磷酸钠、十三烷基钠、硬脂酸单甘油酯、己烯基双硬脂酰胺和二乙酸钠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稀释剂包括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陶瓷抛光淤泥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占所述陶瓷抛光淤泥浆料的质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敏刘福财张信祯黎浩李斯思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盖特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