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7866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防水结构,包括方通支架、光伏板、左边框、右边框、前边框及后边框,若干个方通支架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光伏板均阵列式排列架设于方通支架上,左边框与右边框分别设于一光伏板的两个短边上,前边框与后边框分别设于一光伏板两个长边上,设有第一飞边的右边框与左边框叠层放置构成第一防水组件,相邻两光伏板短边通过第一防水组件连接,设有第二飞边的后边框与前边框叠层放置构成第二防水组件,相邻两光伏板长边通过第二防水组件连接。该光伏防水结构通过叠层防水结构,起到较好的防水效果;且不用打胶进行防水,因此可以减少光伏组装工艺中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光伏的
,特别涉及一种光伏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光伏产业是通过太阳能进行发电,与水电、风电、核电等相比,太阳能发电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应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光伏组件的安装方式是一块块的光伏板拼接而成的,两光伏板之间会有间隙,如果不进行防水易引起背板发黄,栅线烧坏,缩短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传统的组件防水主要集中在户外施工方面,在组件表面结合处打上一层防水胶进行防水,但传统防水工艺依靠人工打胶技术,如果工艺较差,则完成的光伏组件防水效果不佳。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通过结构上改进的光伏防水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防水结构,具有防水效果好、成本低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防水结构,包括方通支架、光伏板、左边框、右边框、前边框及后边框,若干个所述方通支架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光伏板均阵列式排列架设于所述方通支架上,所述左边框与所述右边框分别设于一所述光伏板的两个短边上,所述前边框与所述后边框分别设于一所述光伏板两个长边上,设有第一飞边的所述右边框与所述左边框叠层放置构成第一防水组件,相邻两所述光伏板短边通过所述第一防水组件连接,设有第二飞边的所述后边框与所述前边框叠层放置构成第二防水组件,相邻两所述光伏板长边通过所述第二防水组件连接。优选的,所述右边框设有一开口方向向左的第一凹槽,一所述光伏板右侧短边由左侧设有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右边框沿远离所述第一凹槽方向延伸出所述第一飞边,所述左边框位于所述第一飞边下方。优选的,所述左边框设有一开口方向向右的第二凹槽,一所述光伏板右侧短边由右侧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优选的,所述后边框设有一开口方向向前的第三凹槽,一所述光伏板后侧长边由前侧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后边框沿远离所述第三凹槽方向延伸出所述第二飞边,所述前边框位于所述第二飞边下方。优选的,所述前边框设有一开口方向向后的第四凹槽,一所述光伏板前侧长边由后侧设于所述第四凹槽内。优选的,所述的光伏防水结构还包括第一防水棉及第二防水棉,所述第一防水棉位于所述第一飞边与所述左边框之间,所述第二防水棉位于所述第二飞边与所述后边框之间。优选的,所述的光伏防水结构还包括限位垫,所述限位垫位于相邻所述前边框与所述后边框的连接处。优选的,所述左边框长度与所述右边框长度相等,所述左边框长度与所述光伏板短边长度相等;所述前边框长度与所述后边框长度相等,所述前边框长度与所述光伏板长边长度相等。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光伏防水结构通过结构上的前边框与后边框叠层放置对光伏板短边进行防水,通过结构上的左边框与右边框层叠放置对光伏板长边进行防水,起到较好的防水效果;且不用打胶进行防水,因此可以减少光伏组装工艺中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光伏防水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光伏防水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图2中A部分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光伏防水结构的右视图。图5为图4中B部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本技术通过相邻边框的叠层放置构成防水组件,从而实现光伏组件的防水效果。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光伏防水结构的立体图,图中X轴代表前后方向,图中Y轴代表左右方向;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光伏防水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图2中A部分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光伏防水结构的右视图,图5为图4中B部分放大图。结合图1、图2、图3、图4及图5对本技术的光伏防水结构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光伏防水结构100包括方通支架10、光伏板20、左边框30、右边框40、前边框50及后边框60。其中,若干个方通支架10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光伏板20均阵列式排列架设于方通支架10上,通过矩阵式的排列方式,可以将若干个光伏板20进行连接,按照此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扩充光伏防水结构100的面积。本实施例通过左边框30与设有第一飞边的右边框40叠层放置构成的第一防水组件对相邻两光伏板20短边进行防水,通过前边框50与设有第二飞边的后边框60叠层放置构成的第二防水组件对相邻两光伏板20长边进行防水,起到较好的防水效果。请参阅图2~图5,对本实施例中左边框30、右边框40、前边框50及后边框60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请参阅图2~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左边框30与右边框40分别设于一光伏板20的两个短边上,左边框30位于该光伏板20左侧短边,右边框40位于光伏板20右侧短边。具体的,右边框40设有一开口方向向左的第一凹槽41,一光伏板20右侧短边由左侧设有第一凹槽41内;左边框30设有一开口方向向右的第二凹槽31,一光伏板20左侧短边由右侧设于第二凹槽31内。通过第一凹槽41与第二凹槽31的设置,从而实现左边框30与右边框40分别设于一光伏板20的两个短边上。再者,右边框40沿远离第一凹槽41方向延伸出第一飞边42,左边框30位于第一飞边42下方,相邻两光伏板20短边通过第一飞边42的设置实现右边框40与左边框30叠层放置连接,水可从第一飞边42流下,避免水流入到左边框30与右边框40连接处,从而起到防水作用。其中,左边框30与右边框40的位置可以互换,当互换后,同样可以起到防水作用,只是水流方向相反。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左边框30与前边框50结构相同,右边框40与后边框60结构相同,区别仅在于:左边框30位于光伏板20左侧短边,前边框50位于光伏板20前侧长边;右边框40位于光伏板20右侧短边,后边框60位于光伏板20后侧长边。其中,左边框30长度与右边框40长度相等,左边框30长度与光伏板20短边长度相等;前边框50长度与后边框60长度相等,前边框50长度与光伏板20长边长度相等。下面对前边框50与后边框60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图5,本实施例的前边框50与后边框60分别设于一光伏板20两个长边上,前边框50位于光伏板20前侧长边,后边框60位于光伏板20后侧长边。具体的,后边框60设有一开口方向向前的第三凹槽61,一光伏板20后侧长边由前侧设于第三凹槽61内;前边框50设有一开口方向向后的第四凹槽61,一光伏板20前侧长边由后侧设于第四凹槽61内。通过第三凹槽61与第四凹槽61的设置,从而实现前边框50与后边框60分别设于一光伏板20的两个长边上。再者,后边框60沿远离第三凹槽61方向延伸一第二飞边62,前边框50位于第二飞边62下方,相邻两光伏板20长边通过第二飞边62的设置实现前边框50与后边框60叠层放置连接,水可从第二飞边62流下,避免水流入到前边框50与后边框60连接处,从而起到防水作用。请继续参阅图2~图5,光伏防水结构100还包括第一防水棉70及第二防水棉80。所述第一防水棉70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方通支架、光伏板、左边框、右边框、前边框及后边框,若干个所述方通支架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光伏板均阵列式排列架设于所述方通支架上,所述左边框与所述右边框分别设于一所述光伏板的两个短边上,所述前边框与所述后边框分别设于一所述光伏板两个长边上,设有第一飞边的所述右边框与所述左边框叠层放置构成第一防水组件,相邻两所述光伏板短边通过所述第一防水组件连接,设有第二飞边的所述后边框与所述前边框叠层放置构成第二防水组件,相邻两所述光伏板长边通过所述第二防水组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方通支架、光伏板、左边框、右边框、前边框及后边框,若干个所述方通支架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光伏板均阵列式排列架设于所述方通支架上,所述左边框与所述右边框分别设于一所述光伏板的两个短边上,所述前边框与所述后边框分别设于一所述光伏板两个长边上,设有第一飞边的所述右边框与所述左边框叠层放置构成第一防水组件,相邻两所述光伏板短边通过所述第一防水组件连接,设有第二飞边的所述后边框与所述前边框叠层放置构成第二防水组件,相邻两所述光伏板长边通过所述第二防水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边框设有一开口方向向左的第一凹槽,一所述光伏板右侧短边由左侧设有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右边框沿远离所述第一凹槽方向延伸出所述第一飞边,所述左边框位于所述第一飞边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边框设有一开口方向向右的第二凹槽,一所述光伏板右侧短边由右侧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水庆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星火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