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双管的敷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7124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道双管的敷设结构,应用在双管敷设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两个传输管、设置在河道底部的沟槽、铺设在沟槽内的第一块石层和两个安置在第一块石层上的型钢架,两个传输管分别固定在两个型钢架内,两个型钢架间连接有若干钢筋,两个传输管外浇筑有混凝土;型钢架包括若干沿传输管周向分布的角钢,各个角钢的两内侧边均与传输管抵触,相邻两个角钢间连接有若干钢板,钢板的两端通过紧固螺栓与对应的角钢连接;其优点是:提高了传输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双管的敷设结构
本技术涉及河道双管敷设
,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双管的敷设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城市多是依河而建,城区内河流众多,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管道过河情况,由于有河水的冲刷以及压力作用,两根大型管道同时过河敷设一直是困扰工程界的一大难题,现有技术中存在管道结构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影响管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双管的敷设结构,其优点是:提高了传输管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河道双管的敷设结构,包括两个传输管、设置在河道底部的沟槽、铺设在沟槽内的第一块石层和两个安置在第一块石层上的型钢架,两个所述传输管分别固定在两个型钢架内,两个所述型钢架间连接有若干钢筋,两个所述传输管外浇筑有混凝土;所述型钢架包括若干沿传输管周向分布的角钢,各个所述角钢的两内侧边均与传输管抵触,相邻两个所述角钢间连接有若干钢板,所述钢板的两端通过紧固螺栓与对应的角钢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传输管外浇筑混凝土,阻隔了河水对传输管的压力和冲刷,同时设置的第一块石层增加了河道底部的承载力以及平整性,减小了传输管在外力和自重下出现下弯的情况,从而起到了对传输辊的双重保护,提高了传输管的安全性能及使用寿命;通过型钢架对传输管进行固定,既给实际施工时对传输管的起吊提供了吊挂基础,又保证了传输管在起吊时的强度,降低了传输管出现断裂的可能性,此外两个型钢架通过钢筋连接,施工时,两个传输管同时下沉,节省了施工时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沟槽的两侧均设有袋装砂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袋装砂堆阻挡了传输管受到来自侧面的河水冲刷,提高了传输管敷设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袋装砂堆上均堆砌有倾斜的第二块石层,两个所述第二块石层远离河道底部的一端相互靠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块石层起到了对袋装砂堆的加固,同时第二块石倾斜设置,减缓了河水的冲刷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传输管上相对分布的角钢侧壁上均设有中间柱,所述中间柱上螺纹连接有套筒,所述钢筋螺纹连接在相对的两个套筒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与套筒螺纹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板上开设有供紧固螺栓穿过的腰型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腰型槽给钢板与角钢的配合提供了一定的位移量,方便了操作者的实际安装工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块石层上设有若干灌浆筒,所述灌浆筒的一端穿进河道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筑混凝土时,灌浆筒部分埋于混凝土内,起到了对凝固后混凝土的限制作用,提高了凝固后混凝土对河水冲刷力的承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灌浆筒插入河道底部的一端设有若干斜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凸棱提高了灌浆筒的抗拔力,减小了灌浆筒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出现歪斜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角钢内侧设有软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垫起到了对传输管与角钢接触地方的保护作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浇筑的混凝土将传输管与河水阻隔开,第一块石层给传输管提供承载基础,使传输辊保持线性排布,同时袋装砂堆以及第二块石层减小了河水对传输管的冲刷力,给传输辊提供了多重保护,提高了传输管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通过灌浆筒对凝固后混凝土的限制,增加了其承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袋装砂堆和第二块石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图4是图2中B处放大图。图5是图2中C处放大图。图中,1、传输管;11、第一块石层;12、沟槽;13、型钢架;131、角钢;132、钢板;133、紧固螺栓;14、钢筋;15、混凝土;21、袋装砂堆;22、第二块石层;23、中间柱;24、套筒;25、腰型槽;3、灌浆筒;31、斜棱;32、软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河道双管的敷设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两个传输管1、设置在河道底部的沟槽12、铺设在沟槽12内的第一块石层11和两个安置在第一块石层11上的型钢架13,两个传输管1分别固定在两个型钢架13内,两个型钢架13间连接有若干钢筋14(如图4),两个传输管1外浇筑有混凝土15。如图2和图3所示,型钢架13包括若干沿传输管1轴线周向等距分布的角钢131,角钢131的数量优选为四个,各个角钢131均沿传输管1的长度方向延伸,钢筋14便连接在角钢131上,各个角钢131的两内侧边均与传输管1抵触,且角钢131的内侧边上还设有软垫32,相邻两个角钢131间连接有若干钢板132,若干钢板132沿角钢131的长度方向排列,钢板132的两端通过紧固螺栓133与各自对应的角钢131相连接,钢板132上还开设有供紧固螺栓133穿过的腰型槽25。如图4所示,两个传输管1之间相对分布的角钢131侧壁上均设有若干中间柱23,两侧的中间柱23一一对应,各个中间柱23上均螺纹连接套筒24,钢筋14便位于相对的两个套筒24间,且钢筋14的两端均螺纹连接至套筒24内。动作过程:施工时,先在河道底部开挖沟槽12,再铺设第一块石层11以夯实基础,利用角钢131围住传输管1,拧动紧固螺栓133将钢板132与角钢131固定,使相邻两个角钢131连接起来,从而拼接成型钢架13将传输管1固定;将钢筋14置于相对的两个套筒24间,拧动套筒24,使钢筋14的端部旋入套筒24内,将两个型钢架13连接在一起;起吊两个型钢架13,同时浮运、同时下沉、同时就位,待型钢架13落在第一块石层11上后浇筑水下混凝土15,超灌高度不小于300mm。浇筑的混凝土15凝固后将传输管1与河水阻隔开,减小了河水对传输管1的冲刷以及压力作用,同时第一块石层11给传输管1提供了坚实的承载基础,降低了河道底部凹陷而导致传输管1下弯的可能,使传输辊保持线性排布,起到了对传输管1的多重保护,提高了传输管1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由于型钢架13对传输管1的固定,减小了传输管1在起吊时出现晃动的情况,且两个型钢架13固定在一起,使得两个传输管1可同时下沉,节省了施工时间。如图2所示,沟槽12的两侧均设有袋装砂堆21,两个袋装砂堆21上均堆砌有倾斜的第二块石层22,两个第二块石层22远离河道底部的一端相互靠近,袋装砂堆21和第二块石层22阻挡了传输管1侧面受到的河水冲刷力,同时由于第二块石层22倾斜设置,当河水冲刷时,利于缓解第二块石层22受到的冲击力。如图5所示,第一块石层11上设有若干灌浆筒3,灌浆筒3的一端穿进河道底部,且穿进一端的侧壁上设有若干斜棱31,利于增加灌浆筒3的抗拔力。混凝土15浇筑时,灌浆筒3部分被埋入混凝土15中,待混凝土15凝固后,其通过灌浆筒3与河道底部相连,稳固了传输管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双管的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传输管(1)、设置在河道底部的沟槽(12)、铺设在沟槽(12)内的第一块石层(11)和两个安置在第一块石层(11)上的型钢架(13),两个所述传输管(1)分别固定在两个型钢架(13)内,两个所述型钢架(13)间连接有若干钢筋(14),两个所述传输管(1)外浇筑有混凝土(15);/n所述型钢架(13)包括若干沿传输管(1)周向分布的角钢(131),各个所述角钢(131)的两内侧边均与传输管(1)抵触,相邻两个所述角钢(131)间连接有若干钢板(132),所述钢板(132)的两端通过紧固螺栓(133)与对应的角钢(13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双管的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传输管(1)、设置在河道底部的沟槽(12)、铺设在沟槽(12)内的第一块石层(11)和两个安置在第一块石层(11)上的型钢架(13),两个所述传输管(1)分别固定在两个型钢架(13)内,两个所述型钢架(13)间连接有若干钢筋(14),两个所述传输管(1)外浇筑有混凝土(15);
所述型钢架(13)包括若干沿传输管(1)周向分布的角钢(131),各个所述角钢(131)的两内侧边均与传输管(1)抵触,相邻两个所述角钢(131)间连接有若干钢板(132),所述钢板(132)的两端通过紧固螺栓(133)与对应的角钢(13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双管的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12)的两侧均设有袋装砂堆(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双管的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袋装砂堆(21)上均堆砌有倾斜的第二块石层(22),两个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新明周晨赵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