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骨骨折内固定克氏针导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68735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指骨骨折内固定克氏针导入器,包括后骨折端固定座、前骨折端固定座及支架,支架包括与后骨折端固定座连接的上连接臂,上连接臂前端固定环形连接架,中部设有第一克氏针导入装置,第一克氏针导入装置包括第一U型臂及第一调整机构,第一U型臂位于指骨横向两侧的两根悬臂设有第一导针筒,环形连接架下部固定下连接臂,下连接臂与上连接臂之间形成与环形连接架的环孔对应的、供指骨穿过的间隔,下连接臂上设有第二克氏针导入装置,第二克氏针导入装置包括第二U型臂及第二调整机构,第二U型臂位于指骨横向两侧的两根悬臂上设有第二导针筒,第二U型臂与第一U型臂呈X型布置。实现克氏针可靠置入引导,能够实现精确复位骨折。

Kirschner wire introducer for internal fixation of phalangeal fra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指骨骨折内固定克氏针导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确切的说外科手术器械,更确切的说是用于指骨骨折时内固定克氏针置入的导入器。
技术介绍
现有指骨骨折手术固定方式有外固定支架固定和克氏针内固定,骨折克氏针内固定通常采用置入后呈十字交错的两根克氏针实现,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主要依靠手术者的经验,一般要进行来回多次的穿针尝试才能获得满意的固定位置。因此亟待开发一种能够对克氏针导入进行引导,从而达到克氏针内置可靠的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克氏针可靠置入引导的指骨骨折内固定克氏针导入器,能够实现精确复位骨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指骨骨折内固定克氏针导入器,包括固定于后骨折端骨节处的后骨折端固定座,固定于前骨折端骨节处的前骨折端固定座,以及连接前骨折端固定座和后骨折端固定座的支架,支架包括位于指背侧的上连接臂,上连接臂后端与后骨折端固定座固定连接,上连接臂前端固定连接有环形连接架,上连接臂前端向前骨折端延伸并越过前骨折端骨节处,上连接臂中部设有第一克氏针导入装置,第一克氏针导入装置包括第一U型臂以及第一调整机构,第一U型臂的两根悬臂位于指骨横向两侧,第一U型臂的两根悬臂设有位于同轴线上的第一导针筒,第一U型臂的横臂经第一调整装置安装于上连接臂上,第一调整装置驱动第一U型臂从而实现第一导针筒的位置调节,环形连接架下部固定有下连接臂,下连接臂与上连接臂之间形成与环形连接架的环孔对应的、供指骨穿过的间隔,下连接臂相对于与环形连接架连接的一端向后骨折端延伸,下连接臂上设有第二克氏针导入装置,第二克氏针导入装置包括第二U型臂以及第二调整机构,第二U型臂的两根悬臂位于指骨横向两侧,第二U型臂的两根悬臂设有位于同轴线上的第二导针筒,第二U型臂的横臂经第二调整装置安装于上连接臂上,第二调整装置驱动第二U型臂从而实现第二导针筒的位置调节,第二U型臂与第一U型臂呈X型布置。本专利技术的指骨骨折内固定克氏针导入器使用方法为,将支架套于骨折指骨,后骨折端固定座固定于后骨折端的骨节处,支架实现悬空套于指骨外,指骨前后骨折端复位后,将前骨折端固定座对前骨折端进行固定,从而达到对指骨骨折处的复位保持,方便后期的指骨骨折良好的复位固定,之后经第一调整装置和第二调整装置分别对第一导针筒和第二导针筒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获取最佳的进针位置,保证克氏针打入位置准确可靠。优选的,所述第一调整装置包括用于第一U型臂横向摆动调节的第一横向旋摆调节机构以及用于第一U型臂纵向摆动调节的第一纵向旋摆调节机构,第一横向旋摆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基座、第一调节蜗轮齿盘以及第一调节蜗杆,所述第一调节蜗杆和第一调节蜗轮齿盘定位转动配合于第一基座上并相互啮合,第一调节蜗杆具有驱动第一调节蜗杆的调节端,第一调节蜗轮齿盘的盘面上凸起有第一立柱,所述第一U型臂的横臂枢装于第一立柱上,第一立柱上设有驱动第一U型臂摆动的第一纵向摆动调节件,第一纵向摆动调节件配合有第一锁定结构。该结构设计下,实现第一U型臂纵向和横向摆动实现位置调节,保证克氏针进入位置准确可靠;蜗轮和蜗杆具有自锁功能,第一锁定结构实现第一U型臂位置调节完成后的锁定。优选的,第二调整装置包括用于第二U型臂横向摆动调节的第二横向旋摆调节机构以及用于第二U型臂纵向摆动调节的第二纵向旋摆调节机构,第二横向旋摆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基座、第二调节蜗轮齿盘以及第二调节蜗杆,所述第二调节蜗杆和第二调节蜗轮齿盘定位转动配合于第二基座上并相互啮合,第二调节蜗杆具有驱动第二调节蜗杆的调节端,第二调节蜗轮齿盘的盘面上凸起有第二立柱,所述第二U型臂的横臂枢装于第二立柱上,第二纵向旋摆调节机构包括第二纵向摆动调节件,第二立柱上设有驱动第二U型臂摆动的第二纵向摆动调节件,第二纵向摆动调节件配合有第二锁定结构。该结构设计下,实现第二U型臂纵向和横向摆动实现位置调节,保证克氏针进入位置准确可靠;蜗轮和蜗杆具有自锁功能,第二锁定结构实现第二U型臂位置调节完成后的锁定。优选的,所述第一锁定结构包括第一阻尼环,所述第一纵向摆动调节件包括第一驱动轴以及第一调节杆,第一驱动轴与第一U型臂联动配合,所述第一立柱上设有第一定位筒,第一调节杆轴向滑动配合于第一定位筒内,第一调节杆与第一驱动轴轴向可相对滑动且周向联动配合,第一调节杆上设有第一阻尼盘,第一阻尼环固定于第一定位筒的口部,第一定位筒内设有驱动第一调节杆趋于第一阻尼盘贴于第一阻尼环的第一锁定弹簧,第一调节杆的操作端伸出第一阻尼环,顶压驱动第一调节杆轴向移动直至第一阻尼盘压缩第一锁定弹簧并脱开第一阻尼环,从而可转动第一调节杆以驱动第一驱动轴转动。该结构设计下,在第一锁定弹簧作用下,实现第一调节杆自动锁定,在调节时,顶压第一调节杆从而实现调节。优选的,第二锁定结构包括第二阻尼环,所述第二纵向摆动调节件包括第二驱动轴以及第二调节杆,第二驱动轴与第二U型臂联动配合,所述第二立柱上设有第二定位筒,第二调节杆轴向滑动配合于第二定位筒内,第二调节杆与第二驱动轴轴向可相对滑动且周向联动配合,第二调节杆上设有第二阻尼盘,第二阻尼环固定于第二定位筒的口部,第二定位筒内设有驱动第二调节杆趋于第二阻尼盘贴于第二阻尼环的第二锁定弹簧,第二调节杆的操作端伸出第二阻尼环,顶压驱动第二调节杆轴向移动直至第二阻尼盘压缩第二锁定弹簧脱开第二阻尼环,从而可转动第二调节杆以驱动第二驱动轴转动。该结构设计下,在第二锁定弹簧作用下,实现第二调节杆自动锁定,在调节时,顶压第二调节杆从而实现调节。优选的,所述前骨折端固定座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弧形固定臂,一根弧形固定臂设有螺纹筒,螺纹筒螺纹旋接有锁紧骨钉,另一根弧形固定臂上设有固定筒,固定筒轴向活动配合有定位钉,定位钉配合有驱动定位钉朝向锁紧骨钉活动的顶压弹簧,定位钉具有固定针导入孔。该结构设计下,调节锁紧骨钉至合适位置,拉动定位钉远离锁紧骨钉,在前骨折端位置调整完成后,释放定位钉实现夹持住前骨折端,之后在定位钉内插入固定针,从而达到前骨折端的固定。优选的,所述后骨折端固定座为弧形板,弧形板上设有导针孔。该结构设计下,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指骨骨折内固定克氏针导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第一克氏针导入装置爆炸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第一锁定结构爆炸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第二克氏针导入装置爆炸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第二锁定结构爆炸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前骨折端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1~6,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指骨骨折内固定克氏针导入器,包括固定于后骨折端骨节处的后骨折端固定座1,固定于前骨折端骨节处的前骨折端固定座2,以及连接前骨折端固定座2和后骨折端固定座1的支架3,所述后骨折端固定座1为弧形板,弧形板上设有导针孔11;支架3包括位于指背侧的上连接臂31,上连接臂31后端与后骨折端固定座1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指骨骨折内固定克氏针导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后骨折端骨节处的后骨折端固定座,固定于前骨折端骨节处的前骨折端固定座,以及连接前骨折端固定座和后骨折端固定座的支架,支架包括位于指背侧的上连接臂,上连接臂后端与后骨折端固定座固定连接,上连接臂前端固定连接有环形连接架,上连接臂前端向前骨折端延伸并越过前骨折端骨节处,上连接臂中部设有第一克氏针导入装置,第一克氏针导入装置包括第一U型臂以及第一调整机构,第一U型臂的两根悬臂位于指骨横向两侧,第一U型臂的两根悬臂设有位于同轴线上的第一导针筒,第一U型臂的横臂经第一调整装置安装于上连接臂上,第一调整装置驱动第一U型臂从而实现第一导针筒的位置调节,环形连接架下部固定有下连接臂,下连接臂与上连接臂之间形成与环形连接架的环孔对应的、供指骨穿过的间隔,下连接臂相对于与环形连接架连接的一端向后骨折端延伸,下连接臂上设有第二克氏针导入装置,第二克氏针导入装置包括第二U型臂以及第二调整机构,第二U型臂的两根悬臂位于指骨横向两侧,第二U型臂的两根悬臂设有位于同轴线上的第二导针筒,第二U型臂的横臂经第二调整装置安装于上连接臂上,第二调整装置驱动第二U型臂从而实现第二导针筒的位置调节,第二U型臂与第一U型臂呈X型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指骨骨折内固定克氏针导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后骨折端骨节处的后骨折端固定座,固定于前骨折端骨节处的前骨折端固定座,以及连接前骨折端固定座和后骨折端固定座的支架,支架包括位于指背侧的上连接臂,上连接臂后端与后骨折端固定座固定连接,上连接臂前端固定连接有环形连接架,上连接臂前端向前骨折端延伸并越过前骨折端骨节处,上连接臂中部设有第一克氏针导入装置,第一克氏针导入装置包括第一U型臂以及第一调整机构,第一U型臂的两根悬臂位于指骨横向两侧,第一U型臂的两根悬臂设有位于同轴线上的第一导针筒,第一U型臂的横臂经第一调整装置安装于上连接臂上,第一调整装置驱动第一U型臂从而实现第一导针筒的位置调节,环形连接架下部固定有下连接臂,下连接臂与上连接臂之间形成与环形连接架的环孔对应的、供指骨穿过的间隔,下连接臂相对于与环形连接架连接的一端向后骨折端延伸,下连接臂上设有第二克氏针导入装置,第二克氏针导入装置包括第二U型臂以及第二调整机构,第二U型臂的两根悬臂位于指骨横向两侧,第二U型臂的两根悬臂设有位于同轴线上的第二导针筒,第二U型臂的横臂经第二调整装置安装于上连接臂上,第二调整装置驱动第二U型臂从而实现第二导针筒的位置调节,第二U型臂与第一U型臂呈X型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指骨骨折内固定克氏针导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装置包括用于第一U型臂横向摆动调节的第一横向旋摆调节机构以及用于第一U型臂纵向摆动调节的第一纵向旋摆调节机构,第一横向旋摆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基座、第一调节蜗轮齿盘以及第一调节蜗杆,所述第一调节蜗杆和第一调节蜗轮齿盘定位转动配合于第一基座上并相互啮合,第一调节蜗杆具有驱动第一调节蜗杆的调节端,第一调节蜗轮齿盘的盘面上凸起有第一立柱,所述第一U型臂的横臂枢装于第一立柱上,第一立柱上设有驱动第一U型臂摆动的第一纵向摆动调节件,第一纵向摆动调节件配合有第一锁定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指骨骨折内固定克氏针导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调整装置包括用于第二U型臂横向摆动调节的第二横向旋摆调节机构以及用于第二U型臂纵向摆动调节的第二纵向旋摆调节机构,第二横向旋摆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基座、第二调节蜗轮齿盘以及第二调节蜗杆,所述第二调节蜗杆和第二调节蜗轮齿盘定位转动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合德赵彬李志杰陈星隆高伟阳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