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幕墙干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6866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幕墙干挂系统,包括立柱、横梁以及用于安装板材的挂件,横梁为铝合金型材,挂件包括与上板材固定的上挂件和与下板材固定的下挂件;横梁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向外伸出悬挂上挂件的上支承结构和悬挂下挂件的下支承结构;横梁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立柱的前端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铝合金及不锈钢材质,耐久性高,且各部件之间均通过螺栓固定,无焊接连接提高了幕墙系统的承重性能以及使用寿命;横梁需求少,节约了成本;同时,板材可三维调整保证了安装的精度并使得板材表面的平整;特别的,本技术方案工厂化生产程度高,可以实现与立柱、横梁安装同步进行,加快工地安装进度,缩短工程周期。

A curtain wall dry hang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幕墙干挂系统
本技术涉及幕墙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幕墙板材的干挂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采用石材面板作为幕墙材料构成的幕墙越来越多,一般常用干挂法对石材幕墙进行安装,即先在建筑物外墙设置纵向的立柱,之后在纵向立柱上连接横向的横梁作为骨架,在骨架上设置金属挂件,再将石材挂接、固定在金属挂件上。现有的板材幕墙的龙骨一般采用钢结构杆件,现场使用焊接形式。然而,钢材耐腐蚀性差,且自身重量大从而增加了幕墙基础承载力,使得幕墙整体承重能力要求高;同时现场焊接强度不易保证,焊接点的防腐更是难以处理,并且焊接时易引起火灾,安全系数低。在安装时,安装顺序主体封顶后先从下而上安装龙骨,再自上而下安装板材,施工周期长。特别是,目前采用干挂法时,一块板材往往需要对应两根横梁。即,板材的四角均固定有挂件,处于板材上方的两个挂件悬挂于水平的第一根横梁上,处于板材下方的两个挂件悬挂于水平的第二根横梁上。这种技术方案一方面横梁用料量大,另一方面受力点靠近横梁两端支点位置,结构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横梁用量少且无焊接结构牢固、安装迅速方便的一种幕墙干挂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幕墙干挂系统,包括立柱、横梁以及用于安装板材的挂件,横梁为铝合金型材,挂件包括与上板材固定的上挂件和与下板材固定的下挂件;横梁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向外伸出悬挂上挂件的上支承结构和悬挂下挂件的下支承结构;横梁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立柱的前端面上。进一步的,立柱的前端面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与螺栓端头形状配合的第一卡槽,从而第一螺栓卡嵌于该第一卡槽中并能够使横梁的位置沿第一卡槽上下调整。进一步的,横梁与立柱的贴合面上设有与立柱宽度相同的铣槽,横梁卡接于立柱。进一步的,立柱通过设置在侧面的角码固定在龙骨上,立柱与角码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进一步的,立柱的两侧面上沿竖直方向均设有与第二螺栓端头形状配合的第二卡槽,从而第二螺栓的端头卡嵌于第二卡槽中并能够使立柱的位置沿第二卡槽上下调整。进一步的,角码与立柱的连接面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供第二螺栓穿过的长通孔,从而立柱的位置能够沿长通孔前后调整。进一步的,角码与立柱的接触面为不光滑平面。进一步的,上支承结构的横截面呈类H形,上挂件包括从上挂件主体伸出且上下分布的L形的上钩件和下钩件;其中上钩件的钩脚插入上支承结构的上开口中,下钩脚抵于上支承结构的竖直外侧面。进一步的,下挂件包括从下挂件主体伸出且上下分布上钩件和下钩件;下支承结构的横截面呈类F形构件,下支承结构的两水平板的外端均回勾从而分别锁住上钩件和下钩件。进一步的,下支承结构还包括调节板以及设置在调节板上的微调螺丝;调节板的一端固定于横梁主体上,另一端固定于下挂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铝合金及不锈钢材质,耐久性高,且各部件之间均通过螺栓固定,无焊接连接提高了幕墙系统的承重性能以及使用寿命;并且,有效减少了安装板材所需的横梁,节约了成本;同时,立柱纵向与横向的调节、横梁纵向的调节以及挂件上微调螺母实现的板材上下左右1-3mm调整,保证了安装的精度并使得板材表面的平整;特别的,本技术方案工厂化生产程度高,可以实现与立柱、横梁安装同步进行,加快工地安装进度,缩短工程周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纵向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横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附图。本技术设有立柱1、横梁2以及用于安装板材4的挂件3,板材4可以通过膨胀螺钉8固定在挂件3上。其中,横梁2、立柱1以及挂件3均为铝合金型材,可以选用不锈钢材质,从而使得整个系统结构轻巧、整体重量小、提高耐久性。挂件3包括与上板材40固定的上挂件30和与下板材41固定的下挂件31,横梁2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向外伸出悬挂上挂件30的上支承结构20和悬挂下挂件31的下支承结构21,因此,本技术技术方案仅需一根横梁2就可以悬挂两块板材,上板材40和下板材41之间可以通过密封胶连接、固定平整。横梁2通过第一螺栓5固定在立柱1的前端面上。具体的,立柱1的前端面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与第一螺栓5端头形状配合的第一卡槽10,该第一卡槽10的横截面大致呈凸字形且底面中部凹陷,因此第一螺栓5的端头可以卡嵌在该第一卡槽1中移动且不脱出,从而在将横梁2固定于立柱1的同时还能够实现横梁2在竖直方向上的调整。倘若挂在支承结构左右两块陶瓷板大小不同,那么在重力作用下,支承结构会产生力矩。为解决这一问题,横梁2优选用2个上下分布的第一螺栓5固定。为了增加横梁2固定的稳定性,横梁2与立柱1的贴合面上还设有与立柱1宽度相同的铣槽22,从而横梁2可卡接于立柱1前端面上其辅助固定的效果,防止横梁2的转动。立柱1的两个侧面设有角码6从而使立柱1固定在龙骨上,其中,立柱1与角码6之间通过第二螺栓7固定。具体地,在立柱1的两侧面上沿竖直方向均设有与第二螺栓7端头形状配合的第二卡槽11,从而第二螺栓7的端头可以卡嵌于第二卡槽11中并能够在第二卡槽11中移动而不脱落,从而使立柱1能够沿竖直方向上下调整。特别的,角码6与立柱1的连接面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供第二螺栓7穿过的长通孔60,因此立柱1能够沿长通孔60前后调整。为了增加立柱1的固定牢靠性,角码6与立柱1的连接接触面作蹭锉措施,增加摩擦力。横梁2的上支承结构20的横截面呈类H形,其从横梁2主体的上边缘向上并向外伸出。上挂件30包括从上挂件主体伸出且上下分布的L形的上钩件300和下钩件301;其中上钩件300的钩脚插入并卡于上支承结构20的上开口中,下钩脚301抵于上支承结构20的竖直外侧面。下挂件21包括从下挂件21主体伸出且上下分布上钩件210和下钩件211;下支承结构21的横截面呈类F形构件,且从横梁2主体下边缘向下并向外伸出,下支承结构21的两水平板的外端均回勾从而分别锁住上钩件210和下钩件211,保证板材悬挂不掉落。特别的,下支承结构21还包括调节板212以及设置在调节板212上的微调螺丝213。其中调节板212的一端固定于横梁2主体上,另一端固定于下挂件21,通过微调螺丝213可以实现板材在上下左右范围内的调整,调整范围为1-3mm,从而保证板材安装的精确性以及平整性。同时,结合横梁2与立柱1的位置调整,实现了板材在三维空间内的调整,且不影响整体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板材由下而上安装,通过铝合金挂件固定在支承结构上,双向容许板材自由变形,防止板材变形后产生附加应力。重力何载通过板材上挂件作用在支承结构上。板材安装后,再安置调解设置,通过微调螺丝进行板材上下左右调整。应当指出,上述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前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幕墙干挂系统,包括立柱、横梁以及用于安装板材的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为铝合金型材,所述挂件包括与上板材固定的上挂件和与下板材固定的下挂件;所述横梁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向外伸出悬挂所述上挂件的上支承结构和悬挂所述下挂件的下支承结构;所述横梁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所述立柱的前端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幕墙干挂系统,包括立柱、横梁以及用于安装板材的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为铝合金型材,所述挂件包括与上板材固定的上挂件和与下板材固定的下挂件;所述横梁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向外伸出悬挂所述上挂件的上支承结构和悬挂所述下挂件的下支承结构;所述横梁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所述立柱的前端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幕墙干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前端面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栓端头形状配合的第一卡槽,从而所述第一螺栓卡嵌于该第一卡槽中并能够使所述横梁的位置沿所述第一卡槽上下调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幕墙干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与所述立柱的贴合面上设有与所述立柱宽度相同的铣槽,所述横梁卡接于所述立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幕墙干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通过设置在侧面的角码固定在龙骨上,所述立柱与所述角码通过第二螺栓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幕墙干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两侧面上沿竖直方向均设有与所述第二螺栓端头形状配合的第二卡槽,从而所述第二螺栓的端头卡嵌于所述第二卡槽中并能够使所述立柱的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勃刘怀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南幕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