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固土遗址锚孔壁的注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6816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加固土遗址锚孔壁的注渗装置,用以解决现有锚孔喷渗方法无法对孔壁均匀加固和深层加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注渗管、胀缩囊和渗透针,胀缩囊两端通过密封装置与注渗管密封连接,胀缩囊与注渗管之间设有空腔;注渗管一端为进口、另一端封闭,注渗管上设有若干个通孔和通针孔I,注渗管通过通孔与空腔相连通,胀缩囊上设有与通针孔I相对应的通针孔II,渗透针的尖端通过通针孔II与胀缩囊固定连接并伸出胀缩囊,渗透针的尾端通过通针孔I活动设置在注渗管上且渗透针的尾端与注渗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胀缩囊的膨胀和收缩,利用渗透针将加固液沿锚孔的深度直接输入至孔壁的土层中,可对锚孔壁达到全面和深层的渗透加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固土遗址锚孔壁的注渗装置
本技术涉及土遗址保护锚孔加固的
,尤其涉及一种加固土遗址锚孔壁的注渗装置。
技术介绍
土遗址是以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源与衍化的直接实物证据,也是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历史根脉,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土遗址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中东的主要干旱区均有大量遗存,其类型也相当丰富。如中国干旱环境和丝绸之路沿线的秦代至明代长城及附属建筑物、不同历史时期的佛寺遗址和古城均为土遗址的代表。然而在长期遭受风蚀、雨蚀、冻融、地震等多种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影响,坍塌、裂隙和掏蚀等直接或间接导致土遗址失稳毁灭的病害广泛发育,成为危及土遗址安全保存的首要问题。锚固技术因其具有扰动性弱、隐蔽性强和锚固力高等特点,在土遗址稳定性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土遗址锚固实施步骤主要分为钻孔、清孔、注浆、插锚和养护。然而在清孔步骤之后和在注浆之前,对孔壁的渗透加固效果十分不理想。目前,通常加固做法是在锚孔孔口使用喷壶类器具对孔壁喷渗加固液。例如针对选用SH浆液(改性聚乙烯醇溶液)作为后续处理的注浆液时就可以将SH溶液作为加固液进行渗透加固处理。然而,由于喷壶向锚孔内壁喷洒加固液的位置和深度有限,一般只能达到对孔口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内壁土加固,更远范围无法加固。而且由于加固液是直接喷洒到内壁土层表面,无法对孔壁均匀加固和深层加固,导致后期锚-土界面出现明显的干缩分异,浆液-遗址土界面出现裂缝,这对锚固效果影响巨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锚孔喷渗方法无法对孔壁均匀加固和深层加固,导致后期锚-土界面出现明显的干缩分异,浆液-遗址土界面出现裂缝,影响锚固效果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加固土遗址锚孔壁的注渗装置,操作简单,通过注渗装置提高了孔壁的湿润度以及后续孔壁土层与注浆液的相容性,从而提高整个土遗址锚孔锚固的质量和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加固土遗址锚孔壁的注渗装置,包括注渗管、胀缩囊和渗透针,胀缩囊两端通过密封装置与注渗管密封连接,胀缩囊与注渗管之间设有空腔;所述注渗管一端为进口、另一端封闭,注渗管上设有若干个通孔和通针孔I,注渗管通过通孔与空腔相连通,胀缩囊上设有与通针孔I相对应的通针孔II,渗透针的尖端通过通针孔II与胀缩囊固定连接并伸出胀缩囊,渗透针的尾端通过通针孔I设置在注渗管上且渗透针的尾端与注渗管相连通。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固囊螺母和挤压螺母,胀缩囊的两端的内侧均设有固囊螺母,胀缩囊的两端的外部均设有挤压螺母,固囊螺母和挤压螺母挤压配合,固囊螺母和挤压螺母与注渗管两端螺纹连接。所述注渗管封闭的另一端的外部螺纹连接有密封盖,密封盖与胀缩囊内的固囊螺母挤压配合。所述渗透针包括一级针筒和二级针筒,一级针筒和二级针筒滑动连接,一级针筒和二级针筒相连通,一级针筒与注渗管相连通;所述一级针筒滑动设置在通针孔I内,二级针筒中部固定有助推片,助推片与胀缩囊固定连接,二级针筒一端设有针头、另一端设有滑膛栓,滑膛栓活动设置在一级针筒内。所述一级针筒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前挡片和后挡片,前挡片与助推片相配合,前挡片设置在空腔内,一级针筒与后挡片固定相连接,后挡片设置在注渗管内。所述后挡片通过筒身螺纹与一级针筒固定连接。所述一级针筒的外径小于注渗管的通针孔I的内径,前挡片和后挡片的直径均大于通针孔I的内径,一级针筒的长度与注渗管内径相等。所述通孔和通针孔I等间隔均匀分布在注渗管上,注渗管横截面直径相对的一周螺旋布置有八个通孔或通针孔I,相邻的通孔或通针孔I之间轴向旋转角度为45°、长度间隔与通针孔I的直径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控制胀缩囊的膨胀和收缩,实现渗透针与孔壁土层的插入接触和脱离的调节,从而可以将加固液沿锚孔的深度直接输入至孔壁的土层中,可对锚孔壁达到全面和深层的渗透加固,提高对孔壁的渗透加固效果,保证了加固液对一定厚度土层的湿润效果,保证后续灌浆体与孔壁土层的结合效果;渗透针大大增加了所加固的锚孔孔径的范围,适应性更广泛;避免了后续处理时出现的干缩分异和裂缝等缺陷,提高了整个土遗址的加固效果和质量。2、本技术操作简单、安装方便,其设计兼顾考虑了科研实验和施工生产的要求,使得整个装置制造简单、造价低廉,维护保养便捷,有利于大范围推广使用。3、本技术适用于不同土质成分和不同孔径的土遗址锚孔壁的注渗加固,为土遗址锚孔壁的深层渗透提供了稳定持续的压力,对土遗址孔壁表面进行了无盲区喷渗;全面深层的加固了从锚-土界面至遗址土体内部较深处的环层区域,对土遗址孔壁几乎无扰动,极大程度的保护了锚孔,并消除遗址土体和灌浆体这两种材料在锚-土界面产生的干缩分异,并为锚-土界面物理力学性能的最大兼容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岩土质遗址保护加固工程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A向视图。图3为本技术注渗管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注渗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胀缩囊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图2中胀缩囊收缩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渗透针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轴向剖视图。图中,1为注渗管,11为通孔,12为通针孔I,13为接管牙口,2为胀缩囊,21为通针孔II,3为密封装置,31为固囊螺母,32为挤压螺母,33为密封盖,4为空腔,5为渗透针,51为针头,52为助推片,53为二级针筒,54为前挡片,55为一级针筒,56为滑膛栓,57为后挡片,58为筒身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加固土遗址锚孔壁的注渗装置,包括注渗管1、胀缩囊2和渗透针5,胀缩囊2套设在注渗管1的外部,渗透针5的尖端均匀分布在胀缩囊2的外侧。胀缩囊2两端通过密封装置3与注渗管1密封连接,保证了胀缩囊2的膨胀和收缩。胀缩囊2与注渗管1之间设有空腔4,空腔4与注渗管1相连通,保证向空腔4内通入加固液或气体。所述注渗管1一端为进口、另一端封闭,注渗管1的进口通过三通阀分别与气源和加固液罐相连接,方便加固液或气体的进入注渗管1,另一端通过密封盖33螺纹连接后通过胶水密封。如图3所示,注渗管1上设有若干个通孔11和通针孔I12,通孔11实现空腔4与注渗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固土遗址锚孔壁的注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渗管(1)、胀缩囊(2)和渗透针(5),胀缩囊(2)两端通过密封装置(3)与注渗管(1)密封连接,胀缩囊(2)与注渗管(1)之间设有空腔(4);所述注渗管(1)一端为进口、另一端封闭,注渗管(1)上设有若干个通孔(11)和通针孔I(12),注渗管(1)通过通孔(11)与空腔(4)相连通,胀缩囊(2)上设有与通针孔I(12)相对应的通针孔II(21),渗透针(5)的尖端通过通针孔II(21)与胀缩囊(2)固定连接并伸出胀缩囊(2),渗透针(5)的尾端通过通针孔I(12)设置在注渗管(1)上且渗透针(5)的尾端与注渗管(1)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固土遗址锚孔壁的注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渗管(1)、胀缩囊(2)和渗透针(5),胀缩囊(2)两端通过密封装置(3)与注渗管(1)密封连接,胀缩囊(2)与注渗管(1)之间设有空腔(4);所述注渗管(1)一端为进口、另一端封闭,注渗管(1)上设有若干个通孔(11)和通针孔I(12),注渗管(1)通过通孔(11)与空腔(4)相连通,胀缩囊(2)上设有与通针孔I(12)相对应的通针孔II(21),渗透针(5)的尖端通过通针孔II(21)与胀缩囊(2)固定连接并伸出胀缩囊(2),渗透针(5)的尾端通过通针孔I(12)设置在注渗管(1)上且渗透针(5)的尾端与注渗管(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土遗址锚孔壁的注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3)包括固囊螺母(31)和挤压螺母(32),胀缩囊(2)的两端的内侧均设有固囊螺母(31),胀缩囊(2)的两端的外部均设有挤压螺母(32),固囊螺母(31)和挤压螺母(32)挤压配合,固囊螺母(31)和挤压螺母(32)与注渗管(1)两端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固土遗址锚孔壁的注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渗管(1)封闭的另一端的外部螺纹连接有密封盖(33),密封盖(33)与胀缩囊(2)内的固囊螺母(31)挤压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固土遗址锚孔壁的注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针(5)包括一级针筒(55)和二级针筒(53),一级针筒(55)和二级针筒(53)滑动连接,一级针筒(55)和二级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凯王东华邵会安程福强高晓甜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