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固土遗址锚孔壁的注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6816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加固土遗址锚孔壁的注渗装置,用以解决现有锚孔喷渗方法无法对孔壁均匀加固和深层加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注渗管、胀缩囊和渗透针,胀缩囊两端通过密封装置与注渗管密封连接,胀缩囊与注渗管之间设有空腔;注渗管一端为进口、另一端封闭,注渗管上设有若干个通孔和通针孔I,注渗管通过通孔与空腔相连通,胀缩囊上设有与通针孔I相对应的通针孔II,渗透针的尖端通过通针孔II与胀缩囊固定连接并伸出胀缩囊,渗透针的尾端通过通针孔I活动设置在注渗管上且渗透针的尾端与注渗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胀缩囊的膨胀和收缩,利用渗透针将加固液沿锚孔的深度直接输入至孔壁的土层中,可对锚孔壁达到全面和深层的渗透加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固土遗址锚孔壁的注渗装置
本技术涉及土遗址保护锚孔加固的
,尤其涉及一种加固土遗址锚孔壁的注渗装置。
技术介绍
土遗址是以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源与衍化的直接实物证据,也是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历史根脉,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土遗址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中东的主要干旱区均有大量遗存,其类型也相当丰富。如中国干旱环境和丝绸之路沿线的秦代至明代长城及附属建筑物、不同历史时期的佛寺遗址和古城均为土遗址的代表。然而在长期遭受风蚀、雨蚀、冻融、地震等多种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影响,坍塌、裂隙和掏蚀等直接或间接导致土遗址失稳毁灭的病害广泛发育,成为危及土遗址安全保存的首要问题。锚固技术因其具有扰动性弱、隐蔽性强和锚固力高等特点,在土遗址稳定性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土遗址锚固实施步骤主要分为钻孔、清孔、注浆、插锚和养护。然而在清孔步骤之后和在注浆之前,对孔壁的渗透加固效果十分不理想。目前,通常加固做法是在锚孔孔口使用喷壶类器具对孔壁喷渗加固液。例如针对选用SH浆液(改性聚乙烯醇溶液)作为后续处理的注浆液时就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固土遗址锚孔壁的注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渗管(1)、胀缩囊(2)和渗透针(5),胀缩囊(2)两端通过密封装置(3)与注渗管(1)密封连接,胀缩囊(2)与注渗管(1)之间设有空腔(4);所述注渗管(1)一端为进口、另一端封闭,注渗管(1)上设有若干个通孔(11)和通针孔I(12),注渗管(1)通过通孔(11)与空腔(4)相连通,胀缩囊(2)上设有与通针孔I(12)相对应的通针孔II(21),渗透针(5)的尖端通过通针孔II(21)与胀缩囊(2)固定连接并伸出胀缩囊(2),渗透针(5)的尾端通过通针孔I(12)设置在注渗管(1)上且渗透针(5)的尾端与注渗管(1)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固土遗址锚孔壁的注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渗管(1)、胀缩囊(2)和渗透针(5),胀缩囊(2)两端通过密封装置(3)与注渗管(1)密封连接,胀缩囊(2)与注渗管(1)之间设有空腔(4);所述注渗管(1)一端为进口、另一端封闭,注渗管(1)上设有若干个通孔(11)和通针孔I(12),注渗管(1)通过通孔(11)与空腔(4)相连通,胀缩囊(2)上设有与通针孔I(12)相对应的通针孔II(21),渗透针(5)的尖端通过通针孔II(21)与胀缩囊(2)固定连接并伸出胀缩囊(2),渗透针(5)的尾端通过通针孔I(12)设置在注渗管(1)上且渗透针(5)的尾端与注渗管(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土遗址锚孔壁的注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3)包括固囊螺母(31)和挤压螺母(32),胀缩囊(2)的两端的内侧均设有固囊螺母(31),胀缩囊(2)的两端的外部均设有挤压螺母(32),固囊螺母(31)和挤压螺母(32)挤压配合,固囊螺母(31)和挤压螺母(32)与注渗管(1)两端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固土遗址锚孔壁的注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渗管(1)封闭的另一端的外部螺纹连接有密封盖(33),密封盖(33)与胀缩囊(2)内的固囊螺母(31)挤压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固土遗址锚孔壁的注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针(5)包括一级针筒(55)和二级针筒(53),一级针筒(55)和二级针筒(53)滑动连接,一级针筒(55)和二级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凯王东华邵会安程福强高晓甜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