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668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21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其由污水通道依次连通的化粪池、格栅井、调节池、生物池和消毒排放池。格栅井竖直设置,其进水口靠近顶部设置,其出水口靠近底部设置。格栅井的中部还开设有让位槽,让位槽由格栅井的内侧壁凹陷形成。格栅井设置有传送带,传送带倾斜设置。传送带的底端延伸至让位槽,顶端延伸至格栅井的外部。传送带为网带,让位槽的口部设置有用于阻挡垃圾的网板,网板位于传送带的靠近格栅井的底部的一侧。其格栅井做了优化处理,具有较好的自清洁能力,停机维护的频率得到了有效降低,对于处理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使得小型处理厂的停机维护成本明显下降。

An integrated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各个工序之间的衔接非常关键,衔接的了流畅度和故障率直接决定了整个处理线的处理效率。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现有的处理设备的格栅井往往容易成为影响处理效率的环节,现有的格栅井需要定时清理且清理效率较低,对于小规模的处理厂而言,格栅井数量一般较少,其格栅井一般都是同时进行清理而没有备用,这就使得必须在清理时间内停止污水输送,直接导致处理效率降低。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格栅井做了优化处理,具有较好的自清洁能力,停机维护的频率得到了有效降低,对于处理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使得小型处理厂的停机维护成本明显下降。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由污水通道依次连通的化粪池、格栅井、调节池、生物池和消毒排放池。格栅井竖直设置,其进水口靠近顶部设置,其出水口靠近底部设置。格栅井的中部还开设有让位槽,让位槽由格栅井的内侧壁凹陷形成。格栅井设置有传送带,传送带倾斜设置。传送带的底端延伸至让位槽,顶端延伸至格栅井的外部。传送带为网带,让位槽的口部设置有用于阻挡垃圾的网板,网板位于传送带的靠近格栅井的底部的一侧。进一步地,传送带的带面还设置有辅助过滤网,辅助过滤网沿传送带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辅助过滤网由沿传送带的宽度方向呈线性阵列分布的过滤丝组成,过滤丝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型过滤段、弧形段和第二直型过滤段。第一直型过滤段和第二直型过滤段二者的一端均同传送带的带面连接,第一直型过滤段垂直于传送带的带面设置,第二直型过滤段相对于传送带的带面呈倾斜设置,第一直型过滤段和第二直型过滤段二者的远离传送带的带面的一端有弧形段连接。进一步地,第一直型过滤段还具有多根阻挡柱,阻挡柱均朝远离第二直型过滤段的一侧延伸,多根阻挡柱沿第一直型过滤段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阻挡柱的顶壁为凸出的球面壁,球面壁所对应的球面的半径同阻挡柱的半径相同。进一步地,当辅助过滤网运行至传送带的下行段时,阻挡柱呈竖直朝下状态。进一步地,传送带、辅助过滤网和阻挡柱三者的表面均做防腐和光滑处理。进一步地,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冲水喷头和垃圾传输带。冲水喷头呈长条状,其喷水口呈条孔状,喷水口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喷水口的长度略大于传送带的宽度。冲水喷头为两组且均沿传送带的宽度方向设置,冲水喷头均设于传送带的上行段和下行段之间,其中一组的喷水方向垂直于传送带的带面并朝向下行段,另一组的喷水方向竖直向下并朝向下行段。垃圾传输带为呈V型的橡胶传输带。进一步地,喷水方向垂直于传送带的带面的一组冲水喷头位于喷水方向竖直向下的一组冲水喷头在下行段的上游位置。进一步地,垃圾传输带的尾端设置有用于滤除垃圾的致密分筛板,分筛板架设于冲刷水回收池的回收口。进一步地,网板可拆卸地安装于让位槽。进一步地,让位槽的靠近格栅井的底部的槽壁呈倾斜状,且其靠近让位槽槽底的一端高于其靠近让位槽槽口的一端。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主要针对工人公共排水、生活排水等综合生活污水进行设计。在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生活污水由化粪池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由化粪池进行初级处理。由化粪池处理后的污水随后进入格栅井,用以去除污水中的软性缠绕物、较大固颗粒杂物及飘浮物,从而降低系统处理工作负荷。由格栅井过滤后的污水进入调节池,对污水进行水量、水质的调节均化,保证后续处理单元水量、水质的均衡、稳定。在调节池中,污水中有机物能够得到一定的降解,便于提高整个系统的抗冲击性能和处理效果。污水井调节池调节后,进入生物池,在生物池中,污水先后经兼氧微生物和mbr膜生物反应器进行处理,兼氧微生物用于将污水中难溶解有机物转化为可溶解性有机物,将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以便于mbr膜生物反应器对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经生物池处理完毕后,污水被统一放入消毒排放池,对水体进行消毒后使其达到排放标准。达标后的水体可选择排放或回收利用。其中,污水在经过格栅井时,污水由进水口流向传送带,污水中的软性缠绕物、较大固颗粒杂物和飘浮物能够被网带顺利滤出。控制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使传送带将滤出物输送至格栅井外部,以便于统一收集处理。被过滤完毕的污水进入格栅井底部,经出水口进入调节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利用传送带将滤出物进行连续式输出可以避免滤出物在格栅井中沉积,有效降低了格栅井的负荷,有利于格栅井持续稳定地进行过滤工作,从而有效降低了停机维护和清理的频率。需要说明的是,在过滤过程中,难免会有极少量的滤出物沿传送带的带面滑落,此时,滑落的滤出物将滑入让位槽并被网板阻隔于让位槽中,不会落入到格栅井底部,从而避免从出水口混入调节池,有效保证了后续工序的稳定性。当让位槽中累积的滤出物足够多时,再对让位槽中的垃圾进行统一处理。总体而言,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格栅井做了优化处理,具有较好的自清洁能力,停机维护的频率得到了有效降低,对于处理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使得小型处理厂的停机维护成本明显下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格栅井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4为图3中冲水喷头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冲刷水回收池的结构示意图。图标:进水口100;出水口200;让位槽300;网板310;传送带400;辅助过滤网410;第一直型过滤段411;弧形段412;第二直型过滤段413;上行段420;下行段430;阻挡柱440;冲水喷头500;垃圾传输带600;致密分筛板700;冲刷水回收池800;回收口81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污水通道依次连通的化粪池、格栅井、调节池、生物池和消毒排放池;/n所述格栅井竖直设置,其进水口靠近顶部设置,其出水口靠近底部设置;所述格栅井的中部还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由所述格栅井的内侧壁凹陷形成;所述格栅井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倾斜设置;所述传送带的底端延伸至所述让位槽,顶端延伸至所述格栅井的外部;所述传送带为网带,所述让位槽的口部设置有用于阻挡垃圾的网板,所述网板位于所述传送带的靠近所述格栅井的底部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污水通道依次连通的化粪池、格栅井、调节池、生物池和消毒排放池;
所述格栅井竖直设置,其进水口靠近顶部设置,其出水口靠近底部设置;所述格栅井的中部还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由所述格栅井的内侧壁凹陷形成;所述格栅井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倾斜设置;所述传送带的底端延伸至所述让位槽,顶端延伸至所述格栅井的外部;所述传送带为网带,所述让位槽的口部设置有用于阻挡垃圾的网板,所述网板位于所述传送带的靠近所述格栅井的底部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的带面还设置有辅助过滤网,所述辅助过滤网沿所述传送带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辅助过滤网由沿所述传送带的宽度方向呈线性阵列分布的过滤丝组成,所述过滤丝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型过滤段、弧形段和第二直型过滤段;所述第一直型过滤段和所述第二直型过滤段二者的一端均同所述传送带的带面连接,所述第一直型过滤段垂直于所述传送带的带面设置,所述第二直型过滤段相对于所述传送带的带面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一直型过滤段和所述第二直型过滤段二者的远离所述传送带的带面的一端由所述弧形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型过滤段还具有多根阻挡柱,所述阻挡柱均朝远离所述第二直型过滤段的一侧延伸,多根所述阻挡柱沿所述第一直型过滤段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阻挡柱的顶壁为凸出的球面壁,所述球面壁所对应的球面的半径同所述阻挡柱的半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持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