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动罐耳安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660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滚动罐耳安装器,包括可移动的放置在轨道上的移动小车、支撑杆,支撑杆竖直放置,支撑杆的下端可转动的安装在移动小车上,支撑杆的上端铰接设置有起重臂,支撑杆与起重臂之间的铰接轴为第一铰接轴,第一铰接轴沿水平方向,且第一铰接轴位于起重臂的两端之间;起重臂的第一端铰接设置有用于提起滚动罐耳的前叉,起重臂与前叉之间的铰接轴为第二铰接轴,第二铰接轴垂直于第一铰接轴;前叉与第一铰接轴之间的距离小于起重臂的第二端与第一铰接轴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此安装器安装滚动罐耳,安装较为方便,缩短了更换滚动罐耳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减少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滚动罐耳安装器
本技术涉及煤矿中滚动罐耳更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滚动罐耳安装器。
技术介绍
煤矿矸石井中大多采用罐笼提升,罐笼在打运物料及升降人员运行时主要靠滚动罐耳起着罐笼导向、缓冲和稳定的作用。滚动罐耳在运行时罐道产生摩擦,由于运行速度很快且运行次数频繁,从而使滚动罐耳产生磨损。磨损到一定程度就必须进行更换。而每一个罐笼约有12个滚动罐耳,两个罐笼供24个。加上矸石井的就达到48个滚动罐耳。维护量很大,而且常用滚动罐耳有两种,一种重约105公斤,另一种重85公斤,重量较大。目前更换主要靠检修人员站在搭在井筒中间的跳板上,用肩挑的方式更换与安装。更主要的是滚动罐耳很重,在安装时很不安全,更换时间较长,并且更换时人员不能少于4人。而跳板空间很小,容易发生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滚动罐耳安装不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滚动罐耳安装器,包括可移动的放置在轨道上的移动小车、支撑杆,支撑杆竖直放置,支撑杆的下端可转动的安装在移动小车上,支撑杆的上端铰接设置有起重臂,支撑杆与起重臂之间的铰接轴为第一铰接轴,第一铰接轴沿水平方向,且第一铰接轴位于起重臂的两端之间;所述起重臂的第一端铰接设置有用于提起滚动罐耳的前叉,起重臂与前叉之间的铰接轴为第二铰接轴,第二铰接轴垂直于第一铰接轴;所述前叉与第一铰接轴之间的距离小于起重臂的第二端与第一铰接轴之间的距离。本技术中的一种滚动罐耳安装器在实际应用时,首先起重臂的第一端落下,将待安装的滚动罐耳固定在前叉上,随后操作人员将起重臂的第二端压下,利用杠杆原理将滚动罐耳抬起,随后控制移动小车移动至合适位置,调节起重臂的姿态,并实时调节前叉的姿态,使滚动罐耳底座与罐笼原有底座相重合,并将滚动罐耳安装在罐笼原有底座上,采用此安装器安装滚动罐耳,安装较为方便,不仅大大缩短了更换滚动罐耳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更主要的是检修人员不用站在跳板上用肩挑方式安装滚动罐耳,从而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减少了安全隐患。优化的,所述移动小车包括工字型底座、滚轮、立柱,所述滚轮安装在底座上,滚轮放置在轨道上,所述立柱竖直设置在底座上,支撑杆的下端可转动的安装在立柱上。移动小车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优化的,所述立柱的上端设置有螺纹孔,支撑杆的下端设置有与此螺纹孔配合的外螺纹,支撑杆与立柱通过螺纹连接。采用螺纹将支撑杆与立柱连接,结构简单,转动灵活。优化的,所述起重臂的第二端设置有镂空的三角形把手,把手所在的平面平行于第一铰接轴。实际操作时,操作人员握住把手,进而控制起重臂摆动的姿态,操作较为方便。优化的,所述起重臂的第一端与前叉通过螺栓螺母铰接。螺栓螺母的安装方式较为简单,且连接可靠,便于调节松紧程度,进而确保前叉摆动灵活。优化的,所述前叉包括前叉板、两个L形的挂钩,前叉板的第一端铰接在起重臂的第一端,两个L形的挂钩平行设置在前叉板的第二端,且L形的挂钩的钩头朝上。实际操作时,将滚动罐耳挂在L形的挂钩上,可防止其掉落。优化的,第二铰接轴垂直于起重臂。优化的,所述移动小车上设置有固定链。由于实际操作时,此安装器位于井口附近,实际操作中,当移动小车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将固定链固定在轨道上,可防止因操作不当移动小车掉入井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中的一种滚动罐耳安装器在实际应用时,首先起重臂的第一端落下,将待安装的滚动罐耳固定在前叉上,随后操作人员将起重臂的第二端压下,利用杠杆原理将滚动罐耳抬起,随后控制移动小车移动至合适位置,调节起重臂的姿态,并实时调节前叉的姿态,使滚动罐耳底座与罐笼原有底座相重合,并将滚动罐耳安装在罐笼原有底座上,采用此安装器安装滚动罐耳,安装较为方便,不仅大大缩短了更换滚动罐耳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更主要的是检修人员不用站在跳板上用肩挑方式安装滚动罐耳,从而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减少了安全隐患。2.移动小车结构简单,容易制造。3.采用螺纹将支撑杆与立柱连接,结构简单,转动灵活。4.实际操作时,操作人员握住把手,进而控制起重臂摆动的姿态,操作较为方便。5.螺栓螺母的安装方式较为简单,且连接可靠,便于调节松紧程度,进而确保前叉摆动灵活。6.实际操作时,将滚动罐耳挂在L形的挂钩上,可防止其掉落。7.由于实际操作时,此安装器位于井口附近,实际操作中,当移动小车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将固定链固定在轨道上,可防止因操作不当移动小车掉入井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滚动罐耳安装器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滚动罐耳安装器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起重臂摆动一定角度的示意图;其中,轨道-1、移动小车-2、支撑杆-3、起重臂-4、前叉-5、固定链-6、底座-21、滚轮-22、立柱-23、把手-41、前叉板-51、挂钩-5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所示,一种滚动罐耳安装器,包括可移动的放置在轨道1上的移动小车2、支撑杆3、起重臂4、前叉5、固定链6。综合参考图1-3,所述移动小车2包括工字型底座21、滚轮22、立柱23,所述滚轮22安装在底座21上,滚轮22放置在轨道1上,所述立柱23竖直设置在底座21上,所述立柱23的上端设置有螺纹孔。如图1、2所示,支撑杆3竖直放置,支撑杆3的下端可转动的安装在立柱23上,具体的,支撑杆3的下端设置有与此螺纹孔配合的外螺纹,支撑杆3与立柱23通过螺纹连接,支撑杆3的上端铰接设置有起重臂4,支撑杆3与起重臂4之间的铰接轴为第一铰接轴,第一铰接轴沿水平方向,且第一铰接轴位于起重臂4的两端之间。如图1、3所示,所述起重臂4的第一端铰接设置有用于提起滚动罐耳的前叉5,所述起重臂4的第一端与前叉5通过螺栓螺母铰接。起重臂4与前叉5之间的铰接轴为第二铰接轴,第二铰接轴垂直于第一铰接轴,且第二铰接轴垂直于起重臂4。如图3所示,所述起重臂4的第二端设置有镂空的三角形把手41,把手41所在的平面平行于第一铰接轴。如图1、3所示,所述前叉5包括前叉板51、两个L形的挂钩52,前叉板51的第一端铰接在起重臂4的第一端,两个L形的挂钩52平行设置在前叉板51的第二端,且L形的挂钩52的钩头朝上。如图1所示,所述前叉5与第一铰接轴之间的距离小于起重臂4的第二端与第一铰接轴之间的距离。如图1、3所示,所述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滚动罐耳安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的放置在轨道(1)上的移动小车(2)、支撑杆(3),支撑杆(3)竖直放置,支撑杆(3)的下端可转动的安装在移动小车(2)上,支撑杆(3)的上端铰接设置有起重臂(4),支撑杆(3)与起重臂(4)之间的铰接轴为第一铰接轴,第一铰接轴沿水平方向,且第一铰接轴位于起重臂(4)的两端之间;/n所述起重臂(4)的第一端铰接设置有用于提起滚动罐耳的前叉(5),起重臂(4)与前叉(5)之间的铰接轴为第二铰接轴,第二铰接轴垂直于第一铰接轴;/n所述前叉(5)与第一铰接轴之间的距离小于起重臂(4)的第二端与第一铰接轴之间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动罐耳安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的放置在轨道(1)上的移动小车(2)、支撑杆(3),支撑杆(3)竖直放置,支撑杆(3)的下端可转动的安装在移动小车(2)上,支撑杆(3)的上端铰接设置有起重臂(4),支撑杆(3)与起重臂(4)之间的铰接轴为第一铰接轴,第一铰接轴沿水平方向,且第一铰接轴位于起重臂(4)的两端之间;
所述起重臂(4)的第一端铰接设置有用于提起滚动罐耳的前叉(5),起重臂(4)与前叉(5)之间的铰接轴为第二铰接轴,第二铰接轴垂直于第一铰接轴;
所述前叉(5)与第一铰接轴之间的距离小于起重臂(4)的第二端与第一铰接轴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动罐耳安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小车(2)包括工字型底座(21)、滚轮(22)、立柱(23),所述滚轮(22)安装在底座(21)上,滚轮(22)放置在轨道(1)上,所述立柱(23)竖直设置在底座(21)上,支撑杆(3)的下端可转动的安装在立柱(2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滚动罐耳安装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涛许国斌陈胜王玉飞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