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塔径填料塔防壁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6112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塔径填料塔防壁流装置,涉及小塔径填料塔壁流的改造技术领域,包括塔壁、支撑件、截体锥和锯齿,所述塔壁通过支撑件与截体锥贴合紧密连接,且支撑件与塔壁垂直分布,所述截体锥为环形分布板,所述截体锥远离塔壁的内圈设有锯齿。该小塔径填料塔防壁流装置,能够很好地解决了液体壁流效应的问题,避免了长时间使用后液体沿填料层下流时逐渐向塔壁方向汇流现象;同时避免了塔中心处填料得不到良好的润湿,形成所谓“干锥体”不正常现象,确保了填料塔内气液两相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气体在塔壁附近的吸收效率,提高液体的利用率,降低循环泵等设备的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塔径填料塔防壁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小塔径填料塔壁流的改造
,具体为一种小塔径填料塔防壁流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化工领域,利用填料塔实现气液传质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填料是该项技术的关键。目前填料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拉西环、鞍形、鲍尔环、阶梯环、θ网环等散装填料以及波纹板、波纹网等规整填料。在逆流操作的填料塔内,气体自下向上与液体自上向下是同时流经一定高度的填料层。当液体自塔顶向下借重力在填料表面作膜状流动时,易产生壁流效应,即液体沿填料层下流时逐渐向塔壁方向汇流的现象。另外当液体自塔顶向下借重力在离填料顶面一定距离处,喷淋的液体便开始向塔壁偏流,然后沿塔壁下流,塔中心处填料得不到好的润湿,形成所谓“干锥体”的不正常现象,同时减少了气液两相的有效接触面积。还有当液体最初分布不均时,也会形成壁流、造成返混,严重影响气液吸收效果。研究表明,填料塔不采取防壁流措施时,会有10%~40%的壁流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在10%以上。因此,减少或消除壁流效应,对提高填料塔的分离吸收能力,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塔径填料塔防壁流装置,解决了液体壁流效应的问题,避免了长时间使用后液体沿填料层下流时逐渐向塔壁方向汇流现象的问题,既能防止液体壁流及填料“干锥体”的不正常现象,又能保持气液两相的有效接触面积,吸收效果更好;同时节约能耗、实用可靠的防壁流装置。(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小塔径填料塔防壁流装置,包括塔壁、支撑件、截体锥和锯齿,所述塔壁通过支撑件与截体锥贴合紧密连接,且支撑件与塔壁垂直分布,所述截体锥为环形分布板,所述截体锥远离塔壁的内圈设有锯齿。优选的,所述截体锥与塔壁的夹角为35-45度。优选的,所述截体锥下口的直径D为塔径的0.7-0.8倍。优选的,所述截体锥通过支撑件与塔壁焊接在一起。(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塔径填料塔防壁流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小塔径填料塔防壁流装置,能够很好地解决了液体壁流效应的问题,避免了长时间使用后液体沿填料层下流时逐渐向塔壁方向汇流现象;同时避免了塔中心处填料得不到良好的润湿,形成所谓“干锥体”不正常现象,确保了填料塔内气液两相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气体在塔壁附近的吸收效率,提高液体的利用率,降低循环泵等设备的运行成本。(2)、该小塔径填料塔防壁流装置,制造工艺简单,无堵塞夹带,安装方便,运行维护简单的特点,是小塔径填料塔设备理想的一种防壁流专用设施,可以广泛应用于化肥、焦化、煤气、化纤,环保及其他气体、液体净化生产装置,易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原无防壁流装置填料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防壁流装置填料塔a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防壁流装置填料塔b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防壁流装置装配图。图中:塔壁1、支撑件2、截体锥3、锯齿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小塔径填料塔防壁流装置,包括塔壁1、支撑件2、截体锥3和锯齿4,塔壁1通过支撑件2与截体锥3贴合紧密连接,且支撑件2与塔壁1垂直分布,截体锥3为环形分布板,截体锥3远离塔壁1的内圈设有锯齿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截体锥3与塔壁1的夹角为35-45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截体锥3下口的直径D为塔径的0.7-0.8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截体锥3通过支撑件2与塔壁1焊接在一起。1、通过支撑件2使塔壁1与截体锥3连接在一起,贴合紧密,同时可以拦截壁流液体进入截体锥3,能有效的防止发生壁流效应,提高液体的利用率,降低循环泵等设备的运行成本。2、截体锥3轴心与塔体1轴心重合,使塔壁1处的液体再导至塔的中央,能有效地将液体再分布,并阻挡气体返流经截体锥3在塔中央再分布,保证了气液两相的有效接触面积,接触更充分、吸收效果更好。3、截体锥3内圈的锯齿状,使收集的液体不但可以更加均匀地沿边缘分布,而且可以减少液体下落的阻力,可改善液体在塔内中间密周边薄的分布状况,并且气体经截体锥3内圈的锯齿状进行再分布,改善塔内的运行环境,进一步提高气体在塔内的吸收效率.在填料塔中:塔体为一圆形筒体,筒内分层装有一定高度的填料,每隔一定高度的填料层设置一个防壁流装置,当液体从塔顶进入,沿填料层下流时逐渐向塔壁方向汇流,经防壁流装置将沿塔壁流下的液体导向塔中央填料层内,防壁流装置下部的锯齿状,使收集的液体不但可以更加均匀地沿边缘分布,而且可以减少液体下落的阻力,可改善液体在塔内中间密周边薄的分布状况,并且气体经截体锥内圈的锯齿状再分布,可以改善塔内的运行环境,进一步提高气体在塔内的吸收效率。如图2、图3所示,本实例包括有塔壁1,主要用来填装填料、提供气夜接触吸收场所。支撑件2与塔壁1焊接在一起,并保证与塔壁1垂直,支撑件2自身水平度误差小于3mm/m,同时支撑截体锥3(环形分布板)、锯齿4,其主要作用是阻挡液体壁流,搜集液体进入截体锥3,同时阻挡气体沿塔壁逃逸。截体锥3(环形分布板)搜集液体,并将液体导向塔中央填料层内再发布,经锯齿4,使收集的液体更加均匀地沿边缘分布,并且气体经截体锥3内圈的锯齿状再分布,改善塔内的运行环境,进一步提高气体在塔内的吸收效率。图2截体锥3没有支撑件,能全部填装填料,防壁流装置不占空间。图3型结构则截体锥3加设支撑件2,截体锥3下要隔一段距离再装填料,截体锥3与塔壁1的夹角一般为35—45度,截体锥3下口直径D约为塔径的0.7-0.8倍。综上所述,本实用改造后的小塔径填料塔能够很好地解决了液体壁流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塔径填料塔防壁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塔壁(1)、支撑件(2)、截体锥(3)和锯齿(4),所述塔壁(1)通过支撑件(2)与截体锥(3)贴合紧密连接,且支撑件(2)与塔壁(1)垂直分布,所述截体锥(3)为环形分布板,所述截体锥(3)远离塔壁(1)的内圈设有锯齿(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塔径填料塔防壁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塔壁(1)、支撑件(2)、截体锥(3)和锯齿(4),所述塔壁(1)通过支撑件(2)与截体锥(3)贴合紧密连接,且支撑件(2)与塔壁(1)垂直分布,所述截体锥(3)为环形分布板,所述截体锥(3)远离塔壁(1)的内圈设有锯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塔径填料塔防壁流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张凯李少华高坤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