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志方专利>正文

一种可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60219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1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包括导气管、固定机构和外套管,所述导气管的外表面套接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的外表面套接有外套管,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套圈、第二套圈、第三套圈、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该可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通过设置固定机构,掰开豁口,把导气管套接到固定机构的内部,把进水管、出水管和两个麻醉剂导管卡接到卡槽内,把外套管套接到其外表面,实现便于生产的目的,通过两个麻醉剂导管和喷药管的配合,实现麻醉,也可以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的配合,有凉水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实现了便于使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
,具体为一种可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
技术介绍
气管导管是指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在临床上,经常需要使用气管导管插入人体气管来建立人工气道,如对于心肺复苏的病人,第一时间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临床麻醉和急救治疗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在进行气管导管术时,一般需对患者的咽喉部和声门等地方进行局部麻醉,以保证咽喉部、声门等反射敏感的患者能够合作,使气管导管顺利插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麻醉药的药效逐渐失去,患者进入麻醉苏醒期,其咽喉部恢复知觉,由于有异物感,病人对气管导管不能耐受,产生刺激性呛咳和恶心呕吐反射,为此通常进行气管内粘膜和咽喉粘膜表面麻醉以使病人耐受气管插管和减少或消除气管导管使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r>(二)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包括导气管(1)、固定机构(2)和外套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1)的外表面套接有固定机构(2),固定机构(2)的外表面套接有外套管(3),固定机构(2)包括第一套圈(201)、第二套圈(202)、第三套圈(203)、第一卡槽(204)、第二卡槽(205)、第三卡槽(206)和第四卡槽(207),第一套圈(201)的内径与导气管(1)的外径相同,第一套圈(201)套接于导气管(1)的外表面,第二套圈(202)的内径与第一套圈(201)的外径相同,且第二套圈(202)的内表面与第一套圈(20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三套圈(203)的内径与第二套圈(202)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包括导气管(1)、固定机构(2)和外套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1)的外表面套接有固定机构(2),固定机构(2)的外表面套接有外套管(3),固定机构(2)包括第一套圈(201)、第二套圈(202)、第三套圈(203)、第一卡槽(204)、第二卡槽(205)、第三卡槽(206)和第四卡槽(207),第一套圈(201)的内径与导气管(1)的外径相同,第一套圈(201)套接于导气管(1)的外表面,第二套圈(202)的内径与第一套圈(201)的外径相同,且第二套圈(202)的内表面与第一套圈(20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三套圈(203)的内径与第二套圈(202)的外径相同,且第三套圈(203)的内表面与第二套圈(2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外套管(3)的内径与第三套圈(203)的外径相同,且外套管(3)的内表面与第三套圈(20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三套圈(203)的边缘处依次开设有第一卡槽(204)、第二卡槽(205)、第三卡槽(206)和第四卡槽(207),第一卡槽(204)、第二卡槽(205)、第三卡槽(206)和第四卡槽(207)的直径相同,且呈环形阵列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204)的内部卡接有第一麻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方
申请(专利权)人:王志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