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引流瓶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6004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胸腔引流瓶固定装置,包括收纳盒、依次布置于固定盒上端面的连接挂件、引流管限位组件、伸缩组件,以及布置于收纳盒下端面的滑轮组件,所述连接挂件包括转动并衔接于收纳盒上端面的直杆和连接于直杆端部的弯钩,所述引流管限位组件包括开设于收纳盒上端面的滑轨和通过滑块布置于滑轨上方的限位杆,当患者需要进行下床移动时,可以拉动伸缩杆,使收纳盒在万向轮的作用下进行滑动,降低病人或家属的劳动力,同时利用引流管限位组件可以避免在移动过程中,引流管与引流瓶脱离,降低对病人身体的威胁,最后装置整体美观,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A fixing device for thoracic drainage bot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引流瓶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胸腔引流瓶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引流瓶大多是直接放置在病床的支架上,而导致患者在进行下床移动时,较为不便,通常病人通过牵引绳或衣架固定住引流瓶固定器,进行走动,但由于病人身体较为虚弱,牵引较为困难,并且存在引流管和引流瓶脱离的风险,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腔引流瓶固定装置,可以拖动伸缩杆带动装载引流瓶的收纳盒,并且对引流瓶和引流管的连接进行了固定,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胸腔引流瓶固定装置,包括收纳盒、依次布置于固定盒上端面的连接挂件、引流管限位组件、伸缩组件,以及布置于收纳盒下端面的滑轮组件,所述连接挂件包括转动并衔接于收纳盒上端面的直杆和连接于直杆端部的弯钩,所述引流管限位组件包括开设于收纳盒上端面的滑轨和通过滑块布置于滑轨上方的限位杆,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开设于收纳盒上端面的凹槽和布置于凹槽内的伸缩杆。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轮组件包括布置于收纳盒下端面拐角处的万向轮,以及布置于万向轮上的制动压片。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杆包括开设于限位杆上的引流管收纳槽、引流管收纳槽开口端布置的限位弹条以及与限位弹条相配合的卡扣。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流管收纳槽为正方形,且引流管收纳槽的边长L1与引流管的外径长度L2满足于:0.75≤L1/L2≤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纳盒靠近与伸缩组件的一侧壁布置有观察窗。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纳盒为发泡塑料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新颖,通过设置伸缩组件、收纳盒和滑轮组件,当患者需要进行下床移动时,可以拉动伸缩杆,使收纳盒在万向轮的作用下进行滑动,降低病人或家属的劳动力,同时利用引流管限位组件可以避免在移动过程中,引流管与引流瓶脱离,降低对病人身体的威胁,最后装置整体美观,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具有较高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胸腔引流瓶固定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胸腔引流瓶固定装置的限位杆示意图;图3为一种胸腔引流瓶固定装置的引流管收纳槽示意图;图中:1-收纳盒,2-连接挂件,3-引流管限位组件,4-伸缩组件,5-滑轮组件,6-直杆,7-弯钩,8-滑轨,9-限位杆,10-伸缩杆,11-万向轮,12-制动压片,13-引流管收纳槽,14-限位弹条,15-卡扣,16-观察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胸腔引流瓶固定装置,包括收纳盒1、依次布置于固定盒上端面的连接挂件2、引流管限位组件3、伸缩组件4,以及布置于收纳盒下端面的滑轮组件5;连接挂件2包括转动并衔接于收纳盒上端面的直杆6和连接于直杆端部的弯钩7,在收纳盒上端面开设一个槽孔,并在直杆6下端布置一个球体,使直杆6可以转动,进而方便利用弯钩7将收纳盒1吊挂在病人床边,同时利用直杆6可以调节收纳盒的挂置方向,可以将收纳盒朝向与床外或床内,以实现护士的便捷操作以及空间的节约,避免病人家属在床边走动碰到收纳盒。引流管限位组件3包括开设于收纳盒上端面的滑轨8和通过滑块布置于滑轨上方的限位杆9,限位杆9包括开设于限位杆上的引流管收纳槽13、引流管收纳槽开口端布置的限位弹条14以及与限位弹条相配合的卡扣15,将限位杆9滑动至滑轨8端部后,将引流瓶放置在收纳盒1内部,再将限位杆9滑动至引流管的相对位置,将引流管卡置在引流管收纳槽13内部;如图3所示,引流管收纳槽13为正方形,且引流管收纳槽的边长L1与引流管的外径长度L2满足于:0.75≤L1/L2≤0.9,进而在不堵塞引流管的前提下,利用收纳槽对引流管进行限位,并且通过限位弹条14以及与限位弹条相配合的卡扣15对收纳槽槽口处的管壁进行压迫,其卡扣15的设置距离根据限位弹条14进行设定,可以使限位弹条14的拉力值接近最大,进而利用限位弹条14对槽口处的管壁施之向内的力,从而实现引流管的固定,避免在后期移动收纳盒时导致引流管脱落,降低对病人的威胁。如图1所示,伸缩组件包括开设于收纳盒上端面的凹槽和布置于凹槽内的伸缩杆10,可选的将伸缩杆10的伸缩长度控制与0.7~0.9m,可以方便病人在活动时对引流瓶的提取,同时结合滑轮组件5,其滑轮组件5包括布置于收纳盒下端面拐角处的万向轮11,以及布置于万向轮上的制动压片12,进而可以使收纳盒在地面滑动,降低病人提取的劳动力,并且装置整体较为美观,收纳盒1为发泡塑料材质,可以有效的降低引流瓶收纳装置的重量。同时,收纳盒1靠近与伸缩组件的一侧壁布置有观察窗16,在医护人员需要观看引流瓶的引流量时,将带有观察窗的一面朝向与床外,进而透过观察窗16方便对收纳盒内部的引流瓶进行观察,提高医护人员操作的便捷性。本技术结构新颖,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设置伸缩组件、收纳盒和滑轮组件,当患者需要进行下床移动时,可以拉动伸缩杆,使收纳盒在万向轮的作用下进行滑动,降低病人或家属的劳动力,同时利用引流管限位组件可以避免在移动过程中,引流管与引流瓶脱离,降低对病人身体的威胁,最后装置整体美观,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腔引流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纳盒(1)、依次布置于固定盒上端面的连接挂件(2)、引流管限位组件(3)、伸缩组件(4),以及布置于收纳盒下端面的滑轮组件(5),所述连接挂件包括转动并衔接于收纳盒上端面的直杆(6)和连接于直杆端部的弯钩(7),所述引流管限位组件包括开设于收纳盒上端面的滑轨(8)和通过滑块布置于滑轨上方的限位杆(9),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开设于收纳盒上端面的凹槽和布置于凹槽内的伸缩杆(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引流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纳盒(1)、依次布置于固定盒上端面的连接挂件(2)、引流管限位组件(3)、伸缩组件(4),以及布置于收纳盒下端面的滑轮组件(5),所述连接挂件包括转动并衔接于收纳盒上端面的直杆(6)和连接于直杆端部的弯钩(7),所述引流管限位组件包括开设于收纳盒上端面的滑轨(8)和通过滑块布置于滑轨上方的限位杆(9),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开设于收纳盒上端面的凹槽和布置于凹槽内的伸缩杆(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件(5)包括布置于收纳盒下端面拐角处的万向轮(11),以及布置于万向轮上的制动压片(12)。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江燕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