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卫东专利>正文

气胸引流穿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46479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0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胸引流穿刺器,它包括注射器(1)、与注射器(1)相连通的针管(2),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套于针管(2)外且一端随针尖(2.1)刺入人体内至气胸位置的软质套管(3)和当针管(2)抽离软质套管(3)时与软质套管(3)留置于人体外的另一端连通的引流管(4),软质套管(3)用于刺入人体的一端上固定有一限制软质套管(3)沿针管(2)的轴向朝远离针尖(2.1)一侧滑动的单向限位头(5),单向限位头(5)上设有供针尖(2.1)的一部分穿出单向限位头(5)的通孔(5.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使套管针准确刺入至气胸部位,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气胸引流穿刺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具体地是一种气胸引流穿刺器
技术介绍
气胸是指气体由于各种原因,例如疾病、外伤、手术或诊断及治疗性操作不当等,使空气进入病人的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而现有的传统治疗气胸的方法是通过套管针刺入胸膜腔,再拔出针芯,然后通过套管将灭菌胶管的一端插入胸腔,最后将灭菌胶管的另一端连接弓I流袋或者水封瓶进行引流。但是上述现有的气胸治疗方法在套管针刺入胸膜腔的过程中是无法精确把握刺入深度的,并且不同的个体,其发生气胸的部位和深度又不尽相同,这就大大增加了套管针刺入的难度。而套管针刺入太浅则无法有效治疗气胸,太深则容易损伤肺泡,因此,所述的套管针刺入的过程只能依据医生的临床经验进行判断,由此可见,该现有的套管针刺入的过程存在较大的风险。尤其对于紧急状态下的施救,例如急救车上的抢救,在不能借助于CT仪器进行气胸深度的判断的前提下,仅依靠医护人员的判断是无法进行套管针刺入操作的,因此会错过病人宝贵的抢救时间。另外,由于上述传统治疗气胸的方法需要携带套管针、灭菌胶管、引流袋或者水封瓶,并且需要通过套管针刺入、抽针芯、插入胶管、再连接引流袋的操作才能完成气胸引流,因此过多的部件以及较为繁琐的步骤也不利于急救场合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使套管针准确刺入至气胸部位,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气胸引流穿刺器。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胸引流穿刺器,它包括注射器、与注射器相连通的针管,所述的胸引流穿刺器还包括套于针管外且一端随针管的针尖刺入人体至气胸位置的软质套管和当针管抽离软质套管时与软质套管留置于人体外的另一端连通的引流管,软质套管用于刺入人体的一端上固定有一限制软质套管沿针管的轴向朝远离针尖一侧滑动的单向限位头,单向限位头上设有供针尖的一部分穿出单向限位头的通孔。当针管刺入人体内时所述的注射器内保持负压,因此可以通过注射器判断针头是否进入胸腔或腹腔,从而准确把握针管刺入深度,避免穿刺针刺入过深损伤肺组织或腹腔脏器。所述针尖穿出单向限位头的部分呈棱锥状,且针尖的至少一个棱锥侧面上设有使针管的管内腔与针管外空间连通的小孔。通过棱锥状的针尖,可以使针管刺入人体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小,便于操作,同时通过小孔可以判断针尖是否刺入积液位置。所述针尖穿出单向限位头部分的形状为三棱锥。单向限位头的内侧壁上形成第一台阶面,针管近针尖的外侧壁上形成与第一台阶面相抵靠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的引流管上端设有与软质套管连接的上端接头,引流管的下端设有仅供空气或积液从引流管的上端朝引流管下端排出的单向阀。通过单向阀可以使本技术的气胸引流穿刺器不用携带水封瓶,因此,体积小结构简单,适合于急救车上携带。所述单向阀包括安装架和弹性膜片,安装架与引流管管内壁固定,弹性膜片设于引流管内且位于安装架下方,所述弹性膜片的中心点与安装架固定,当弹性膜片处于静止状态时所述弹性膜片闭合引流管下端。所述软质套管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侧孔。通过侧孔可以进行积液的引流,同时也不容易堵塞。软质套管的外侧壁上设有使软质套管固定于人体上的皮肤固定卡。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的气胸引流穿刺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针管和注射器的配合,且使注射器在针管刺入人体过程中始终保持负压,因此可以通过注射器判断针管是否进入体腔(胸腔或腹腔),由此使气胸穿刺过程更简单、安全、有效。同时引流管前端部的侧孔可以提高引流效率,防止管口阻塞。。【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气胸引流穿刺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气胸引流穿刺器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针管上针尖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气胸引流穿刺器抽出针管后连接引流管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气胸引流穿刺器抽出针管后连接引流管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A-A”的剖视图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6的另一种状态的示意图。其中,1、注射器,2、针管,2.1、针尖,2.1.1、棱锥侧面,2.1.2、小孔,2.2、第二台阶面,3、软质套管,3.1、侧孔,4、引流管,5、单向限位头,5.1、通孔,5.2、第一台阶面,6、单向阀,6.1、安装架,6.2、弹性膜片,7、上端接头,8、皮肤固定卡,9、水封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气胸引流穿刺器,它包括注射器1、与注射器I相连通的针管2,所述的气胸引流穿刺器还包括套于针管2外且一端随针管2的针尖2.1刺入人体至气胸位置的软质套管3和当针管2抽离软质套管3时与软质套管3留置于人体外的另一端连通的引流管4,软质套管3用于刺入人体的一端上固定有一限制软质套管3沿针管2的轴向朝远离针尖2.1 一侧滑动的单向限位头5,单向限位头5上设有供针尖2.1的一部分穿出单向限位头5的通孔5.1。所述针尖2.1穿出单向限位头5的部分呈棱锥状,且针尖2.1的至少一个棱锥侧面2.1.1上设有使针管2的管内腔与针管2外空间连通的小孔2.1.2。通过针尖2.1锋利的棱边,可以在针尖2.1刺入人体使顺利切割皮肤和肌肉,便于针管2刺入。而通过小孔2.1.2可以很好的确定针管2的针尖是否刺入到积液位置,所述的小孔2.1.2至少为一个。单向限位头5的内侧壁上形成第一台阶面5.2,针管2近针尖2.1的外侧壁上形成与第一台阶面5.2相抵靠的第二台阶面2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胸引流穿刺器,它包括注射器(1)、与注射器(1)相连通的针管(2),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套于针管(2)外且一端随针管(2)的针尖(2.1)刺入人体内至气胸位置的软质套管(3)和当针管(2)抽离软质套管(3)时与软质套管(3)留置于人体外的另一端连通的引流管(4),软质套管(3)用于刺入人体的一端上固定有一限制软质套管(3)沿针管(2)的轴向朝远离针尖(2.1)一侧滑动的单向限位头(5),单向限位头(5)上设有供针尖(2.1)的一部分穿出单向限位头(5)的通孔(5.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卫东俞万钧徐涛傅中明马坚
申请(专利权)人:彭卫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