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扰方法及相关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305583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5:39
一种数据加扰方法及相关设备,该数据加扰方法中,网络设备可以配置与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相关联的一个加扰标识;或配置与不同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相关联的多个加扰标识;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为用于获得下行控制信道的参数信息;所述下行控制参数为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参数或与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参数相关的参数;网络设备可以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加扰标识发送给终端设备。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所配置的加扰标识与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相关联的,能够保证在非相干传输中实现干扰随机化。

Data scrambling method and related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据加扰方法及相关设备
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加扰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介绍
在第五代(Fifth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中,多传输点/多面板/多波束(Multi-TRP/panel/beam)传输技术是实现系统整体性能的提升和解决小区间干扰问题的关键技术。Multi-TRP/panel/beam传输技术在实现方式上包括联合传输技术、动态传输点选择技术、非相干联合传输技术以及协同调度/协同波束赋形技术等多种方案。目前,信令是针对每个用户设备来分配加扰标识的,即同一个用户设备只有一个加扰标识,这样,在Multi-TRP/panel/beam中,多个传输点/面板/波束向同一个用户设备发送数据,特别是在非相干传输中,各个传输点采用各自独立的预编码方案,此时码字均为0,各传输点对所传输的数据进行加扰时,由于同一个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号、码字相同,特别是配置的一个加扰标识是与用户设备关联的,即同一个用户设备仅有一个加扰标识,故各传输点用于加扰数据的扰码序列也是相同的,从而导致无法通过加扰实现对各个传输点的数据处理进行干扰随机化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加扰方法及相关设备,能够为终端设备配置与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相关联的一个加扰标识,或与不同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相关联的多个加扰标识。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加扰标识配置方法,该加扰标识配置方法中,通信设备可以配置与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相关联的一个加扰标识;或配置与不同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相关联的多个加扰标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为用于获得下行控制信道的参数信息;所述下行控制参数为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参数或与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参数相关的参数;通信设备可以将一个或多个加扰标识发送给终端设备。其中,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可以为下行控制信道配置参数(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Config,PDCCH-Config),控制资源集合(ControlResourceSets,CORESET)配置参数或者搜索空间配置参数(searchspace)。其中,PDCCH-Config可以包括CORESET和searchspace,或者,PDCCH-Config可以包括CORESET的索引号和searchspace的索引号。该PDCCH-Config包括的参数能够用于检测候选的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PDCCH)。CORESET可以称为控制资源集合,即CORESET的时频资源,如频域所占的资源块大小,时域所占的符号数等;还可以称为控制资源集合配置参数,即指信令配置的相关参数,用于获得CORESET时频资源。搜索空间可以称为搜索空间配置参数,即信令配置的相关参数,用于获得在什么时候,以及采用什么方式搜索候选的或可能的PDCCH;该搜索空间也可以直接指检测候选PDCCH的地方,或需要检测的地方。其中,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还可以为下行控制信道配置参数组(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Configgroup,PDCCH-Configgroup),控制资源集合配置参数组(CORESETgroup)或者搜索空间配置参数组(searchspacegroup)。其中,下行控制信道配置参数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下行控制信道配置参数或下行控制信道配置参数的索引号;控制资源集合配置参数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控制资源集合配置参数或控制资源集合配置参数的索引号;搜索空间配置参数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搜索空间配置参数或搜索空间配置参数的索引号。其中,下行控制参数可为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Information,DCI)中的参数或与下行控制信息中的参数相关的参数。例如,下行控制参数为与下行控制信息中的参数相关的参数时,该下行控制信息中的参数可为天线端口(antennaport)或antennaport索引号;与该下行控制信息中的参数(如天线端口antennaport或antennaport索引号)相关的参数可以为解调参数信号(DemodulationReferenceSignal,DMRS)端口参数。其中,DMRS端口参数可以为DMRS端口、DMRS端口索引号、DMRS端口标识码、DMRS端口组索引号或DMRS端口组标识码。其中,antennaport索引号、DMRSport以及antennaport之间的关系可以为:终端设备可基于DCI中的antennaport索引号得到DMRSport,进而可利用DMRSport得到antennaport。比如,DMRSport与antennaport之间的关系为:下行系统中的antennaport=1000+DMRSport;上行系统中的antennaport=DMRSport。其中,无论上行还是下行,DCI中指示的都是antennaport或antennaport索引号。可选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基于该antennaport或antennaport索引号,得到DMRS端口索引号、DMRS端口标识码、DMRS端口组、DMRS端口组索引号或DMRS端口组标识码等。再例如,下行控制参数为下行控制信息中的参数时,该下行控制参数可为传输块(transportblock,TB)相关的参数。其中,TB相关的参数可以为用于配置调制阶数和码率的调制编码策略(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MCS)参数,用于指示新传,还是重传的新数据指示(Newdataindicator,NDI)参数以及用于指示当前传输的版本号(Redundancyversion,RV)参数等。可见,通信设备所配置的加扰标识是与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相关联的。也就是说,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确定加扰标识是根据下行控制信息的下行控制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信息包含的下行控制参数关联的加扰标识来确定的,这样,在基于多DCI的非相干联合传输中,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多个加扰标识,终端设备采用至少两个加扰标识来获得不同的加扰序列,从而避免了同一个终端设备只配置一个加扰标识时,非相干联合传输中获得的加扰序列相同,导致的无法实现干扰随机化的问题。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保证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加扰标识与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相关联,进而可在非相干传输中实现干扰随机化。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信设备将多个加扰标识发送给终端设备,可以为:通信设备将所述加扰标识携带在数据信道配置信息中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其中,不同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携带的加扰标识不同。其中,数据信道配置信息可以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配置信息(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Config,PUSCH-Config)或物理下行共享信道配置信息(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Config,PUSCH-Con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扰标识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通信设备配置与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相关联的一个加扰标识;或配置与不同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相关联的多个加扰标识;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为用于获得下行控制信道的参数信息;所述下行控制参数为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参数或与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参数相关的参数;/n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加扰标识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扰标识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设备配置与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相关联的一个加扰标识;或配置与不同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相关联的多个加扰标识;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为用于获得下行控制信道的参数信息;所述下行控制参数为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参数或与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参数相关的参数;
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加扰标识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扰标识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将所述多个加扰标识发送给终端设备,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将所述加扰标识携带在数据信道配置信息中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扰标识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携带的加扰标识不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扰标识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加扰标识发送给终端设备,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加扰标识携带在一个数据信道配置信息中发送给终端设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扰标识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扰标识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所述下行控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是预定义的,或者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和媒体接入控制层控制元素MAC-CE信令中的至少一个信令配置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扰标识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定义的所述加扰标识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为:
降序排列的各加扰标识或降序排列的各加扰标识的索引号与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的索引号相对应;
或者,升序排列的各加扰标识或升序排列的各加扰标识的索引号与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的索引号相对应;
或者,预定义的所述加扰标识与所述下行控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为:
降序排列的各加扰标识或降序排列的各加扰标识的索引号与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参数或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参数的索引号相对应;
或者,升序排列的各加扰标识或升序排列的各加扰标识的索引号与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参数或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参数的索引号相对应。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扰标识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扰标识所在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与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相关联;
所述数据信道配置信息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所述下行控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是预定义的,或者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和媒体接入控制层控制元素MAC-CE信令中的至少一个信令配置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扰标识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预定义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与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为:
降序排列的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或降序排列的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的索引号与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的索引号相对应;
或者,升序排列的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或升序排列的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的索引号与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的索引号相对应;
或者,预定义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与下行控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为:
降序排列的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或降序排列的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的索引号与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参数或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参数的索引号相对应;
或者,升序排列的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或升序排列的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的索引号与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参数或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参数的索引号相对应。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扰标识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配置一个加扰标识时,配置的加扰标识还用于结合预设计算规则生成一个或多个其他加扰标识。


10.一种数据加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为用于获得下行控制信道的参数信息;所述下行控制参数为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参数或与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参数相关的参数;
所述网络设备确定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者所述下行控制参数关联的加扰标识;所述网络设备利用所述加扰标识对数据进行加扰或解扰;
所述数据为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数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为基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获得的下行控制信道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或者为包含所述下行控制参数的下行控制信息,或者为包含与所述下行控制参数相关的参数的下行控制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加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关联的加扰标识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包含的加扰标识或包含的加扰标识索引号对应的加扰标识;
或者,所述下行控制参数关联的加扰标识为:包含所述下行控制参数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所包含的加扰标识或所包含的加扰标识索引号对应的加扰标识;
或者,所述下行控制参数关联的加扰标识为:所述下行控制参数包含的加扰标识或加扰标识索引号对应的加扰标识;
或者,所述下行控制参数关联的加扰标识为:包含所述下行控制参数的加扰标识参数所包含的加扰标识或所包含的加扰标识索引号对应的加扰标识。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加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关联的加扰标识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关联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中包含的加扰标识或包含的加扰标识索引号对应的加扰标识;
或者,所述下行控制参数关联的加扰标识为:所述下行控制参数关联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中包含的加扰标识或包含的加扰标识索引号对应的加扰标识。


13.一种数据加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通信设备配置的与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相关联的一个加扰标识;或配置的与不同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相关联的多个加扰标识;
所述终端设备利用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关联的加扰标识,对数据进行加扰或解扰;
所述数据为下行控制信息所调度的数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为基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获得的下行控制信道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或者,所述为包含所述下行控制参数的下行控制信息;或者为包含与所述下行控制参数相关的参数的下行控制信息;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为用于获得下行控制信道的参数信息;所述下行控制参数为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参数或与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参数相关的参数。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加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通信设备配置的与不同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相关联的多个加扰标识,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通信设备发送的多个数据信道配置信息后从所述多个数据信道配置信息中确定与不同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相关联的多个加扰标识,其中,每个数据信道配置信息携带一个加扰标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加扰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携带的加扰标识不同。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加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通信设备配置的与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相关联的一个加扰标识;或配置的与不同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相关联的多个加扰标识,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通信设备发送的一个数据信道配置信息后从所述数据信道配置信息中确定与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相关联的一个加扰标识;或确定与不同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相关联的多个加扰标识。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加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扰标识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所述下行控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是预定义的,或者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和媒体接入控制层控制元素MAC-CE信令中的至少一个信令配置的。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数据加扰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定义的加扰标识与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为:
降序排列的各加扰标识或降序排列的各加扰标识的索引号与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的索引号相对应;
或者,升序排列的各加扰标识或升序排列的各加扰标识的索引号与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的索引号相对应;
或者,预定义的每个加扰标识与下行控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为:
降序排列的各加扰标识或降序排列的各加扰标识的索引号与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参数或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参数的索引号相对应;
或者,升序排列的各加扰标识或升序排列的各加扰标识的索引号与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参数或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参数的索引号相对应。


19.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数据加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扰标识所在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与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相关联;
所述数据信道配置信息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所述下行控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是预定义的,或者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和媒体接入控制层控制元素MAC-CE信令中的至少一个信令配置的。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数据加扰方法,其特征在于,
预定义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与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为:
降序排列的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或降序排列的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的索引号与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的索引号相对应;
或者,升序排列的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或升序排列的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的索引号与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的索引号相对应;
或者,预定义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与下行控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为:
降序排列的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或降序排列的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的索引号与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参数或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参数的索引号相对应;
或者,升序排列的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或升序排列的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的索引号与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参数或降序排列的各下行控制参数的索引号相对应。


21.如权利要求13至20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加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通信设备配置与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相关联的一个加扰标识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配置的加扰标识和预设计算规则,生成一个或多个其他加扰标识。


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加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利用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关联的加扰标识,对数据进行加扰或解扰,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参数;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关联的加扰标识或所述下行控制参数关联的加扰标识;
所述终端设备利用所述加扰标识对数据进行加扰或解扰。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数据加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关联的加扰标识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关联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中包含的加扰标识或包含的加扰标识索引号对应的加扰标识;
或者,所述下行控制参数关联的加扰标识为:所述下行控制参数关联的数据信道配置信息中包含的加扰标识或包含的加扰标识索引号对应的加扰标识。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数据加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关联的加扰标识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包含的加扰标识或包含的加扰标识索引号对应的加扰标识;
或者,所述下行控制参数关联的加扰标识为:包含所述下行控制参数的下行控制信息配置信息所包含的加扰标识或所包含的加扰标识索引号对应的加扰标识;
或者,所述下行控制参数关联的加扰标识为:所述下行控制参数包含的加扰标识或加扰标识索引号对应的加扰标识;
或者,所述下行控制参数关联的加扰标识为:包含所述下行控制参数的加扰标识参数所包含的加扰标识或所包含的加扰标识索引号对应的加扰标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士斌毕晓艳张闽王潇涵杭海存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